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传国玉玺可能是多年以来中华文明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物件。传国玉玺本身据说来源于“和氏璧”。和氏璧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代就非常有名。但是和氏璧本身的来源就已经是一个谜团。传说楚人卞和在荆山(也有说法是楚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就准备贡献给本国的老大楚厉王。不过楚厉王手下的人鉴定说根本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完全是来戏弄您的。于是楚厉王大怒,也没严格审核,就把“献宝人”卞和给砍了一只脚。然后把这块璞玉扔回给了卞和;卞和不死心,回去后发现这块璞玉放在哪里,哪里就有凤凰来栖息。“自古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再次说明确实是一块珍宝。于是第二次贡献给楚武王。却再次被认为是无理取闹,于是第二只脚也被砍掉了。卞和见献宝不成,自己还成了残疾人。于是抱着这块璞玉大哭了三天三夜,含血的泪水把表面的部分玉皮冲掉。露出了惊世的美玉。终于被楚文王认识到其人没有忽悠上级,于是就命令高级玉工把这块璞玉雕琢成了玉璧。并根据这倒霉的献宝人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和氏璧随着楚国和赵国的联姻,作为嫁妆到了赵国。战国时期各国王室联姻已经是常规操作。芈八子也算是这种情况。而贪婪的秦王知道后强行索要。可见当时的和氏璧已经不是传说,而是实打实的稀世之宝。于是就有了“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等系列故事。这等于是又为和氏璧的价值进行了2次背书。因此和氏璧就更值钱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这里面首先就有2大问题。第一,和氏璧是璧。现代出土的秦汉以前的文物中,璧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几乎所有的诸侯王族的大墓中,如果没有被盗。那么基本都有玉璧的出土。真正的出土玉璧,不是现代的仿品,狼山也见过不少,形状基本是没有异议的,就是一个圆环中间有圆孔。而厚度一般从1厘米左右到5厘米的都有。一般玉璧越大,则厚度也越大。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和氏璧的直径有多大。于是有人提出,乾隆玉玺现在存世的很多,大多数玉玺盖章完毕后,字体都有七八厘米到十厘米的见方。

而乾隆玉玺本身的体量也多在8厘米到12厘米左右的立方体。如果传国玉玺真是从和氏璧复雕而来,那么岂不是暗示和氏璧本身的厚度就至少在8厘米以上?毕竟玉雕工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一个2到3厘米厚度的玉璧中选材雕出一个七八厘米见方的玉印来吧。由此反推,和氏璧的原版一定非常巨大,基本厚度就在七八厘米以上,那么直径至少在50厘米以上了。大部分玉都比普通的石灰岩更沉。基本相当于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密度。如果一块50厘米直径,厚度七八厘米的玉石,大家随便比划一下,岂不是就一个“小磨盘”?四五十斤的重量还是有的。别说,还真的出土过这种“小磨盘”式的玉璧。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出土玉璧的直径有70厘米,百斤以上的自重。但这都是极个别的现象。绝大部分出土玉璧,直径都在20厘米到10厘米之间,是90%以上的常态。也就是说,大部分玉璧其实并不大,直径基本不会大于当今日常家庭吃饭的碗碟的直径。

而从历史记载看,和氏璧被蔺相如带到秦王面前时,秦王轻易地给身边的弄臣和美人传看。说明和氏璧并不大也不沉重,因为一帮弱不禁风的女士们都可以手拿把玩并且相互传看,绝不会是几十斤的“小磨盘”。而蔺相如用计讨回和氏璧,然后举到头顶上威胁要当场撞柱子。也说明和氏璧不大。最终蔺相如让随从把和氏璧藏在身上,从小路一溜烟跑回赵国,更说明和氏璧不大也不重,否则是很难把一个比米饭碗还大的物体藏在身上,然后躲过重重关卡逃回赵国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和氏璧的原本直径不会大于12厘米,重量不会大于3公斤,而厚度很可能就在5厘米之内。那么用最厚只有5厘米的和氏璧,如何雕出七八厘米到十厘米见方的传国玉玺?其实这都是现代人被乾隆皇帝的爱好给忽悠了。乾隆皇帝传世了一大堆玉玺,其实恰恰是传国玉玺神秘消失后,乾隆皇帝不能亲眼看见,造成心理严重不平衡。于是让宫廷的雕工,雕琢了大量的用纯金、和田玉甚至是田黄石制作的新版玉玺。

再加上G员和民间投其所好的各种“献宝”,也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加广泛收藏,乾隆朝期间居然搞出了多枚“新玉玺”,多得专门得拿出一个“藏玺阁”来存放,但里面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乾隆玉玺”除了数量多,而且体量都很大,基本都在七八厘米见方以上,也有不少是十几厘米见方的。但是真正现代出土的秦汉玉玺和诸侯王的印章,其实都是很小的,基本都没有超过5厘米见方。比如陕西出土的“皇后之玺”,就是从吕后墓附近捡到,被认为是当年赤眉军盗掘吕后墓后遗落的。其实际大小长宽只有2.8厘米,高只有2厘米。全重只有33克。年在陕西咸阳韩家湾公社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皇后之玺是秦汉帝王后妃玉玺的唯一实物,被禁止出国展览。由此推断,传国玉玺应该会比皇后之玺略微大一些,但是也不会大于5厘米见方,因此用原版厚度在5厘米左右的和氏璧再加工而成是说得通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其实第二个问题更麻烦。这就是和氏璧或者说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玉料雕刻而成?

