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泸州只是一个长江边的水陆商埠,没有太多的工厂,更没有科研院所。解放后,随着天然气的发现与开采,国家三线在泸州的推进,一大批科技机构来到泸州,落地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从泸州搬走的四大科研机构。
一,中国航天四院
前几年,泸州大张旗鼓的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规划了庞大的航空航天园区,其实,泸州的航空航天最早来自于60年代。
原航天四院泸州年1月,经上级批准,利用川南化学工业学校旧址,在泸州建立固体发动机研究机构,当年7月月1日,国防部五院在泸州高坝建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这一天也是航天四院的建院纪念日。
年更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四分院
由于泸州等西南地区气候潮湿,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不利,年,研究院分批从泸州搬入内蒙古呼和浩特。
航天四院老职工重回泸州该院发展成为现在的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位于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二,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西研院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泸州布局了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不仅包含西研院等科研机构,还包括中国第七化工建设集团(化工建设承建单位),四川化工学院泸州化专(高校),泸天化(工厂)。
西南化工研究院成都办公楼西研院年成立于成都,年在纳溪城区设立占地29亩的试验站,以研制催化剂、天然气甲醛为主。年,西研院全院搬到纳溪安富,西研院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流高校。
年,由事业单位转置为科研企业,同年7月,西研院从泸州纳溪搬入成都。
年,以西研院为发起单位的天一科技公司登陆上海A股,股票名称“天科股份”,注册地在成都
西研院拥有“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全国性的科研平台,主办《天然气化工》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
西研院泸州纳溪厂区年,泸州喊出了“西部化工城”的口号,西研院是西部化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几年后,西研院与天科股份在成都新津、眉山布局了一系列化工类项目,不过很可惜,都没有在泸州。
原纳溪的西研院更名为天科股份泸州分公司,主要生产部分催化剂。对于留在泸州这部分,建议市里面能重新给地,扩大生产规模,扩大泸州在其公司内的份额比例,如果有可能,将其中试基地和部分产业项目拉回泸州。
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
三号信箱,天研院老泸州人应该知道这样一个地名,“三号信箱”,这个地方在邻玉,是天然气研究院的代号,该院年成立,原名天然气研究所,隶属于四川石油管理局。
该院是石油系统内的一个以化学化工技术为特色,面向油气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及油气下游产品开发服务的综合性科研单位。主要针对含硫油气田的开发、天然气净化和处理中的技术难点,以化学化工技术为手段,面向油气田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探索”雕像经过50年的发展,该院已成为天然气行业具有鲜明技术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研究机构
年,天研院全部搬入成都华阳,仅留下后勤。
天然气研究院在邻玉的办公地址成为天星影视艺术学校。
四,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水稻所德阳办公楼熟悉农业种子领域的都知道,之前水稻高粱有一大批“泸”字开头的品种,这些年“泸”字开头的品种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旌”字、“德”字开头的品种名称,这或许跟水稻所从泸州搬到德阳旌阳区有很大的关系。
水稻所原名四川省稻麦改进所泸县分场,年建于泸州蓝田镇干坝子
年迁到沱江边的泸州大驿坝
年更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研究领域包括高粱、蔬菜、玉米和生物技术,学科涵盖了品种选育、生理生态栽培、植物病理病害、农产品产后加工和酿酒技术与酿酒微生物的研究与材料创制。
水稻所是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超级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栽培岗位专家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粱岗位专家的技术依托单位。
在泸州泸县水竹林村和德阳市旌阳区新建科研试验基地余亩,在海南陵水县英州镇建有南繁基地60余亩。现有实验室余平方米,科研仪器近1万元,是西南地区实验设备最齐全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
水稻所位居全国百强农业科研院所第80位
水稻所泸县基地不知水稻高粱所整体离开泸州的原因,只是间断听说因为泸州城市的发展规划,水稻所在泸州的科研用地被占用。然后开始逐步搬往德阳,到年,整体搬迁德阳市旌阳区,泸州只剩下养老人员和泸县的实验基地。
不管是主动搬迁,还是被动搬迁,不得不说,科研机构的搬离是泸州极大的损失,这个损失不仅是经济数据的损失,还将影响消费、科研数据、人才结构甚至是教育。
科研机构高端的部分搬往成都,这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泸州没有将科研机构的中试基地、产业转化基地留住了?为什么会搬入德阳了?这是值得泸州人思考的?
这些科研院所还有机会重回泸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