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你呷饱没?呷,是闽南语,意为吃。在漳州,有呷“十一福”的说法。这一天晚上,家家都要精心准备一桌和除夕夜同样丰盛的酒菜,全家共进。吃得越好,寓意未来一年就有福。民俗专家称,从拆字解意上说,福就是有衣穿,有田种,人健康能吃。
漳州有俗谚:“吃福吃呷老”、“十一福,呷呷老酷酷”等,意思都是说吃福会长寿。民间也有“十一福吃十一样东西”的说法,但没有确切的十一样食物。反正吃得越丰盛,福气越大。大鱼大肉、烫火锅等,依旧是传统的年菜。传统里,饭桌上必吃韭菜和豆腐,俗谓“韭(久)菜春,年年春,有豆腐(富)”,也有“豆腐春,韭菜富”的说法。
在漳州不同地方,对于呷“十一福”,也有一些不一样的风俗。有的地方,每年每户轮流养一只猪。到了正月十一,将猪杀了,然后肉分给每户人家,一户大约两斤半,骨头是不分的。拿到这些肉的人,要切下部分用来炒米粉或面,或煮咸饭吃。临近中午的时候,家家户户把煮好的食物拿到村里的庙里祭拜。祭拜后,杀猪的“头家”会请每户一两个人到家里吃饭。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这天吃猪肉,代表着平安、健康、大福大贵。
有的地方,谁家当年生了男孩,到了这天就会把准备好的白酒拿到附近的庙里供奉。晚上,这些酒会拿到宴席上让村里人喝,这个过程叫吃福酒。
吃福习俗与陈政有关。相传唐总章二年(年),陈政受唐高宗李治之命,入漳平乱时。大军一路南下至现在的江东桥处,却被无桥梁、无船只的江河阻拦。陈政的母亲魏敬得知情况后,与另外两个儿子带兵从江西赶来救援,并在龙文区湘桥檀林社设坛祈天,请求天兵天将助阵。许愿一旦成功将献上厚礼表达谢意。当晚,陈政在梦中得天神指点,大获全胜。
两军在檀林会合之时,正是农历正月十一,当地百姓带猪羊前来慰问,但魏敬、陈政不受厚礼。经民众建议,军民就地杀猪宰羊,共同向“天公”献上丰厚祭品,表达谢意。
之后,陈政命手下战士根据民众户数,将猪肉切分给百姓。百姓都说:“托了唐军的福才有‘福肉’吃。”从此,人们把每年正月十一都在山上分“福肉”,吃“福”。
随着陈氏族人向外搬迁,“吃福”的习俗也流传至台湾一带。
在漳州龙文区蓝田镇梧桥村檀林社,每年正月十一,举办“食福”祭祀活动,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檀林社“食福”民俗活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除了祈愿外,还为了纪念唐代开漳将领陈元光及其父亲陈政、祖母魏箴,“食福”也称“吃福”、“十一福”,吃得好,寓意接下来一年就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