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会写情诗的诗人,非李商隐莫属。
李商隐(约81年-约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7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在文学方面,李商隐却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他也因为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至于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便是李商隐所写的爱情诗。李商隐被誉为唐代最会写情诗的诗人,其原因是他的爱情诗不仅语言唯美,还独具匠心、情感真挚,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没有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描绘,只有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且还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成分。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不仅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更能够给他们带来启示和鼓舞。
爱情的憧憬对爱情的憧憬,李商隐在这首《无题》诗中给出了很好的诠释。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该如何对心仪暗恋之人表白呢?用这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谁不想有这样的一个爱人呢,虽然没有彩凤的翅膀,不能比翼双飞,但两个人的心就像灵犀一样,息息相通。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言外之意,这便是世间最让人期待爱情了。
爱情的执着对爱情的执着,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写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若是想对心仪之人表达自己对这份爱的执着,当用这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正如李白所写的《长相思》里所说的那样:相思相见知何日?因为种种原因分隔两地,想见而不得见,唯有深深思念,然而若是爱得深,爱的执着,这点距离,便是咫尺天涯。
相见难,离别更难,思念却永远在心里,就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思念的泪水无尽无休,仿如蜡烛烧成了灰,蜡油才会流尽。这是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来换取爱情的永恒。
相见再难,但爱依然在心里,尽管前途渺茫,依旧要选择执着的爱下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爱情献上了一曲凄美的赞歌。
绵长的思念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李商隐在《夜北寄雨》中写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北寄雨》
遥想相聚的美好,渴望再次团聚,用此首诗寄托心思,最是贴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着两人一起坐在窗前,共剪烛光,一起感受巴山夜雨的美景,共话离别的思念,此刻,有万家灯火、千家落照、离人团聚的美好,这一场巴山夜雨,竟有春夜喜雨的欢喜。
思念绵长,正如同巴山的夜雨,绵绵不绝。
多元之爱情诗李商隐还曾写过与妻子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红花与绿叶相互映衬,自然而然,美丽无比,这是他与妻子琴瑟和鸣,形影不离的写照。
他也写过别人的爱情;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与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
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闺中女子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也是她满腔热情转化成的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
他更是写下了最令人费解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究竟是怎样的情呢?追忆青春年华,伤感似水流年,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究竟是感伤身世,还是感伤爱情,令人费解。生命里所有的感触,都融入在了“此情”之中。
写在后面李商隐不算多情,他却与柳永一样,擅长用女性的口吻来表现男女的恋情和离别之苦。他的情诗常常描写儿女之情,但并非世俗所常见的儿女情长或缠绵悱恻。相反,他的情诗却常常以清新脱俗、婉约含蓄的笔触,将爱情与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位可以称得上是唐朝最会写情诗的诗人,他笔下的爱情诗,你喜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三秋桂子分秋色,芬芳淡雅素心存苏轼写于中秋的一首冷门诗,终与弟弟团聚,有喜也有悲张养浩《折桂令.中秋》,不写望月怀人,只写月色澄澈,极尽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