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嘉莹古诗词课汉语言使用者的独家福利

叶嘉莹,号迦陵,古典文学大家,教诗词

叶嘉莹得奖了,感动中国。颁奖词说她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实至名归。

叶老师在世界各地大学讲诗词,《古诗词课》这本书也是整理自她大学授课的讲稿,从《诗经》到南宋末词人王沂孙,一共三十六课,梳理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演进脉络。

虽是大学课程,但书中的绝大部分诗人、词人,都是接受中文教育的人耳熟能详的,所以我以为:这本书不仅适合每个中文使用者阅读、学习,更应该列入中学课外推荐读物,以弥补语文老师水平之参差。

叶老师说诗歌的生命,是生生不已的感发力量。那么古典诗词,就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懂、才能体会到其中磅礴锐气、得意失意、甘心和不甘心的伟大艺术,是属于每一位汉语言使用者的独家福利,是老祖宗对我们的特殊馈赠。

但古典诗词欣赏是有门槛的,当然它从不排斥任何人吸收汲取。但能吸收汲取多少,则不仅依靠个人的文学积累、感受水平和阅历丰俭,更考验讲诗词者的能力。客观地说,叶老师的能力非常强,特别强。

最能体现这点的是李商隐那课。

大家都知道,李商隐的诗频繁用典,意象又朦胧,以致怅惘哀伤、凄迷晦涩。无论对要学习他的学生,还是讲述的老师,都非常困难。

但叶嘉莹先生就能讲得非常好,清楚、细腻,不仅讲清李商隐的幽微善感,也成功帮助读者完成对李诗特殊的感发体验。

比如,对李诗的意象朦胧,叶老师说正因为

难以用理性去解说,难以用指实的框子来圈定,因而它所带给你的感动和联想才是自由和无限制的。

比如她讲《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前两句在结构上具有起承的作用,中间四句排列了四种情、境的形象,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收束,具有转合之妙。

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使你产生似懂非懂的印象,它的起承转合、条例层次与情绪口吻,都使你感到完全可以理解;而‘晓梦迷蝴蝶’,‘春心托杜鹃’,以及‘沧海珠有泪’和‘蓝田玉生烟’等超现实、超理性的形象,又给你一种不可理喻的、朦胧的美感,并在打动你的同时带着一种不可知的吸引力。

由此她总结李商隐的特色为:

用理性的章法结构来组织非理性的、缘情而造的形象。

而其之所以产生魅力则是因为: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贵远而贱近’的,对某一事物的了解如果到了一览无余的程度,那它就不再具备吸引你的力量了,只有那些你看得见、摸得着,却猜不透的、似懂非懂的、似曾相识又不曾相知的事物对你才有魅力,才能诱发你的好奇心。‘魅’字之所以从‘鬼’部,就在于它具有一种神奇而不可知的、非人之理性所能控制的强大的吸引力。

有趣的是:对诗坛上齐名的“李杜”,老师讲杜甫用了23页,李白则只有15页。

我想,可能因为李白是天才,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谪仙。对天才谪仙的诗,无需过多讲解,人人都能感受到诗中的磅礴大气、疏狂浪漫和无拘无束;也能体会到谪仙本仙喷薄而出、横溢不绝的才华。面对这样的才华,讲解显然是累赘。

综上,这本书推荐给高中以上(含高中,指年龄而非学历)的每个中文使用者。

另外,同步推荐先生纪录片《鞠水月在手》。

叶嘉莹先生文学纪录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