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蓝田大事记从远古到明清

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m.39.net/news/a_6288655.html

蓝田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商洛市洛南县、商州区、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接壤,总面积平方千米,约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9%。距西安市区22千米。

蓝田行政地图

蓝田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自古据秦楚大道,有“三辅要冲”之称,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蓝田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出土了上陈遗址、蓝田人遗址等古遗址,境内有净土宗祖庭悟真寺、水陆庵、王顺山、汤峪温泉等风景名胜。

蓝田旅游线路图

旧石器时代

约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县境内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新石器时代

约距今1万年左右,先民们在灞河、辋川河、焦汤河流域定居,制陶器,磨石器,养家畜,从母系氏族逐步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师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旧居”。

禹子启建立夏,蓝田属有扈氏(夏之方国),为传说中的雍州辖地。

商汤灭夏,建都亳,蓝田属骊山氏,史称商之西陲。其后属周,仍为传说中的雍州辖地。

西周

周封弭氏于蓝田地,故称“弭”,为宗周之畿[jī]内地。这是有史以来,蓝田的最早得名。

春秋

秦宁公十二年(前)弭为荡氏所灭。秦宁公灭荡氏,弭改隶秦国,称“蓝”。蓝地有滋水(今灞水)。秦穆公三十七年(前),滋水更名为灞水。

战国

秦献公六年(前),秦始置蓝田县。秦献公十七年(前),秦献公封其子向为“蓝田君”。秦孝公十二年(前)秦初以小邑为31县,割蓝田西北部置芷阳县。秦惠王十三年(前),楚怀王发兵攻秦,会战于蓝田,楚败。秦庄襄王元年(前),丞相吕不韦被封文信侯,管辖蓝田等12县。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在蓝田建鼎湖宫、御羞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36郡,蓝田隶内史郡。秦始皇二十七年(前),秦修驰道于全国,其东南向驰道自咸阳,经蓝田,通武关,达襄阳。秦二世三年(前)九月,赵高遣将守峣关。刘邦引兵绕峣关,越篑山与秦军大战,秦兵败。

西汉

高祖元年(前),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置塞国,分封司马欣为塞王,蓝田隶塞国。

高祖二年(前),关中大饥,人相食。是年汉更秦内史郡为渭南郡,蓝田属渭南郡。

汉景帝前元四年(前),临江王刘荣自杀,葬蓝田(即今罗李村西南燕子冢)。

元狩五年(前),汉武帝刘彻养病于上林苑鼎湖宫。其宫后更名为鼎湖延寿宫。

东汉

建武元年(25)置雍州,蓝田县隶雍州。这年,三辅大饥,人相食,时武安王延岑盘据蓝田。十五年(39),省雍州,复置司隶,蓝田属司隶。熹平六年()秋,地震。大雨35日不绝,山洪溢流,淹没多家,民房余所,余人丧生。建安十七年()七月,马超余众梁兴部屯蓝田,夏侯渊击平之。建安十八年()正月,省司隶,复雍州,下辖京兆郡,蓝田隶之。

西晋

太康元年(),地震,灞河连续三日起白云。永平元年(),建圣寿寺于杨孔寺(地名,今安村乡辖),为蓝田有史以来最早的寺院。元康六年(),关中饥而疫。至次年,斗米万钱。第三年,民以饥馑荒乱流入汉中。永安元年(),关中大饥,蓝田山竹林开花结米,民采以疗饥。永嘉四年(),灞河水冲出玉龟一件。

东晋

永和十年()四月,东晋桓温伐苻苌,战于蓝田。六月,桓温与苻健战于蓝田白鹿原,桓温别将薛珍等进击青泥,破之。

太元十一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蓝田属后秦地。义熙二年()秋,扬武安乡侯蓝田康循,率白鹿原氏族数百家奔上洛(今商洛),太守宋林拒之。义熙十三年(),刘裕灭姚秦,关中复属东晋,置雍州,下设京兆郡,蓝田属京兆郡。九月,征关西,筑城于蓝田,南人思乡,因名“思乡城”。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并蓝田入灞城。太和十一年(),复置蓝田县,划灞城、山北县部分地入蓝田县。

