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辋川是文人所向往的神境跟辋川相

#诗词欣赏#

除了王维有《辋川集》外,王维至交好友裴迪存世的20多首诗作,绝大部分也是吟辋川的辋川20景。

王维在朝廷任职时就已经半官半隐于此地。

经常在公务之余和朋友在这儿吟诗作乐,流连忘返。

他和他的母亲墓均位于此地,可见其对此处的热爱。

除了王维绘制的已经失传的《辋川图》外。

历代以”辋川“为题的画作还有宋代的郭忠恕;元代的赵孟、王蒙;明代的莫是龙、仇英、谢时臣、沈周;清代的金学坚、沈源、曹夔音、赵伯驹、黄易《辋川图》、王原祁等。

王维诗集(国学典藏)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2.5购买清金学坚《辋川图》1

01王维的隐居生活是古代士大夫的出世、入世标杆人物

中国历代文人们都有一种”隐居“倾向,或者精神上的追求如陶渊明那样的”世外桃源“。

当然古代的士大夫们,一般在出世、入世那样摇摆不定。

或者晚年就选择出世,比如白居易、贺知章。

出世是隐居,入世是入仕途。

当然也有些人所谓出世是追求入世,以隐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比如那个汉代的商山四皓说是隐居,但抬高其地位、给他们高薪、给他们贵宾之礼也出山了。呵呵。

当入世之后达不到自己所谓理想,或者厌倦官场选择出世。

也有出世就是出世,对入世根本不屑一顾的。

所以王维就是一个标杆,也是士大夫最为追求的境界了。

因为可以出世、入世两全其美了。

所以千余年来,《辋川图》才成为文人理想山川的卧游地,亦即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一方面是王维的影响力大,另一方面辋川是另一个”世外桃源。

清金学坚《辋川图》2

02辋川的独特地形地貌和秀丽景色

辋川可能很多人同我一样,一直以为是江南的一个地方,实际并不是。

辋川位于辋川在长安城东南的蓝田南10余里,位于尧山之间的小河旁。这里是终南山北麓蜿蜒曲折的一片美丽川道,水光山色,溪谷松瀑,层峦叠嶂,曲径通幽。

清金学坚《辋川图》4

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山涧绿草青青,彩蝶飞舞;小瀑布倾泻而下,潭水碧波粼粼。因这里的山涧有多处小溪汇聚于此,形若车轮,故名辋川。清澈的溪流委婉出山,平静地流入灞河。唐代辋川的名字,一直保留至今。每当阴云密布,山风吹起,烟雨蒙蒙,犹如人间仙境。

即为蓝田八景之冠的“辋川烟雨”。

如今的辋川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辋川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

如今的辋川

03王维购买辋川别业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辋川在唐初是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别业,后被王维购得。

王维当年购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后,还在这里按照自己的构想,新建了一些景观。这些地点,在王维和裴迪等朋友们的诗作里也都有所反映。从此,王维便过起了“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也成就了王维田园派诗人的地位。他依据辋川的山水形势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竹里馆、鹿柴寨等20处景观。他写道:“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坨、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宵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把20余里长的辋川山谷,修造成兼具耕、牧、渔、樵的综合性园林胜地。

王维常陶醉于山壑林泉之间,同孟浩然、裴迪、钱起等诗友良朋“模山范水”、“练赋敲诗”、泛舟往来、鼓琴唱合,为辋川二十景写下了40首五言绝句,取名《辋川集》。

在辋川,诗人还写下了《鸟鸣涧》《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多篇经典。王维为辋川一带的自然山水,写下了40余首绝句,后来辑为《辋川集》。

王维辋川景色为主的诗集

其中《山居秋暝》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方歇,王孙自可留。

诗句流畅自然,清丽飘逸。

《鹿柴(zhài)》,也是辋川20景之一。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清金学坚《辋川图》10

不只是当时很多诗是跟辋川有关,后世也不少诗词也写到辋川,这自然同王维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04辋川别业今已湮没。

根据传世的《辋川集》中王维和同代诗人裴迪所赋绝句,对照后人所摹的《辋川图》,可以把辋川别业大致描述如下:

从山口进,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残存古城,坳背山冈叫“华子岗”,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因而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和“落日松风起”句。背冈面谷,隐处可居,建有辋口庄,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结庐古城下”句。越过山冈,到了“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的背岭面湖的胜处,有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大概是山野茅庐。

