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壮士击筑风萧萧精魂万古驻蓝川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6072023.html

壮士击筑风萧萧精魂万古驻蓝川

——记蓝田荆轲墓

文/周兴顺

荆轲墓在河北易水、江苏丰县、山东荷泽、河南淇县、陕西咸阳及陕西蓝田等地都有,可谓“忠骨遍地地更暖,壮志满天天更新”,而我独钟陕西蓝田的荆轲墓。因它所在地——陕西省蓝田县北关中学(本世纪初更名为: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那里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有道是:千里沃野皆神地,独见蓝田最有缘;英雄坟前添新土,精魂万古驻校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上高中,两排男生宿舍房之间有一墓堆,用砖砌花栏围起来,仅插一木牌,上书“荆轲墓”。至于埋的荆轲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是一条腿,有说是一件衣,有说是全尸,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蓝田人敬仰他,为他立碑、护墓,使之不被“文革”破坏,崇尚他“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每当回宿舍时,看到荆轲墓,都会激励我们奋发读书,好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奉献终生。听说有好多同学毕业后,吟唱“风萧萧兮‘滋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奋勇杀敌,当然也有为国捐躯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学校为建设需要,将原有的宿舍夷为平地,建成花园。增其旧制,在荆轲墓原址上立有石碑,并在其旁建有幽燕亭。

石碑正面刻着“燕国志士荆轲墓”,背面刻有摘自《史记·刺客列传》的荆轲生平介绍。

荆轲(?-公元前年),名柯,字公叔,喜读书、好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战国末期的刺客。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祖先徙居卫国,卫人称庆卿。秦灭卫后逃亡到燕国,燕人称为荆卿。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至今: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垂涎燕督亢(古代地名,燕国的富饶之地。今河北省涿州市的定兴、新城、固安一带都属于督亢地区)之地,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战国末期的将领,原是秦国将军,后由于反对秦王而获罪,最终逃到了燕国。“於”,读“于”,见《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公元前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在告别时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殿上,荆轲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之地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断其左股”…“遂体解荆轲以徇”(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语,即:一剑斩断了荆轲的左腿,后分尸示众。)可谓:深入狼窝,壮士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荆轲墓旁“幽燕亭”两边的廊柱刻有徐熙彦先生所撰楹联:

两千年萧风不绝共谁话燕赵悲歌壮别易水,

十八节忠骨分埋无意将英雄浩气种遍神州。

站在荆轲墓前,不由使人肃然起敬、思绪万千。荆轲的行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是所有刺杀中没有成功而名流千古的人,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他的“士为知己者死”精神永存,苍凉中的悲壮也许是我们民族复兴所需要的东西。荆轲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民族危难之时,就会被激发起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本文中的樊於期将军,慷慨献头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在和平年代的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森林扑火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军人,以及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气知己,这些都是荆轲精神的体现。“知己”已成为具有崇高美的词儿,被人们传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与同怀视之”,愿交胸怀志趣相同即“三观”相近的朋友!

附: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老师的杂咏:

一身敢入虎狼秦,壮士洗歌千重云。

万古民心系正义,千年易水奏悲音。

蓝田史载两燕墓(见注),秦殿当时八创身。

掘土方知前志误,荆墓原本在人心。

注:蓝田旧县志载,今田家炳中学和华胥支家沟村各有荆轲墓一座,经近年考古发掘,支家沟村墓实为一高等级汉墓。

作者简介:

周兴顺,网名玉山滋水,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数学教师,校刊《教海泛舟》编辑,喜爱文学,擅长写作,数十篇作品见诸各级数学刊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