(接第一篇)

也就是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遇到玉这个词,似乎是中华文明特别看重的一个概念。而西方似乎更看重的是宝石。比如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等等。玉当然也算是广义上的宝石的一类。但是似乎和宝石又是若即若离的状态。钻石、蓝宝石和红宝石的成分比较简单,很大程度都算是单质纯净物,比如钻石就是纯碳,和另外也是纯碳的石墨就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只是碳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用石墨可以大量的人造钻石。而蓝宝石和红宝石都是刚玉,也就是氧化铝为主要成分,根据所含杂质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颜色。同样用蓝宝石放到坩埚里也可以“烧制”成红宝石。而什么是玉?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任何玉都不是单质,而是复杂的化合物。而玉又分为软玉和硬玉,比如缅甸翡翠就可以算是硬玉,而大多数玉其实是软玉。不同地方产的玉的基本材质又大相径庭。比如蓝田玉是大理岩,岫玉属于蛇纹岩;而和田玉又是阳起石和透闪石为主。

也就是说不同的地方产的玉,其基本材质就已经是千差万别。基本没有多少共同之处。这导致不同产地的玉料,不用仔细分析,一打眼就已经有个大致的区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自己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对国内外的玉石,大体产地和材质还是看不错的。需要仔细分辨的只是同一种玉料的不同级别和价值而已。中华古人自古就喜欢美玉。前面说过,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算。因为各种宝石和美玉,都是最耀眼也最美观的石头而已。因此美玉文化应该算是是新石器时代石头文化的顶峰和这种文化的流传。那么为何说新石器时代而不是旧石器时代。因为只有新石器时代,石器才光滑美观,首次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有文化和审美价值。中华玉文化就是从实用价值到审美收藏价值的转化。既然说到了玉又说到了和氏璧和传国玉玺。那么这两件有前后联系的玉中瑰宝,是用哪里的玉料来雕刻制造的,不但是一个历史悬案,也关系到现实中各个玉料产地的实际利益问题。若能证明和氏璧和传国玉玺是用本地玉料雕刻而成,那么除了理论上的光荣之外,还能抬高本地玉材的价值。

其实和氏璧从被发现开始,就有南阳玉说、蓝田玉说和和田羊脂玉说。首先是南阳玉。因为历史上记载的和氏璧就是被发现在荆山也叫楚山。荆楚二字代表的楚国和现在的湖北以及河南南部地区为主。现在的荆山位于湖北省西部,长约公里,海拔在到米之间。荆山主峰聚龙山,海拔米。长江支流沮河、漳河以及汉江支流蛮河发源于此山。山上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荆山虽然和传说中的楚人在楚地得和氏璧最终3次献给楚王的故事地理方位一致,但是荆山到目前并非大规模的美玉实际产地。这就像在一个天然钻石矿脉上发现一块历史知名的大钻石,或者在天然金矿带上偶然发现一大块天然黄金,都是概率上可以说通的事情,但是在一个非天然玉矿带上发现了一块稀世宝玉,就有点说不通了。如果非要把和氏璧和附近的大的玉矿带联系起来,那么南阳玉是最近的一个选择。

当然蓝田玉则对此可能有些意见。所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发现的时间和影响似乎比南阳玉更大。毕竟秦始皇下令李斯把和氏璧改成传国玉玺,是在关中的咸阳,而蓝田玉矿离开这里并不远。于是蓝田玉矿有理由认为和氏璧和传国玉玺其实原本是蓝田玉制作。岫玉当然没有主动来抢,但是天下闻名的中华玉猪龙却是岫玉制作。但是以上三种玉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古都没有到和黄金等价,甚至比黄金价值更高的程度。认为美玉和黄金同价,甚至要高过黄金。其实这个自古可以算从新石器时代的和田羊脂玉开始。中华玉石也是自古有等级之分的。这种等级和价值差异,从夏商周一直到今天变化并不大。比如到今天,和田玉籽料的价格是同等重量黄金的数倍。而有的内地玉石,成吨重的玉山子也不过价值几千块钱。可以说在中华史前文明中,已经早早地把各地不同的玉石的价格分得很清楚。至少在年以前,中原古人已经认识到价格最高的玉石是来自西边的白玉,最好的白玉叫做羊脂玉。其实往中原输入白玉和其他有色玉的道路已经存在了上万年。远远超过只有多年历史的丝绸之路。而凡是垄断了西来玉石的部落,往往是最富裕和实力最强大的。因为当时的白玉就是黄金外,天下价值最高的硬通货。

而黄帝部落就被认为是靠垄断草原沙漠和中原之间的玉石贸易而发展并且强大起来。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原人并不知道这些西来的美玉的具体生产地址到底是哪里。但是半幻想半真实地认为是产于西王母的老家,也就是昆仑山中。楚辞中屈原就说:登昆仑兮食玉英。谁知道这个传说居然是百分百正确的。因为这种美玉的产地就是今天的昆仑山。不过昆仑山是一道东西延伸好几千公里的大山脉,所谓横空出世莽昆仑。昆仑山玉石矿是一种结构性的成矿带。昆仑山在1亿年前还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而青藏高原隆起后,昆仑山也一并隆起。因此在今天的和田地区的山中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美玉成矿带。而随着玉龙喀什河等高山雪水河流的下泄,一些破碎的玉矿被冲到了下游河床上,形成了各种含着美玉的鹅卵石,这就是和田玉的籽料。和山中的原始矿脉开采出来的玉石叫做山料。中原古人知道绵延万年的西来美玉产自和田附近的昆仑山和下游的河流中,已经是张骞通西域以后的事情。但是前面说了,昆仑山东西很长,向东一直延伸到青海境。而地质上只要是一个系统的,往往有相同的矿产。因此近代以来,在青海的昆仑山中也发现了不亚于和田玉品质的青海“和田玉”矿。甚至“水头”比已经日益枯竭的和田料还强。但是青海干旱,于是就基本不存在籽料而只有山料。也就是直接开采自山中的矿脉。

(未完待续)

瀚海狼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