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拥蓝关与魂断蓝桥陕西法制网

“雪拥蓝关马不前”

“百代文宗”传千年

我辈须学韩昌黎

文韬武略忠勇义

《尾生抱柱》蓝河畔

《魂断蓝桥》全球观

自古真情难善终

如何才能不负卿?

今日若要走蓝关

驾车骑行皆方便

秋霜尽染层林红

不惧云横与雪拥

“雪拥蓝关”来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名句“雪拥蓝关马不前”,“魂断蓝桥”则是美国有名的电影《魂断蓝桥》,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0月中旬看了岳钰老师的画展,其中一幅“雪拥蓝关马不前”,陈列于大部分是宗教题材绘画中并不显眼,但是,这个画作的名字好像被灌了耳音,回家半个多月了,经常出现在耳畔,随着时间推移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久弥新,越发让人想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详情以及:蓝关在哪里?

先看一下这首诗的完整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四品,司法部副部长)的韩愈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唐宪宗停止这样的事情,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潮州位于广东省,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四千里之遥。按规定韩愈必须当日出发,一家一百多口人需要收拾行囊不可能马上跟着走。到达秦岭蓝关时,只有侄孙韩湘赶到了。心情沮丧,万般委屈的韩愈对着韩湘做了这首诗。

诗的大意是,早上给皇帝上了折子,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之外(潮州)。自己只想为国家除掉弊端,不在乎舍弃这衰老的身体。行至蓝关,秦岭乌云笼罩,看不见长安看不见家,大雪堵路,连胯下的马也停滞不前。(韩湘)你来肯定是有用意的,正好在瘴气很重的地方替我收遗骨。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就是现在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之一。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也许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家喻户晓,但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好些名句我们都是知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自东汉以后文风衰败,骈文流行,内容空虚,陈言泛滥,即便到了盛唐,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和宋璟这样的贤相也无法改变,只有韩愈力挽狂澜,倡导古文运动,重视写作者的品德修养,重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强调要有独创精神,从此挽转文坛颓风。

韩愈的“勇夺三军之帅”,还有一个故事。唐穆宗时期,镇州兵变,节度使田弘正被杀,王廷凑被推上节度使的位置,皇帝派去好几拨平叛队伍都被打败,无奈宣布承认王廷凑节度使之职,需要人去宣召,朝中众臣无人敢去,危急时刻,韩愈主动请缨担任宣慰使,前往镇州平息叛乱。当时人们都认为韩愈有去无回,皇帝也担心了,赶紧派人告诉韩愈不要着急,观察一下再说。韩愈却加快速度前往,并且不辱使命,以大无畏的态度震慑敌将,以雄辩的口才说服叛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平解决叛乱,还顺便带回了被王廷凑扣押的刺史一人。

韩愈,真可谓是一个全才。

这里说一下韩湘。好多人都说韩湘是八仙中的“韩湘子”,能让牡丹变颜色、让牡丹变出字,说韩愈被贬,韩湘早有预言。其实,这不是真的。韩湘是韩愈侄子的儿子,后来中进士,官至大理丞。也许因为韩愈反对佛教和道教,就被对方编出“在潮州和老和尚关系甚好”、“和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亲戚”。

还有唐宪宗李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43岁被宦官杀害,葬于蒲城“景陵”。在古代皇帝里面,还算一个“好皇帝”。

另外“雪拥蓝关”的蓝关在哪里?

蓝关的大致方向在西安市蓝田县东南,具体位置没有人知道。不过,有一条蓝关古道非常有名。

蓝关古道传统的经行路线是:出蓝田县城,由坡底村登上七盘山,再沿峣山南侧东行,下筝坡后溯蓝水继续东行至商洛界。相对这条“弓背”路线,另有一条近得多的“弓弦”路线,是从水陆庵溯蓝水上行直达蓝桥,即现今蓝小公路的线路。但这段山路,重峦叠嶂,危岩夹峙,且有好多处“咽喉”地段,古代只能在绝壁上开凿栈道通行。

现在不少人走蓝关古道是:西起薛家村,东至蓝桥镇,全长约16Km,是一条建在山梁上的水泥路。全程路况良好,徒步、骑行、自驾均可。如果是自驾游,从G40沪陕高速蓝关收费站下高速,导航设置“薛家村”即可。

历史上的蓝关古道被称作“秦楚道”“武关道”“商山道”等,后因了韩愈的不朽诗句“雪拥蓝关马不前”,“蓝关古道”就闻名遐迩了。但若问韩愈拥雪的“蓝关”在哪里?对此,即就是蓝田本地人,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的。造成这种“说不清”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历史上古蓝关曾两移关址,三易关名。蓝关在秦汉之际叫“峣关”,关址在今蓝桥河村之南、峣山之东处。南北朝北周武成二年(年),将峣关迁移至今营上村青泥城侧,遂改关名为“青泥关”。但这个名字只叫了14年,又改名为“蓝田关”,原因是蓝田县县治于北周建德二年(年)从白鹿原迁到峣柳城(即今县城)处,于是关也随县城改名了。接着在32年后的隋炀帝大业元年(年),又徙回秦峣关原址,但关名从此就不叫峣关而叫蓝田关(习惯称蓝关)了。关址和关名的变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史料和人们认知的混乱。

二是,从军事防卫角度看,蓝关并不是一个地理坐标“点”,而是由一组关隘组成的军事防卫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五次巡游,其中一次回城走蓝关,一次去程走蓝关。

再说说标题中的“魂断蓝桥”是怎么回事。

40年代,美国爱情片《魂断蓝桥》国内译制时,片名若直译就是“滑铁卢桥”,不仅不优美,还容易被误以为与拿破仑有关。最后在全国范围征名,一女士寄去了“魂断蓝桥”从而一锤定音。

那么,这个电影译名又和蓝关有什么关系呢?

蓝田县乃至全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尾生蓝桥抱柱”:尾生和恋人约好蓝桥相会,女方被父母关起来无法赴约,尾生就一直等着。到了晚上突降大雨,河水暴涨,尾生抱着桥柱继续等,结果被水冲走了。第二天,姑娘来到桥上,看见桥旁树枝上挂着尾生的衣服残片,就追随恋人投河自尽。这里女主人公跳河殉情的情节,和《魂断蓝桥》很相似,用这个译名,会更好地烘托美片的悲剧色彩,中国观众也会产生审美联想和文化共鸣。而“尾生蓝桥抱柱”中的蓝桥,就是现在的蓝关古道的终点“蓝桥镇”。

和蓝桥相关的剧目还有《蓝桥遇仙》等

对蓝关古道感兴趣,想要探究更深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张效东”老师的文章,他是蓝关古道的专家。

蓝关古道一线,还有道教泥塑非常壮观的“水陆庵”,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别墅的“辋川”。很期待辋川二十景的再现。

秋天,可以看层林尽染,

春天,可以赏山花烂漫。

提起出去玩,心情永远是愉快的。

(图片来自网络)

—END—

#唐诗##韩愈##西安旅游##蓝关古道#

作者/来源:旅遐

内容如有不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