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桂园探索4X精准扶贫模式助力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全社会动员起来,以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为主要目标打响脱贫攻坚战,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果。

为助力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民营企业也积极探索扶贫模式。以碧桂园集团为例,从单个项目帮扶,到试点驻村帮扶,再由点及面,开展大规模驻村扶贫,再到全国9省14县全面推进“4+X”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碧桂园将扶贫提升到主业高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投入超过67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在实践中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党建扶贫,党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

年10月碧桂园派出驻村扶贫团队到广东英德连樟村进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甜塘组小组长、老党员陆志坚带头无偿拆除自家的10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陆志坚的“义举”打动了连樟村17个村民小组,意见不一致的村民统一了认识,促成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以及发展麻竹笋山和高标准农田产业,连樟村由此抓住了企业帮扶带来的发展机遇。

这是碧桂园党建帮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碧桂园集团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以党建助力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开展村支书研学,增强脱贫引导力。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的方式,开展村支书研学班。邀请14县党委政府党员干部、贫困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等到碧桂园集团组织参观、座谈交流、安排授课、实地调研、沟通分享等方式进调研交流,让贫困村干部将所学所思所想带回去。截至年7月,“党建引领”村支书研学班已培养贫困县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多名次,间接覆盖贫困人口约28万人。

选聘“老村长”,增强脱贫推力。在14县共选聘名德高望众的“老村长”作为碧桂园集团扶贫“公益岗”,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各县“老村长”紧紧围绕“做当地政府扶贫工作有益补充”,协助碧桂园的扶贫项目部党支部,以扶思想、扶观念、扶思路为目标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覆盖贫困人口约5.9万人次。

村企共建,增强脱贫动力。在14个县成立一线党支部并与当地党支部结对共建,目前,已与77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共建。各个扶贫项目党支部与当地党支部联合持续开展“党建+扶贫”活动,包括签署脱贫“军令状”、上特色型党课、发展一批优秀扶贫干部“火线”入党等,在贫困村形成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同时,发动集团43个基层党支部与英德78个结对支部持续开展村企党建共建活动。

开展寻找深度贫困户活动。聚焦最关键的少数,整合集团资源、集中优势兵力,集中攻坚,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啃下深度贫困人口这块“硬骨头”。通过精准识别,在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寻找除政府兜底的余下的最贫困的户;精准施策,对帮扶的深度贫困户,每户都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方案,从根本解决贫困户贫困现状,并提供可落地的可造血、可持续的帮扶策略。

开办“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碧桂园制定《关于在集团党组织全国结对帮扶县开办“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的工作方案》,聘请政府领导、高校教授、集团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名誉讲师,为政府党员干部、集团各党组织党员以及14个结对贫困县贫困村村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老村长”、“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扶贫干部等授课,先后捐建了平山县西柏坡党建活动中心、英德市连樟村“碧乡·乡村振兴学习中心”,滦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19个党员活动中心(室),助力了贫困县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使基层党组织能更好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产业扶贫,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兴旺,关键是发挥地区产业优势,挖掘、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碧桂园集团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依托集团优势产业力量,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把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稀缺宝贵资源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从而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筑牢特色产业根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深入调研挖掘当地农特产品,充分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是扶项目,例如,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灰鹅项目,在隆坪乡龙下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开展灰鹅养殖。二是采订购,如在陕西耀州,集团下属文化公司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订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带动深度贫困地区手工艺产业发展。三是建车间,如在甘肃东乡县拱北湾村建设厂房实用面积为多平米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已交付,项目进驻后可吸纳约至名建档立卡户就业。

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比如,在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苗木农场或发动农民分散式、房前屋后等不同形式种植苗木,有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年11月,碧桂园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00名贫困人口。目前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英德、虞城、东乡、滦平、舒城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多万元。

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机制。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需求转换为订单。如与陕西宁陕县的“疯婆娘”合作社、宁陕县政府共同投资“中蜂产业链”,借助集团旗下零售品牌碧优选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对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通过集团自有品牌“碧乡”进行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碧乡已转化30个帮扶县超个优质扶贫农产品,销售扶贫产品约1.2亿元,帮助超11.2万名贫困户增加收入。。

