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席慕蓉曾写下如许的诗句:现在正是/我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莲的心事》)。在生命最美的季节里遇见最合适的人,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无上的幸福;然而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错过一生珍贵难得的缘分。幡然醒悟时,留给他或她的只有无尽的怅惘与追悔——时光无法倒流,擦肩而过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天涯。唐诗中,有不少描写这样遗憾“错过”的诗篇。《铜官窑瓷器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年间,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出土了一批唐代陶瓷器皿,上引这首诗就镌刻在其中的一个陶罐上。可能是唐代陶工创作,也可能是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应该说这完全是一种时空上的错过,非人的主观因素所能改变。而另外有一些错过,就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直接有关了。比如诗人崔护的这次错《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某年春天,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去往长安南郊赏花散心,在村庄上遇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崔护很钟意那个少女,可也许是因为刚刚考试受挫,诗人缺乏自信和勇气当面表白。第二年清明节时,当他终于鼓足勇气故地重访时,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女孩了。怅恨之余,崔护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诗虽妙绝,但诗人错过的缘分和幸福,却再也无从寻觅了。与崔护经历相仿的还有杜牧。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游览之余,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姿容俏丽、颜色非常,于是就和女孩的母亲约定,待到十年后前来迎娶女孩。后来杜牧辗转他地,经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唐宣宗大中四年()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史,他兴冲冲地来到女孩家中探望,可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女孩的母亲告知杜牧,女儿三年前就已经嫁人了,现在都已经生下了两个孩子……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可老妇人说,这时已历时十四载,早超出了当年约定的时间。杜牧屈指一算,自己离开湖州果然已有十四年之久。无奈的诗人只好悻悻然写下了《怅诗》一首: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风流俊赏,到处留情。上述错过完全是他漫不经心导致,可谓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但还有一种错过,却是出于当事人的自觉选择,相形之下,更令人叹惋再三。《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这位已婚女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可诗中的那一个“泪”字和那一个“恨”之字,又流露出女子多么微妙复杂的情感啊。崔郊,是唐代元和年间的秀才,《全唐诗》只收有他一首诗,就是下面这首《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首诗背后,也有一个关于“错过”的动人故事。据说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婢女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赠婢》一诗。诗被有心人故意传到于頔那儿,没想到于頔竟是性情中人,读过此诗后深受感动,便让崔郊把婢女领了回去,还顺带奉送了不少金银首饰。无奈错过后还能失而复得重续情缘,只能说崔郊祖上积德,幸运指数好到爆棚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的诗普遍难以索解,《锦瑟》一诗更是难中之甚。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更愿意将之视作一曲追忆青年时所“错过”情缘的咏叹调。对于错过的爱情,我们永远傻傻分不清:是因为遗憾,所以美好,还是因为美好,所以才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