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首发百家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疆和田玉籽料一直以来,玉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中华民族对玉的喜爱,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民族。
和田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主流玉料,因其具有温润莹洁、缜密细腻的出众特性,几千年来更是倍受追捧,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热爱。
新疆和田玉籽料但是在现代玉石收藏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和田玉俄罗斯料”、“和田玉青海料”甚至“和田玉韩国料”等等玉石名称。
难道说大名鼎鼎的“和田玉”居然不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吗?还是有其他地方的玉石在故意“冒充”和田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清楚的解释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什么叫“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籽料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习惯顾名思义地将和田玉理解成“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
这种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称谓,尽管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长期以来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习惯,但是如果从现代宝玉石矿物命名的角度讲,却显的不够严谨。
因为在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玉石”的定义本身就非常宽泛和模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石之美者为玉。”
各种玉石在这种“美石为玉”的宽泛定义中,各种具有玉石特性和部分玉石特性的矿物都可以称之为玉,比如闪石、辉石、蛇纹石、方解石、石英石等等。
而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广义“玉石”定义,使得玉石标准的区分出现了很大难度。因为各种矿物成份不同的“玉石”,相互间不具备可比性。
保山南红玛瑙吊坠比如石英类矿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透明度,如果仅凭这两项指标,石英类矿物基本可以秒杀大部分玉石,但是我们能因此就将其认定为品质最佳的玉石吗?
当然不能了!
这说明只凭传统观念中的“美石”标准,是远远不足以表达玉石的品质特征和深厚内涵的。因此,仅以传统定义下的“玉性”和“美观”来界定玉石,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新疆和田玉籽料事实上,随着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智慧的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尽管“美石”都叫“玉”,但这些“玉”的品质却明显不尽相同。
同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古人逐渐总结出昆仑山一带产出的“玉”,品质更为出众,因此逐渐开始以玉料产地来命名玉石,旨在区分各种玉石原料的玉质特征。
因此古代出现了岫岩玉、南阳玉和蓝田玉等玉石名称,这些以产地命名的玉石,均出自当时玉石原料较为集中的各大玉石产区。
汉武帝荗陵出土西汉四神纹蓝田玉铺首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种以产地来命名的玉石的方法,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命名方法,只能体现玉石的产地特征,却无法体现玉石的矿物特征。
比如说新疆和田地区,除了出产真正意义上的透闪石质和田玉,同时也出产大量的直闪石、蛇纹石、大理石和石英石等矿物。
我们能仅凭这些矿物具有一定玉石特性,并且是“新疆和田出产”,就全都将其称为“和田玉”吗?
当然也不能了!
新疆和田玉籽料比如在新疆和田籽料产区,有一种与和田籽料高度相似的砾石,因其外形与和田籽料非常相近,一般人很难将其与和田籽料区分。
这种砾石的矿物成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有的是石英岩、大理岩,有的则是蛇纹石、白云岩。
因其外形非常接近和田籽料,常让人误认并闹出笑话,所以这种砾石被当地维族朋友戏虐地称为“卡瓦石”,“卡瓦”是维语中“傻瓜”的意思。
很像和田黄沁籽料的“卡瓦石”笑佛吊坠因此这种以产地命名玉石的方法,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尤其是在全国玉石产地为数众多的情况下,这种命名方法非但不能清晰地表现出玉石特征,反而容易造成混淆。
那么麻烦了,一方面既不能按传统的“美石”标准来命名玉石,另一方面又不能按照“产地”方法来为玉石冠名,那么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美丽玉石,究竟该叫什么名字呢?
新疆和田玉籽料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岩石如果按照现代矿物学分类的话,最终只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任何岩石都跑不出这三个范围。
这说明只有按照科学的矿物分类标准来命名,才是最理想、最适合的玉石命名方法。
昆仑山脉因此,按照现代国家宝玉石命名标准,在国标《珠宝玉石名称》(GB/T-)中,将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的玉石统称为“和田玉”。
换句话说,只要是主要矿物成分由透闪石组成的玉石,都是“和田玉”。
这也就意味着“和田玉”这一称谓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而是泛指所有这一类矿物成份的玉石。
新疆和田玉籽料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闪石类矿物在全球分布非常广泛,但是从闪石类矿物成矿发育情况来看,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昆仑山脉的闪石玉矿玉质最为优秀。
尤其是新疆闪石玉在特殊产状下形成的“籽料”,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自然选矿”,其玉质更为精良,是世界公认最优质的闪石玉资源。
和田玉籽料产状成因示意图因此,尽管按照现代宝玉石命名标准,所有主要矿物成份为透闪石的玉石都叫“和田玉”,但是人们为了区分玉质较为出众的新疆和田玉,将这种以矿物成份命名的“和田玉”称为“广义和田玉”;
同时,将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称为“狭义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籽料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新疆和田玉的采集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
在汉武帝刘彻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87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同时发现并引进了新疆和田玉料。
对此,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
这也正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新疆和田玉被引进中原的重要时间节点。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从此以后,大量优质的新疆和田玉料进入内地,一方面从根本上推动了汉代玉器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确立了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主流地位。
汉代以后,中国玉器的主流玉料大多来自新疆和田地区,但是当时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却并不叫“和田玉”。
在中国古代,和田玉因其原生玉矿出自昆仑山脉而长期被称为“昆仑玉”,后来又因这一地区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公元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和田直隶州,从此才开始被称为“和田玉”。
清乾隆白玉羊首瓜瓣杯值得注意的是,受古代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从汉代开始,来自新疆的玉石原料仅限于和田玉籽料和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料的开采在当时尚无法实现。
直到将近两千年后的清代乾隆年间,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新疆和田玉山料的开采才开始出现。
清乾隆白玉海屋添筹宫扇随着中国玉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和田玉的分类要远比古代更为复杂。
和田玉按照产状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璧料;按照产地可以分为新疆和田玉、俄罗斯和田玉、青海和田玉、韩国和田玉和加拿大和田碧玉等等;按照原生矿物颜色又可以分为红、黄、白、黑、青等五种主色调。
但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和田玉品种,因其主要成份均为透闪石质矿物,所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籽料笔者个人认为,尽管现代国标宝玉石名称解释并规范了和田玉,并从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和田玉的“产地特征”和“矿物特征”,但事实上这一命名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即:对和田玉的矿物描述不够全面。因此容易造成大多数人的概念混淆,比如和田玉韩国料,尽管其矿物成份符合和田玉的国标定义,但从玉质上来讲,韩国料相比新疆和田料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二者的市场价格也相差悬殊。
新疆和田玉籽料毕竟“和田玉”这一玉石名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仅仅一百多年,现代科学的玉石命名应当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讲求严谨,而且绝不应当拘泥于条条框框。
在明确玉石矿物特征的前提下,同时也要突出玉质和产地,这样会让更多人更为清晰地了解不同产地玉石的综合特征。
新疆和田玉籽料比如可以将主要成份为透闪石质的玉石就称为“透闪石玉”,但在矿物名称基础上前缀产地,如:和田透闪石玉、青海透闪石玉、俄罗斯透闪石玉等等。
这样不仅标明了玉石的主要矿物成份,同时还可以利用产地对不同玉质特征加以强化和细分,而这样的名称表述似乎更为清晰和直观,也更有利于中国玉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新疆和田玉籽料手串新疆和田玉籽料和田玉俄罗斯料挂坠和田玉青海料平安无事牌和田玉韩国料羊脂级新疆和田玉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