落地集团自身产业项目。发挥集团庞大的产业优势,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优先在贫困县落地自身产业项目。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贫困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已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项目、贝贝南瓜等项目。

开展星火计划扶贫系列旅游。挖掘9省14县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联合凤怡假期国际旅行社完成路线行程设计,通过“走扶贫专线、听特色党课、谈扶贫经验、看特色村庄、购农特产品、尝特色农菜、住乡村民宿”,辐射帮扶县建档立卡户,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已完成江西兴国县、广西田东县、广东英德市、陕西耀州区、甘肃东乡县、河北崇礼县、河北平山县、湖南平江县等8地扶贫旅游线路的开发,有超0人次参加扶贫旅游活动,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培养一批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在结对帮扶县选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扎根创业带头人,由集团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创富带贫能力,链接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目前,碧桂园通过实地走访、乡镇政府推荐等方式,在9省14县已惠及多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通过建工厂、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方式支持其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增收脱贫。努力做到重点帮扶一人,广泛带动一群。

教育扶贫,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

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扶贫之策。

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十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春风化雨,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开办面向贫困群体的免费学校。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由国强公益基金会投捐赠3亿元资金建设,建成后能容纳2多名学生就读,将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以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开办国华纪念中学,每年为全国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高中教育,并一直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开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总投入已超过7亿元,向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职业教育。截至年,学院累计招收高中毕业生人,其中贫困家庭学子人,毕业生就业率达%。

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在甘肃东乡县捐赠万元援建龙泉学校及附属工程,解决了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打造成县级“教育示范基地”;在河北对11所学校开展“3+3”教育扶贫行动,即为学校配备操场、厕所、水井“三大件”和冰箱、微波炉、净水设备“三小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配套附属设施。

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开展结对帮扶。年号召社会各界与集团员工共同参与“五个一”助学,年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心愿”教育扶贫行动,两年参与助学捐款?人次,共捐款万元,结对帮扶名贫困学子,线上线下家访贫困学子0余人次。用好名师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依托国华纪念中学的教育资源,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结对提高帮扶县高中教育水平。发挥下属教育集团博实乐的名师资源,结对英德市开展为期三年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为帮助碧桂园结对帮扶县区中小学校长及碧桂园博实乐学校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提升管理能力,促进教育水平提升,在清华大学举办碧桂园教育扶贫校长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来自碧桂园结对帮扶的全国9省14县及联络县校长等参加学习。

就业扶贫,帮助贫困户掌握致富技术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碧桂园集团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人口,采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等方式,培训合格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相继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月嫂、养老护理、刺绣、客房服务员、残疾人“云客服”等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输送优秀技能人员至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凤凰优选、筑美家居等子公司及外部人才需求企业。截至目前,粤菜师傅培训共名学员,实现就业人“南粤家政”培训了人,其中贫困户人;目前已有人就业。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针对不愿外出或只能就近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人口,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收。采取理论教学和田间实地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推动特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如在广东英德开展种桑养蚕、采茶制茶技术培训;在河南虞城开展滴灌技术培训;在河北崇礼开展大棚种植技术培训等。另外,结合各扶贫县苗木产业扶贫基地的发展需要,面向务工村民贫困户培训苗木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学技术搞创业。

搭建招聘平台,完善就业跟踪体系。整合政企资源,在扶贫点举办大型与专场就业招聘会,为广大村民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打造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联动碧桂园内部子公司及外部合作单位等相关产业链整理了超过一万条岗位需求信息,为就业招聘提供稳定的后端资源支持;同时,对参与就业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截至目前,面向全社会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农业种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共培训人,已实现就业人。

党建扶志、产业扶贫、教育扶智、就业扶技,构成了碧桂园集团的精准扶贫四大模式。

在此基础上,碧桂园还开展“X”自选动作,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如健康扶贫,碧桂园捐资1亿元支持国家“光明扶贫行动?白内障复明”项目,免费为患白内障的贫困户提供治疗。开展义诊下乡、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建设特色民宿、旅游接待室、农家乐及配套设施,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更大力度投身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把各项扶贫举措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扎实,巩固脱贫成效,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大书在碧桂园集团总部大楼外的企业文化宣言——“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一如既往地诠释着这家民营企业的扶贫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