孟城坳斤竹岭漆园椒园文杏馆

馆后崇岭高起,岭上多大竹,题名“斤竹岭”。这里“一径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句,状其景色。缘溪通往另一区,题名“木兰柴”(木兰花),这里景致幽深,有诗说“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溪流之源的山冈,跟斤竹岭对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冈多“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山茱萸而题名。翻过茱萸片,为一谷地,有“仄径荫宫槐”句,题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登冈岭,至人迹稀少的山中深处,题名“鹿柴”,那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山冈下为“北宅”,一面临欹湖,盖有屋宇,所谓“南山北宅下,结宇临欹湖”。北宅的山冈尽处,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从这里到南宅、竹里馆等处,因有水隔,必须舟渡,所以“轻舟南宅去,北宅渺难即”。

宫槐陌竹里馆辛夷坞南垞茱萸沜白石滩金屑泉栾家濑木兰柴

欹湖的景色是,“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如泛舟湖上时,“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为了充分欣赏湖光山色,建有“临湖亭”,有诗这样描述:“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沿湖堤岸上种植了柳树,“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绮”,“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因此题名“柳浪”。

柳浪鹿柴华子岗北垞临湖亭欹湖

“柳浪”往下,有水流湍急的“栾家濑”,这里是“浅浅石溜泻”,“波跳自相溅”,“汛汛凫鸥渡,时时欲近人”,不仅描写了急流,也写出了水禽之景。离水南行复入山,有泉名“金屑泉”,据称“潆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山下谷地就是南宅,从南宅缘溪下行到入湖口处,有“白石滩”,这里“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跋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沿山溪上行到“竹里馆”,得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外,还有“辛夷坞”、“漆园”、“椒园”等胜处,因多辛夷(即紫玉兰)、漆树、花椒而命名。

05神秘的辋川成就了诗人王维,王维也成就了辋川。

王维还被认为是山水画的开山之祖。据记载,王维一生有不少绘画作品,他在辋川绘有《辋川图》一幅,可惜早已失传。

如今流传的《辋川图》有多个版本,都是历代文人所绘制,时代最早的是宋代临本。历代关于《辋川图》画迹的记载一直都繁褥庞杂,王维所在的唐代却是记录最少的。

最为著名有两则:一则是中唐时期的朱景玄在所著《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复画《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也是对王维画迹的最早记载,并且在《唐代名画录》中王维只居妙品之上,在吴道子、李思训之下,可见在唐代,王维的绘画地位并不是很高。

另一则是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清源寺壁上画惘川,笔力雄壮。”故世人多传《辋川图》原画于蓝田清源寺壁上。唐武宗年间,寺毁画灭,所以作品真迹究竟而貌如何,不得而知。

到了宋代才真正开始出现大量的王维画作和辋川手卷,宣和御所收藏李思训的画仅十七卷,收藏王维的画却多达一百二十多卷,其中不乏膺品。自北宋开始,《辋川图》版本众多,且良莠不齐。

产生这么多《辋川图》的原因就是这辋川就是契合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神境”,也成为”第二个世外桃源“。

宋代的摹本中,独以北宋的《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为大宗,且郭本用笔精妙,与王维相仿。所以郭忠恕无疑是王维之后与辋川关系最为紧密的人。

《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翻转手机欣赏)↓↓↓

传北宋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

因为中国绘画是将王维尊为“水墨山水画鼻祖“,所以他影响后世深远。

至于董其昌之流将其奉为”南宗山水画鼻祖“那完全是他的抬高自己打击院派和民间画家,也是董其昌把中国绘画引入了歧路。中国绘画因为董其昌这种”孤傲“排斥其它画派,只尊所谓文人画而导致走入衰败。明代绘画崛起恰恰因为兼收并长无门派之见,向当时几大体系:山水画、院体画、工笔画广泛学习。而明末绘画却走向衰败也是因为董其昌那种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的论调,将院体画和工笔画斥为另类。

后世很多著名画家都以《辋川图》为题画了很多画作。

赵孟俯()辋川图局部王蒙辋川图局部仇英辋川图局部

所以不论是诗、画,王维和辋川对后世的影响力都是非常的巨大的。多年来,不时有一些寻幽访古之人,来辋川寻找王维当年的踪迹。然而,历经一千余年的沧桑变迁,辋川早已面目全非。

今日辋川风光今日辋川风光

历史长河就是这样无情,物是人非。

参考资料:

1、蓝田图书馆大型多媒体资料:《印象蓝田·辋川山水系列》。

2.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