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蓝田大石沟,大过年的却没有年轻人,除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1.html

大年初四,一些峪口封了,想去山里转转看看雪,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山里随便一个沟转转,都是很幸福的事情。

驱车前往蓝田,车过新修的灞河河堤路,心情就好多了。几个转弯后,就进入到了蓝葛路。

车过董家崖,看到路边有几户人家,停车转转。这里有一条路深入到沟里,只是路上有些积雪,加上路有些陡,就打消了驱车前往的念头。

路口一个老人在收拾院子,我打个招呼,她就让我们到院子里转。

小院阳光普照,家里的三层小楼很是漂亮。老太太对自己的房子骄傲得很,说着说着就邀请我们进房子参观。

旁边的灶房是整体橱柜,干净卫生,这在山里人家很少见。

正房里装修的一点儿也不含糊,简直就是一个小别墅。

老太太说儿子女儿住了几天早上刚走,她才把房子收拾好。儿女不让她在家烧柴火,怕把房子熏黑了,一直开空调,就是费电。

“这多费钱呀!”老太太每天扫两公里的路,虽然钱不多,就当锻炼了。她说要是不扫路,她就进山挖药材,挣的钱更多些。

补充一下,老太太今年七十有二。

告别老太太,我们接着沿蓝葛路前行。车过南北沟隧道前,有一条宽的水泥路往旁边的沟里延伸。

一位大爷提着空袋子慢慢走着,我跟上问:“这是出门去了?咋没有吃午饭就回?”大爷笑笑,说家里来客人了,要招呼人。

这个村叫作南北沟,北沟在公路那边,我们跟着大爷去的是南沟。

南沟也叫作大石沟,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石头,“上面平平的,可以放几张蒲席”,大爷八十多岁了,精神不错。

从公路到村子里不到一公里,看得出来,路上的雪都扫干净了。我知道,这是村子里的老人在雪后扫除的,过年了,年轻人要开车回家,如果路上有雪,就麻烦了。

山坡上还洒落着雪,安静祥和。

村子里有二十多户人家,第一户人家旁边有一片竹林。“那家人有手艺,会劈篾编筐。”

屋舍在竹林的掩映下很有诗意。

“大石头就在那户人家屋子后头,旁边有棵大核桃树。你们从这条小路走,前面就是。”

大爷给我们指了指路,就走了:“我的屋子就在上面一点点,一会儿到我家喝茶。”

小路走了三十多米后,转个弯,果然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形容秦岭的山石,都是“石大如屋”真不是夸张。更加稀奇的是大石头上面平平整整,夏天铺上四五张凉席纳凉,肯定舒服。

山里的村子经常用山石水沟起名,以前我去过前面的石船沟,也是用大石头命名的。南北沟的南沟以前叫做“大石沟”,就是因此石命名。

大石头旁边还有几间屋子,布局很有意思,紧紧挨着,但是高低错落,因地制宜。山里平地少,很少能有规整的四合院三合院。

土墙上还有木桶状的土蜂箱。

从这几间屋子绕出去,又有一条小路通向几户人家,旁边的溪水都冻住了,只有几竿翠竹焕发生机。

主人锁门正要出门,说外甥的车在路边等着,看她提着大包小包,估计要走好几家。

前面没有人家了,我一路返回望水泥路上绕,途中有几户破败的土房,里面放着柴禾。也有盖得漂漂亮亮的楼房,一点也不比山外的房子差。

水泥路旁有一个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几间宽的庄基呀,五六间吧?

这里平地大一些,停着两辆汽车,几个人从后备箱里正在取东西,都是米面油。山里人家过年出门送礼,拿这个是最实惠的。

后备箱里塞得满满的,我问咋装这么多。小伙子笑:走得亲戚多么。水泥路的上面还有两户人家,我就不上去了。

往回返,这家院子的后面就是那块大石头。家里也是老两口,儿子三十回来,住了一晚上,大年初一就走了。

路是修好了,车也方便回来了,同时也方便离开。年轻人过年待在老家的时间也就短了,按照以前的规矩,要在家里待到正月十五,现在连初五都等不及了。

老人家也说:年轻人在外面不容易,这几年挣钱更不容易。

返回的途中,层峦萧瑟,山色依旧。我想着上来的时候和那个大爷聊天的话:山里人家不用移民安置到山下;再等十年,等这些老人走了,山里就没有人家了。

山里的雪依旧厚实,只有通往村庄的小路被雪扫得干干净净。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