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因为生病,自觉寂寞,顿生雅兴,倡议在大观园里成立诗社,恰逢贾芸送给贾宝玉两盆白海棠,于是李纨就建议大家咏海棠,由探春限韵,都作七言诗,由小丫头随口说出一个“门”字,随后小丫头又从韵牌匣子中抽出四块来,分别是“盆魂、痕、昏”,于是大家都作起诗来。
才思敏捷的史湘云第二天来,在众人的怂恿下,便和了两首。其一便是: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愛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蓝田”是古代陕西美玉产地,这里借指白玉。“种玉”取典于《搜神记》中杨伯雍的故事:杨伯雍是雒阳县人,以做小买卖为生。父母死后,他把父母葬之于山上,自己也住在山上。由于山高没有水,所以杨伯雍就在坂头作义浆卖给来往的过客。
一天,有一个人饮毕给了他一斗石头并让他种在山上,临走时告诉他他日后定会取上一好女子。杨伯雍就按他的说法做了。在北平有一德行很好的女子,许多人登门求亲她都未答应,只有杨伯雍前去求亲时,她笑道:得白璧一双来听为婚。杨伯雍来到他所种的玉田中取了五双白璧,遂与徐氏结为夫妻。诗以言志,咏物诗大多是作者借物抒情,寄托自已对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看法。
在前一回中,湘云与黛玉在怡红院中,在厢房里隔着纱窗看见宝玉在睡觉,宝钗在床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宝玉赶虫子。黛玉见此便作嘲笑状。聪明过顶的湘云深知其中奥妙。所以,在这两首诗中便借物咏发她的所见所闻。在第一首中,“偏爱冷”“何方雪都是暗指宝钗,宝钗只吃“冷香丸”。又借“玉”来赞美宝钗像徐氏一样,乃是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符合贤妻良母标准的女子,用“种玉”来隐指宝玉将来要与宝钗结为金玉良缘。
“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泪渍不干的黛玉。“倩女离魂”取自于唐传奇《离魂记》:“有个叫倩娘的姑娘,爱上了表兄,但其父将她许给另外的人家,倩娘气急之下灵魂离开身体,同表兄出走并结为夫妻。五年后回家探亲,父母方才承认这桩婚姻,灵魂与躯体才合而为一。”这两句是对黛玉寄予的深深的同情“即使是你与倩女的故事无关,你也会离魂(非关倩女亦离魂)。
在第二首中“蘅”是指蘅芜君即宝钗,“芷”指泽珠草即黛玉,二者通过亲戚关系与贾府有联系,就像“藤”“薛”这两种蔓生植物一样。二者进了贾府之后,一个住在梨香院(贾府之一角),一个住在潇湘馆(辟地如“盆”),所以有“也宜墙角也宜盆”。然而,同是在贾府,命运却不一样,宝钗以她的美丽的容貌、端方的品格、豁达的行为迎得贾府上下的喜欢,尤其是她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能限制在封建的礼教规范之内,因此在贾母的眼中她便是宝玉将来所要娶的“玉”可怜的黛玉为了宝玉而梦断关山,愁肠寸断,像玉烛一样在风中流干了眼泪。
虽是万般钟情,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她那颗少女之心被阻挡,只好在凄惨的月下以泪洗面。作为寄人篱下的孤儿,她只好把种种情怀向“嫦娥”诉说,无奈在“昏”沉的夜色中,“嫦娥”也未能倾听她的倾诉。这两首词也表达了史湘云自己的悲楚生活。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却又同样要过着孤芳无着的生活;像黛玉一样聪明,却又同样为爱情悲剧而哭泣。
正因为湘云对黛玉、宝钗、宝玉三者的微妙的关系有较深的洞察,自已有对生活的深深的体验,所以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这两首诗,得心应手地运用了“种得蓝田玉”之一典。从两首诗的整个的内容来看,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种得蓝田玉”之谜了。
文/文昌读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参考资料:《红楼梦之谜》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