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蓝田柳家村出来,心情比较低落,“柳老师”的墓被堆成肥上地,总归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好在旁边还有一个被村人守护近两千年的墓——蔡文姬墓,去看看,如何?
蔡文姬墓就在蓝田三里头(三里镇),我以前骑行到蓝田的时候,都会去转转,早先还收几元钱的门票,现在是免费参观。
蔡文姬墓全称“蔡文姬纪念馆”,是省文保单位,除了墓还有一个生平展馆和碑廊。这算是修缮保护比较好的了。
前面说柳公权墓被挖了当肥料上地,因为是李后村人不是柳公权后代,贪图眼前的利益;但是蔡文姬墓所在的蔡王村,也没有蔡文姬的后人,这个村的人都姓王,却把“蔡”字放到王的前面,因为他们世世代代把自己当做蔡文姬的守墓人。
据说王姓祖先仰慕蔡文姬才华,同情蔡文姬的遭遇,就搬到坟墓旁边聚落成村。
蔡王村人有祖训,要守护村西边的冢疙瘩,所以至今这座墓冢至今并没有发现盗掘的痕迹。
蔡文姬生平展馆
扫健康码行程码进了大门,院子里环境清雅,右手是蔡文姬生平展,把东汉末年的历史展示出来,让大家对蔡文姬的生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
进门一幅图很有意思,这里有个小故事:
《文姬归汉图》是范曾的成名作,是当年范曾从中央美院毕业时候的毕业作,也是成名作。美院高手很多,但是这幅作品从题材上抓住了热点:当时郭沫若的《文姬归汉》话剧正在上演,“点击率”很高。
另外,范曾找关系托人请郭沫若题跋,一个刚才美院毕业的学生娃不出名,但是让文化大名人郭老给了个字的题跋,这就不一般了,谁都要高看一眼。
在画左下角马蹄子的旁边,范曾很小心翼翼地题写了“壬寅仲夏江左小范”8个小字,这要是放在现在,自诩“中国书画家第一人”、“五百年才出一人”的范先生,肯定要把自己的题跋弄的跟乾隆爷一样——妥妥的C位。
不说“小范”,说说郭老,郭老确实对蔡文姬确实“情有独钟”。
一则是为曹操翻案。曹操对蔡文姬命运的改变有很大的帮助,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蔡邕因为董卓的事情受了难,蔡文姬被匈奴掳去,曹操念着情谊赎回蔡文姬后,又给她成立家,塑造出曹操一个重情义的形象。
二则郭沫若说:“蔡文姬就是我!”他说蔡文姬有不少关于他的生活情感。他的日本妻子安娜因嫁给中国人,在日本受到歧视,靠租地种菜,独自担起养育子女的重任。
郭老和蔡文姬一样深明大义:蔡文姬在曹操的感召下,不惜别夫抛子,毅然回国继承父业,撰写《续汉书》;郭老也别妻弃子,毅然回国投入到抗战的祖国大业之中。
写作《蔡文姬》仅用了7个晚上就大功告成。年5月21日,《蔡文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引起轰动。
扯远了,我们要说的是蔡文姬。
一个才情洋溢的女子,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长大,却三嫁非人,抛离故亲: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一个满腹诗华的弱女子,在这样的乱世,又能怎样呢?
归汉之后,蔡琰把自己能记住的几百篇书籍默写下来,留下一些文化的血脉。
蔡文姬墓
从生平展馆出来,前面就是蔡文姬墓,几米高的墓冢高大肃穆。
塑像前,一个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导小朋友完成学校的作业:拍视频介绍蔡文姬。小朋友有些紧张,时不时打个绊子,母亲耐心地教导着。
有人研究说,这个墓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情节建造的假冢,小说的这一回是罗贯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虚构的,其中把蔡琰两个丈夫的名字改为"卫道玠"和"董纪"。
确实,全国蔡文姬墓只有这一座,也没有更早更确实的资料印证。但是不论真假,历史的传说会变成文化的血脉,对于一个民族的自信和成长,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若干年后,这个小朋友就知道蔡文姬,知道曹操,知道东汉末年的那些故事;如果没有这座墓,就不好说了。
据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年,正式颁布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一种纪念。
碑廊
这里的碑廊还是值得一看的,碑石众多,主要以明清到民国时期的为多,除了一部分南北朝造像外,还有蓝田历代名人遗留下来的资料碑石。
undefined包括蓝田“四吕”的一些资料,我还看到王维《辋川图》几个版本的石刻,就不做赘述了。
一座坟墓,就是一段文化血脉的延续,没有了,以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座柳公权墓,一座蔡文姬墓,命运何其不同。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