孝昌二年(),蓝田县发现银矿二石,得银7两。永安三年()置蓝田郡,以韦彪为太守,辖山北、灞城、杜陵诸县。旋废郡复县。建明二年(年),封于谨为蓝田县公,食邑一千户。封赵善山为山北县伯,食邑五百户。赫连达进爵为蓝田县公。

西魏

大统二年(),封王悦为蓝田县伯,食六百户,又进封山北县公。

北周

天王元年()割京兆之蓝田,置玉山、白鹿2县。又置蓝田郡以辖之,次年起移关于青泥故城侧,改名青泥关。建德二年(),省蓝田郡,复蓝田县。并废玉山、白鹿2县入蓝田。是年移治峣柳城(即今县城)。改青泥关曰蓝田关。

开皇元年(),刘臻为蓝田县令,改灞水为滋水,蓝田隶属雍州。

开皇中(~),悟真寺在蓝田建成,分上、下二寺,上寺名竹林寺,高僧净业居此。

武德元年(),改京兆郡为雍州,蓝田县为畿县。二年(),分蓝田一部分另置白鹿县。三年(),分蓝田一部分置玉山县,改白鹿县为宁民县。

贞观元年(),置关内道,废宁民、玉山2县并入蓝田县,蓝田隶关内道。永淳元年(),五月,关中旱、蝗为灾,死者枕藉。是年,造万全宫于蓝田之东(今许庙镇一带)。次年,改万全宫为万全寺,武则天于此置僧。景龙四年(),大旱,蓝田山竹开花结实。

开元十七年(),四月,地震,大风震电,蓝田山摧百余步。

天宝十五年(),王维隐居辋川。大历六年()四月,地大震,西原地陷。元和八年()十月,大雪,鼠雀多冻死,人亦有冻亡者。九年(),诗人白居易来蓝田,游悟真寺、王顺山等,有诗作。会昌五年(),奉敕铸钱。文曰:“开元通宝”,蓝田铸者,有“蓝”字在钱背穿右。乾符六年()三月,京师地震,有声如雷,蓝田山裂水涌。

中和三年()三月,黄巢发3万人扼守蓝田道。四月,李克用等诸镇兵大败黄巢。

五代

后梁开平元年(),改京兆府为大安府,蓝田隶之。

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改大安府为西京兆府,蓝田隶之。三年()七月至九月,蓝田阴雨75日。后晋天福元年(),以西都为晋昌军节度使,管辖京兆府,蓝田隶之。后汉乾祐元年()三月,改晋昌军为永兴军。蓝田隶永兴军京兆府。后周显德二年(),废非敕额寺院,蓝田寺院多被废。

北宋

建隆三年(),陕西旱蝗蠲除租税,蓝田置义仓,至年废。至道二年()九月,陕西地大震。是年,蓝田为次畿县,隶属陕西路京兆府。庆历元年至八年(~),王猎(字后之)受范仲淹推荐,出任蓝田主簿府掌学,寻迁林虑县令。大观元年(),京兆府设大都督府,蓝田属之。

皇统六年()大旱,灞、浐河皆竭。正大八年()春,庆山奴弃京兆,退守蓝田,适逢鹰扬都尉大娄室运兵器至白鹿原,路遇蒙古兵,力战而死。四月,金将完颜陈和尚(名彝,字良佐)与蒙古苏不特大战于蓝田倒沟峪(即今灞源乡),大胜之。

蒙古至元七年(),改京兆为安西路,蓝田隶之。至大四年(),平阳人雷学为蓝田尹,重修县厅。

皇庆元年(1),改安西路为奉元路,蓝田属奉元路。至正三年(),荆茂(字仲昌)为蓝田尹,兴利除弊,民甚称之。十七年()二月,红巾军克商州,夺七盘,进蓝田,直至灞上,元将察罕帖木儿率轻兵五千迎战,红巾军退入南山。二十二年(),张良弼出南山义峪驻蓝田,扩廓帖木儿将歹驴等驻兵蓝田七盘。

