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沉睡在白鹿原上的军寨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世纪初,我到的白鹿原。走进白鹿原,这里处处透着神秘;靠近它,才会触摸到它的神奇。随后一段时间,见到的每一个老“白鹿原”,都跟我夸耀同样一个东西:“军寨”。由于没有深的体验,当时,我没太进心,只是热情地敷衍着。

在白鹿原滚打了十四年后,我才深悟,他们引以自豪的本钱是什么。的确,在我们灞桥地面儿,就存在着这么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战略要地,总会留下战争的烙印;凡是流传数百年的老村名,无不都显明地透着驻军霸气的痕迹。白鹿原太有资格代表这一切。

在灞桥地面儿,要论战略要地的话,“霸上”,肯定得坐“头把儿交椅”。白鹿原原西地带史称“霸上”。它遏制着长安通往蓝田道。曾有一条通大车的鹅卵石驿道,就横穿过白鹿原,西连渭河流域,东出秦岭至陕南,自古就有“通商洛、连川鄂,扼西北”之说。

自秦以来,每朝每代,都会在此驻军据守,以此为中转向东、向南扩展,从而遗落了一个个军寨,后来都演变成一个个村落。“秦王政送王翦至霸上”、“沛公驻霸上”、“狄青屯霸上”······一个个史传故事,让我真正体察到了,这些用忠诚铸造的军寨价值,也领悟了军人二字里面包含的职责和心酸。

这里,有13个村子,多多少少都与宋代的狄青有关。

据咸宁县志载:宋仁宗天圣年间,大将军狄青征西夏时曾长期驻扎此地练兵。这里,既有一马平川、又有沟壑从横,犬牙交错的乡道,更有山岭河道齐备有利地貌。征西条件一一具备。这么一看,也难怪狄青要把白鹿原当做排兵布阵的演兵场了。

根据白鹿原交通、地形特点,狄青设计出“枣核”状的防御体系。中军大营居中;旁侧拱卫着偏将、副将大营;原西、原东突出点设瞭望点。每日演练,昼夕不缀。

中军大营,取名狄寨。沿着古驿道向东、向西呈枣核状辐射周围,均有兵寨拱卫。小有瞭望寨:原东有寨子村;原西有牛角尖、潘村寨等驿道咽喉地带,也派着小股部队做瞭望哨,从两面儿监视着原下的动静。大有驻军寨:大寨按主将姓氏命名:周旗寨、张洪寨、夏寨、鲍旗寨、南寨、北寨、上寨、开旗寨共八大寨;各寨裹挟着辅助后勤营寨。辎重营寨在车村;粮草大营在康寨。可想当年驻军布局周密、森严壁垒。

后来这些军寨村,或数村合并,或一分为二,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可留下来的老村却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数百年来变迁的记忆。

狄寨

据咸宁县志载:狄青的中军大营,取名狄寨。后形成集市贸易,遂称狄寨街,亦称狄寨镇,白鹿原亦称狄寨原。

围绕狄寨,每隔五里,散布着偏将、副将及大军辎重粮草营寨。

南寨

狄青的先锋营粮草寨。相传宋代大将军狄青欲屯兵霸上(白鹿原),命康氏兄弟先遣,寻找水源。二人带兵上塬后,分别驻扎在东西两处,兄西弟东。又布下南北二寨,命士兵开沟寻水源,因征战紧急,大兵到,水未找到,兄弟二人被革职。那时塬上各村都是到很远的沟河里担水吃。康氏兄弟未找到水,但找出了打井开沟找水的途径,后来陆续打井,沿坡开沟找泉,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

大康村、小康村

人们感念康氏兄弟寻水功绩,就以他们的姓氏命名康村。西(兄住)为大康村,东(弟住)为小康村。

车村

狄青的辎重大营。战车、战马等后勤装备,均囤积于此,车村因此而得名。

“牛角尖”村

“牛角尖”名来历,有三种传说:一种传说是狄青屯兵霸上,曾在这里开过誓师大会,后又设立过瞭望哨。将士们将吃剩下的牛骨、牛砥角抛于此处,因而得名。第二种传说是二原子地势,形似牛的弯角,牛角尖村正处在这个弯角尖上;第三种传说是明代崇祯年间,这里只有姓牛的几户人家居住,加之村形地形,故而得名“牛角尖”。

鲍旗寨村

传说由宋代的狄青鲍姓部下在此扎寨延续至今。

夏(下)寨

狄青部下驻扎的营寨。

寨子

原名窑家寨子,姚家寨子;狄青安在原东端的观察哨点。主要监视蓝田方向原下的敌情。后来,又增设兵器打造、陶器烧制等项目。

张洪寨

村名来历,(有传宋狄青时)相传白鹿原古为朱明王朝屯兵之地。本村为张洪将军屯兵驻扎之地。张洪寨即以此得名。

潘村(寨)

位于白鹿塬西部,东依大原,西踏神峪寺沟,村呈方形,村西原有高冢,高二十余米,相传为古战场主将指挥台。毗邻三向有中军传令小冢各一座,西去一里有南北营冢两座,与大冢成三角对峙之势,覆压南至栗家村,北至江尹村广阔地域,构成军事防御进攻的强大阵容。至于何朝驻军,已无从考证。

将军们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却给白鹿原留下了一个个霸气的村落;鲸鱼沟流过了三十万个日日夜夜,它记住了将军挥戈东去,白鹿原的苦难、抗争和繁荣的变迁。至少,我们后人应该一代代牢记着:我们村是咋来的,深藏着怎样的秘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