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诗人,被誉为诗词界的“情诗王子”,他,就是李商隐。李商隐时运不济,没赶上大唐盛世的班车,生在了晚唐。比不得李白的家底雄厚,也无法像他一样游山玩水、仗剑天涯,少年李商隐可以说是又穷又挫。才十岁都不到,李商隐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得中断学业,随母还乡。年幼的他挑起了家里的经济重担,靠替人舂米、抄写文字维持着困窘的生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未读李商隐之前,我怎么也没想到,能写出如此温暖的诗句的诗人,童年竟是这么凄凄惨惨戚戚!幸好,苦心人,天不负。“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的李商隐,回乡后跟着满腹诗书的叔父继续学习,中断的学业也得以补了回来。01官场无情16岁的时候,李商隐辞别叔父,迁居洛阳。也就是这一年,他认识了白居易,同时也结识了牵跘自己一生命运的令狐楚。令狐楚很欣赏他的文才,也十分器重他,还亲自传授他写骈文的技巧。令狐楚这样的老师真是古今少有。一方面帮李商隐打通人脉,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等权贵们结交,另一方面还帮他准备好衣食住行,解决他的内忧。如此,李商隐一边努力学文,一边安心科考。只是,天不遂人愿,他一次又一次落第。直到恩师令狐楚去世之时,他才中了进士。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获得了入朝为官的门票,还需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授予官位。眼看着恩师之子令狐绹平步青云,自己却屡试不中,李商隐不免心灰意冷。丧礼期刚过,令狐楚的敌对头,也就是节度使王茂元,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打着礼遇人才的旗号,将李商隐招至麾下。王茂元其实对李商隐也是真心欣赏的,甚至不惜将爱女嫁给了他。确认过眼神,好像是对的人,李商隐心动了。不知他是想左右逢源,还是忘恩负义,又或者是为爱痴狂,正是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他此后一生,都背负着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骂名。也是因此仕途不顺,要么是考试被除名,要么就是芝麻小官,远离权力中心。真是,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感情上的一时任性,却用了一生的官运为代价。如果说,当年他没有对王茂元之女动心,是不是就不会卷入那场政治漩涡?是不是会凭借着才气从此青云直上封侯拜相?也许会吧。但晚唐的诗坛,至此便少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福祸两相依。“情”之一字,起了祸端,也醉了流年。02诗有情李商隐这个人很奇怪,特别喜欢写情诗,放在当代绝对是个“撩妹高手”。比起以往那些对爱人只字不提的诗人,李商隐可以说是开了情诗界的先河。38岁的时候,陪伴他12年的妻子去世了。这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一生随着夫君颠沛流离,二人聚少离多,她却任劳任怨,细心照顾孩子家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仿佛就是她的写照。对于妻子,李商隐的诗里写满了歉疚和爱意。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关外冰天雪地,看着身边的将士们纷纷收到了家人的包裹,他的心里冷得悲戚。妻子不在了,再也没人寄来冬衣了,无奈,此生只能在梦里再相见了。我们所熟知的《锦瑟》据说也是李商隐思念亡妻之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时候分开并不代表遗忘,当你深爱一个人时,任何一件与她有关的事物都是解锁记忆的密码。路过一个曾经一起走过的巷子,听到一曲曾经共同听过的音乐,思念便如泄洪一般,奔涌而来。只怪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可是,时间不会停滞不前,一切都回不去了。有的诗人一边悼念亡妻,一边妻妾照娶不误。李商隐的痴情却与众不同。他不仅有悼亡诗,还有许多平日里寄给妻子的情书。譬如说,这首《夜雨寄北》,就是他给妻子的日常回信。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颗心,仿佛随着信笺飞到了妻子身边,浓浓的情意跃然纸上。妻子走后,他没有再娶,这也许就是对爱情忠贞的最佳证明。这样的李商隐,让人如何不爱呢?《蔡宽夫诗话》中有这样一段趣事: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果然生了一个聪慧的儿子,人们都说是白居易转世。没有李白的豪迈,内忧杜甫的沉郁,也没有王维的空灵,李商隐却自成一派,在唐诗的国度里熠熠生辉。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入选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由此可见,李商隐的群众影响力非同一般。结语仕途不顺成就了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也成就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尽管这些无题诗被认为朦胧难懂,模棱两可,但并不妨碍后世将它们理解成情诗,并广为流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无所畏惧的爱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百无聊奈的思念。“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是相思无望的痴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爱而不得的忧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痛失所爱的悔恨。李商隐的诗,写尽爱情百态。有人说他的情诗是情路坎坷的例证,我却宁愿相信,那是他对爱人的一往情深,痴心不改。年少不懂李商隐,读懂已是伤心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