洪武二年()三月,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蓝田县隶之。成化十九年(),刘震任蓝田知县,修建宋四献祠,至弘治中改云阁书院。弘治十八年(),知县任文献与邑人荣察等纂修《蓝田县志》。嘉靖元年(),王科任蓝田知县,劝课农桑,振兴学校,扩建城廓。同年,凿青泥坊渠,引土胶河水入城中,民享田园之利。并移城隍庙于城治东南隅。七年()八月初,有流星下坠,大如拳,垂地而散。八月十六日大火,烧民房50余间。这年大饥。二十年(),吉大来知蓝田,于城墙西南隅开辟水门。三十四年(),大旱,秦岭竹子开花结籽,饥民采以充饥。十二月二十三日(年1月23日)地大震,震中华县、蓝田房廨倾倒,压死男女无数,其余震至第二年正月始止。至四月又震一次,官免夏税。嘉靖四十二年(),明秦藩王朱怀埢改建蓝渚庵为水陆庵,大兴壁塑并奉之为家佛祀。年,朱敬溶重建,年朱谊漶又重修。隆庆元年()十二月,地震,房屋树木多倒。四年()六月,地震,雨雹,河溢、地陷。翌年五月廿五日,聚仙坊出现龙卷风一次,未成灾。万历八年(),重修祝国寺于篑[kuì]山(今祝国寺山)。十六年(),大饥,汤峪民采白绿二色石磨面充饥。二十年(),灞河水溢,冲毁民舍。二十七年(),河南卢氏人王邦才任知县。二月,御马监监丞梁永征收名马货物税,于额外增耗数倍,蓝田等7关,岁得10万。是年七月地震,大雨如注,昼夜10日,土窑皆陷。同年,东乡柳庄寨(今邵家寨)村民合资创修“约亭”并铸乡约钟一口,铭宋吕氏《乡约》于其上,以正乡俗。四十一年(),沈国华为知县,摹辋川图刻石,并重修《蓝田县志》4卷。万历四十三年(),蟋蟀成灾,食禾殆尽。翌[yì]年(明年),春大饥,六月十六日,飞蝗蔽天,幸次日大雨如注,蝗多死,蓝田告灾请赈而未可。崇祯元年(),白鹿原绛村一带降雨中有异物,似豌豆,摩之如粉。七年()三月大旱,人相食。五月,李自成、刘宗敏义军出南山,自白鹿原至县,其别部入大峪,饥民应之者甚众。七月,洪承畴率官兵入蓝田,义军东走辋峪。承畴兵驻县月余,兵荒交至,民不堪命。官兵欲从山后间道进击,义军闻讯而夜走商洛。翌年八月,张献忠由蓝田走卢氏。十年()正月,孙传庭兵发蓝田,其兵躁叛据城,县署、察院、城楼、民间房屋,烧毁无数。后河南马进忠义军复入蓝田,叛兵与之合。十四年(),大饥,民相食。十七年(),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其别部攻破蓝田。

顺治二年()正月,清兵破潼关入西安,李自成经蓝田走襄阳。三年(),明将贺汝珍攻西安,大败,残兵过蓝田,清肃亲王豪格领兵过蓝田,南攻四川。十四年()八月,飞蝗食禾。十六年(),郭显贤知蓝田,与周良翰等同修县志。雍正三年(),李元升任知县,有政声。组织纂修《蓝田县志》,至雍正八年修成。乾隆十年(),大中丞陈榕门捐金三千两,修整七盘坡至龙驹寨一段道路,路人称赞。十二年()春,复修青泥坊水渠(自蔡家湾小河口开凿,由河心引流至袁家巷,南依红崖,经栗家村等),至夏即可灌田20亩。一年后亩产量倍增。后可灌数顷有余。是年陈榕门又捐俸造船两只,一置城南,一置西原麓,开灞水舟渡之始。十三年(),蒋文祚捐俸并募银四百八十余两,由王统领工,修复火烧寨至蓝商接界处一段大道,又以余银分诸典商营息,以资经常维修之费。十七年(),动帑[tǎng]银八千五百九十八两,以工代赈,重修县城。二十五年(),创建普化桥。五十四年(),知县高昱与邑人纂修《蓝田县志》,未付梓。乾隆五十九年(),知县马学赐以高昱《蓝田县志》稿未付梓,而又增补8年事,集资刊行。同年,重整玉山书院。嘉庆二年(),提督杨遇春率师入蓝田,进击白莲教,驻营城南。白莲教徒退入南山。三年(),白莲教李全率部又入蓝田,额勒登保领兵截击,后又败白莲教高均德部于两岔河口。嘉庆七年(),知县徐双柱,查田均税,改按里分粮为按地亩分粮。道光十四年()二月,胡元瑛知蓝田,移辋[wǎng]川图石刻22方于报功祠内。

