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创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
比如我们熟悉的传世名篇《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声凄凉悠远,引发怀思。
诗人将自己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凝聚在这四联诗中,用含混朦胧的意象和哀婉缠绵的意境表达出来。
再比如今天介绍的这首《春雨》,也是一首唯美动人的爱情诗,含蓄优美,意味深长: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
袷(jiá)衣:夹衣,没有填充物的双层衣服。
白门:指男女欢会之地。
晼(wǎn):黄昏时分。
玉珰(dāng):玉制的耳坠。
缄(jiān)札:信件。
题目为《春雨》,却并非描写春雨,而是抒发在春夜冷雨中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
唐诗中描写的相思之情,主人公大多是征夫远戍、思妇独居,倾诉的是日夜牵挂,却始终不能相见的痛苦。
而李商隐的这首诗则告诉我们,即使两人可以相见,也可能遭受重重阻碍,而最终无法相聚,同样需要忍受分别之苦。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冬去春来,却并未带给“我”生机,“我”身着白衣,躺在床上,怅然若失。
不仅是“我”心中万分感伤,整个白门都弥漫着寂寞凄凉的气息,不由又增添一份凄凉。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两句是千古名句。
隔着春日里的蒙蒙细雨遥望着那座华美的高楼,却只望到一片凄冷彻骨。
无可奈何,只好在珠帘般的细雨、迷离摇曳的灯光中独自归来。
此句色彩与感觉的对比十分奇妙。
“红楼”的红和“冷雨”的冷形成对比。本来是热烈温暖的红色,却因隔雨相望而让人感觉异常凄冷。
“珠箔”的光泽与“灯火”的迷离形成对比。
珠箔本是明亮而有光泽的,却由于雨夜风中灯影的缥缈而愈发显得迷离,巧妙而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凄冷和惆怅。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路途遥远,晚春又无比凄婉,只剩思绪如棉絮纷繁,在空洞的梦境中依稀见到她的倩影。
此句将梦境与现实巧妙结合,现实已经如此凄楚,无法改变,只好在梦中与思念之人相见,在幻境之中一解相思之苦。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不知如何才能将一双作为信物的耳环送去她的手中,只好把它连同“我”的思念和祝愿寄于万里长空中的那只鸿雁,希望它可以把这一切带向远方。
希望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忽然现身,当你想要抓住它时,却又倏忽隐没,身陷这种希望—绝望的循环之中,永远做着徒劳的努力,则是人类共同的悲哀。
这一句富有象征色彩和创造性。
诗人借自然景物,把忧郁惆怅的情绪寄于云天和鸿雁,深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生活的困顿及其对处境的无可奈何。
感情真挚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这首《春雨》,借春夜冷雨,烘托离别的伤感、深切的思念以及无法排遣的苦痛。并将现实与梦境、自然与情绪融为一体,构成凄美迷离的艺术境界。
李商隐擅长使用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表现诗人的心境。这首《春雨》很有代表性,极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