全文约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均属内史。
杜县,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年)置,治今西安市东南。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改名杜陵县,三国魏复名杜县,西晋改杜城县。北周建德二年(年)废,未延续下来。
蓝田县,战国秦献公六年(前年)置,今蓝田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县西,北周建德二年(年)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芷阳县,战国秦置,治今西安市东北。西汉文帝九年(前年)改名霸陵县,唐初废,未延续下来。
骊邑县,秦置,治今临潼区东北。西汉高祖十年(前年)改名新丰县,隋大业六年(年)移治今新丰街道。唐天宝七载(年)废,未延续下来。
高陵县,战国秦孝公置,今高陵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城西南,北魏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栎阳县,秦置,战国为秦都,后为县。治今临潼区北渭河北岸。西汉高祖十年(前年)分置万年县,与万年县同城而治。东汉初废入万年县,未延续下来。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二县,分属京兆尹和右扶风。
长安县,西汉高祖五年(前年)置,今西安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年析长安县城区和近郊置西安市,长安县则在年改为长安区,延续至今。
盩厔县,西汉武帝置,今周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周至县终南镇,北周建德三年(年)移治今址。年改名周至县,延续至今。
鄠县,西汉置,今鄠邑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区北,隋大业十年(年)徙治今址。年改名户县,年改今名,延续至今。
万年县(前),汉高祖十年(前年)置,治今临潼区北。北周废,未延续下来。
奉明县和南陵县都在东汉废,存在时间短不赘述。
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分属京兆郡和始平国。此时长安为雍州治。
阴般县,西汉置,初治今长武县西北。东汉迁治今临潼区东北,南北朝废,未延续下来。
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八县,均属京兆郡。历史上不同时间段存在三个万年县。
万年县(后),隋改广阳县置,治今临潼区栎阳街道。唐武德元年(年)改栎阳县,元至元初废入临潼县,未延续下来。
大兴县,隋开皇三年(年)改万年县(中)置,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唐武德元年(年)复改万年县,后陆续改名为樊川县、咸宁县,年并入长安县,未延续下来。
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七县,均属京兆府。和隋朝时期相比,京兆郡改为京兆府,大兴县改为万年县,其余无大变化。
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均属京兆府。
终南县,唐武德二年(年)析盩厔县置,治今周至县终南镇。他贞观八年(年)废,北宋大观元年(年)复置。蒙古至元初废,未延续下来。
临潼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年)改昭应县置,今临潼区行政建制的前身。年改设临潼区,延续至今。
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和北宋时期相比,数县被废。万年县改名咸宁县,京兆府逐步改为奉元路,其余无大变化。
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奉元路改名西安府,其余无大变化。清朝这一带沿袭明朝的行政区划,不赘述。
民国初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西安市境内存在上图六县,均属关中道。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西安市,年撤销,年复置。年5月20日解放后,直隶中央,年改为省辖市。
最初西安市辖区只有今西安城区附近,东部属渭南专区,西部属咸阳专区。年长安等四县改属西安市,成上图的行政区划。
年,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此时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当代随着西安市辖内各县改区,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西安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境内建制六县,蓝田和高陵县两县延续至今。其中蓝田县秦献公六年(前年)建制,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
西安市的地级行政建制则可追溯到东汉兴平元年(年)分凉州置的雍州。雍州在隋朝改置为京兆郡,后再陆续改为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
最后说说一个长安改名西安的问题,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长安县西汉建制,延续为今长安区,从未更名。西安是地级建制的名称,对应的为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等,而不是古长安县。说长安改名西安,实则张冠李戴。
已完结十六省、市、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请多分享,不胜感激。
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