十五年()六月,山水暴发,冲没冯家河、林家寨等村民舍数百所。是年,县令胡元瑛倡捐一千二百金,修县城北门城楼并砖墙丈,工未果而停。秋又捐二千金,共募捐一万八千余金,以分段兴城,又因灾而停。十六年()春,大饥。斗米值钱二千四百文,乡民多取榆皮充饥。十九年(),知县胡元瑛组织纂修《蓝田县志》,两年成书。二十六年(),大旱,禾苗枯死,粮价腾涌。当年,天主教传教士方启升任陕西省主教,赴商州途经蓝田,曾在县东莲花池至普化镇一带传教。嘉庆二十八年(),大丰,麦亩产两石有余。咸丰五年(),驻陕清军南剿太平军,道出蓝田。咸丰八年(),蝗自东方来,其飞蔽日,食禾皆尽。同治元年(),四月一日,太平天国启王马融和扶王陈得才率众数十万自河南入商洛,出大峪至引驾回,四月二十日入县境,二十二日出厚子镇,攻克渭南城。五月初,同华回民起义,十二日本县西寨、大亮、黑沟、草坪、嘴头等村回民响应。二年()正月十九日,回军与乡团众在十里铺河相遇,白刃交战,死者余人。三年(),大饥,粮价腾贵,斗米值三千文。四年(),美国人来蓝田传基督教,此为蓝田有基督教之始。五年(),捻军张宗禹部十一月十日入蓝田县境,散居红河至十里铺一带,十一月十九日统兵官萧何率官兵出七盘,与捻军激战于帝君庙,伤亡19人。十一月二十一日,刘厚基率兵出流峪,与捻军战,不利,夜逃至县内。二十六日,捻军徙东乡东岳庙河至许家庙一带。七年()三月,大饥,斗米值钱六千文。十至十一年(~),畜大疫,百里内牛畜殆尽。光绪元年(),《蓝田县志》(史称“吕志”)修成,共六册。三年(),大饥,斗米值银二两(合钱六千文),民甚饥,树皮菜根剥食殆尽,而知县陈熊致上宪谓蓝田无灾,反以常平仓粮调拨临潼,民人不平,邑民冯克治等挡粮遭上仓委员查办,后因三里镇有食人案发,冯案乃得解。四年()二月,饥,斗麦值大钱七千,灾民饿死无数。三月大疫,死者枕藉。治城之内,烟户及客民,每日死者不下十余口。六月,大水,平地深3尺。十三日寅时地震。八年(),建义仓4所:普化镇仓、焦岱镇仓、孟村镇仓、洩[xiè]湖镇仓。

十六年()冬,大雪,石榴等木均冻死。是年重修白龙桥、故京桥和毓仙桥。二十年(),重修县城。初架西安至武昌电话线,由新街入境,至新店入商州境,此为蓝田有电话线之始。二十二年(),在县城南街设立基督教堂。二十七年()大饥疫,连村毗屋,病者相望,朝庭诏令,拨湖北糙米赈救。时吴树棻充南路转运使,蓝田设转运局三,一在蓝桥,一在火烧寨,一在洩湖,沿途居民以工代赈负载搬运。是年冬多鼠,大小成群,公然昼行,咬人发辫,伤人肌肤及六畜时有发生。二十九年()春,重修县城。四月,蓝田初设邮寄代办所于山西会馆。光绪三十一年(),设立蓝田警察局。宣统三年()9月,陕西常备军起义,蓝田哥老会余成龙于十月二十三日晚率众余人起义,二十四日宣布建立新政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