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这条当地人走的小道,只有亲自走一遭,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人在旅途写文章,太匆忙了,有些地方来不及写,有些地方把线路顺序都写错了,回到家歇息几天,感叹自己把这里好的地方没写清、写错了,不由得后悔懊恼,只有厚着脸皮把有些地方重新写写。

反正我的脸皮厚。

十回场

现在很多村子合并,所以不管是最新版地图,还是各种版本的电子地图还有各种导航,有时候一些地名根本搞不清,除非亲自走一遭。

先说我从蓝田小寨镇进山的第一个要说的村子——十回场。

过了南寨村,如果你看到路标上有个十回场,前面还有一个村委会,先不要激动,这是合并后的十回场村,其实这个村子原来叫做百神洞,在村子旁边山崖的洞子里有一百个神像,过了黄土涌洞,下个大坡,这里才是老十回场村。

我上次自驾过这个地方的时候,把这个洞子叫作涵洞,有朋友指出错误,这是给李家河水库引水的大渠,下面应该叫作涌洞,通往白鹿原方向。

下一个大坡到达的村子才是最早的十回场(尽管十回场有故事传说打了十回仗,但是我一直疑惑这里其实原来是产石灰的地方)。

十回场是个三岔路口,下面这个地图应该标注得很清楚了,上次我就说从辋川过龙凤岭到这里的。

在这个三岔路口我和村人聊了半天,她劝我走辋川,那里的路平直一些,她不知道我就是为了探路而来。

据她说这条路到渗金庙村的路一直都是水泥路,但是一路缓坡,最后还有几公里的大坡,骑不上去。她倒热心,还详细地给我们说前面有岔路,不要走错了。

村子里有老房子,也有盖的阔气得很的小洋楼,途中一户人家正在摘槐米,邀请我们坐下歇息。

在门道里确实凉爽,院子里还有一些木耳棒。这槐米一斤也卖不了几块钱,山里人家,挣些钱不容易。老太太说闲着也是闲着,就当给自己找个事情干,差点心慌。

邓家岭

这一路的坡,真是骑骑推推,这个时候太阳又晒,心劲就散了,看到前面有个房子,赶紧前行到房子那里歇息,关键是瓶子里的水也没有了。

山里只要有阴凉的地方,就很凉快。房子里住着老两口,热情得很,不但给续上水,还问要不要吃饭。

这个房子很是宽敞,大爷说盖了有三十多年了,当年花了七八千元,不算木料。

这里就属于邓家岭了,属于辋川镇,不再是小寨镇管了。大爷说两里路就到梁顶,下坡几里路,就是“庙子”(渗金庙),他做核酸,经常走过去,来回一两个时辰。

大爷还说这里风水好着,出过“千岁爷”。不过我查资料,却没有找到哪朝哪代这里出过大人物。

告别老两口,前面走一段,就望见梁顶的房子,没有想到,这里竟然住着这么多的人家。

在垭口抽支烟,这里有块碑,上面有修建盘龙山的功德碑,捐钱的人不少,修路建桥,历来都是善举。这段路虽然窄些,但是行驶小车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梁顶,这户人家旁边还有竹子,看来这里不缺水,所以人家多一些。

渗金庙

从梁顶一个大坡下去,一会儿工夫,看到一处村落,这里就是渗金庙村。

渗金庙应该是一个大村子,但是有些地图上标注的是向阳村,这里是一个山窝子,以前这里有一个大庙,所以周围人把这里都叫做“庙子”。根据这个地名,应该还有一个故事,但是我问当地人,他们都说不知道了。

可能是我没有问对人吧。

这里也是一个三岔路路口,可以到褚家河到辋川镇。村人说我们应该走到辋川的路绕一下,因为从这里过去要上坡,大概是10公里的路,最后还有翻过一个大坡。

这个时间已经快四点了,村里人怕我们在路上走到黑,没有地方歇息,被野兽吃了。我心想我不是唐僧,妖怪也不稀罕,要是有狐狸精倒是要小心。

在村委会前,看到有牌子介绍这里特色种植,这里发展黄精林下种植,旁边围着几个人说着闲话干着活。我问这是啥,他们说是“黄金”(黄精),我笑,这要是黄金,那么这个渗金庙的“金”就有着落了。

说实话,这这个缓坡也不算缓,我们还是骑一阵,推一阵,不过路边的景色确实不错,很少有人到这里来,沟道里的水总是在诱惑着我,我顶不住的时候,洗个手赶紧就上来——这水就是狐狸精变的么?

中间还差一点儿就走岔了道,在几户人家前要过桥左行,直行就到了马池村。这个马池也是很有名气的,据说是哪个皇上的马曾经在这里喝过水,留下了一个地名。

我依稀记得有次爬岱峪里的风雨山,台沟村里的人说翻过风雨山就到这里。查查地图,果然如此,以后有计划到皇上饮马的地方来转转,这里挺安静的。

漫长的路,漫长的坡,终于走到之字形路了,这就意味着要翻大梁了,还意味着要上大坡了。这段落路基本上是推着上去了,算算时间,果然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已经快六点钟了。

看看梁顶的风光吧,群峰攒聚,天地浩然。一路的辛苦,就是为了这一段短短的快乐。

很多人不理解爬山,不理解骑行。要知道,躺在空调房里,看别人的视频,看别人的照片,是永远不会知道这种历经艰辛后的快乐。

芋坪村

又是一段大下坡,到一个村子停下来,这里是芋坪村,不过我开始听成了“雨坪”,问村人这里经常下雨吗?村人笑着说,雨倒是经常下。

确实,这里的竹林密集,不是缺水的地方。

路边一个老哥却在砍树苗,一问,原来说是种白皮松能挣钱,现在不值钱了,还不如砍了种些粮食,种些菜。

唉,蓝田这些年种白皮松是坑了不少人。

这位大哥门口晾晒着五味子,虽然五味子收购价格也不算高,辛苦一下还有些收成。他搬出板凳让我们坐,给我们续水,山里人都是很朴实的。

孙子放暑假回来了,他还自制了秋千还有一些玩具,不过小孙子这会儿在屋子里玩游戏。

大哥说前面有一百多米的土路,没有硬化,但是行车注意点儿没有什么问题。

我就奇怪了,这条路一直都是好好的水泥路,差这么一点不硬化,为个啥?大哥说可能是分属两个乡镇,也可能是那户人家对占地赔偿要得高,说不清。

果然,村子口有一段土路,两头都硬化了,这有这段没有,不过小车将就着应该能过去。

芋坪是个平静的小山村,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很平静。

老哥说前面有个一两里路的坡,比较急一些。我们到这里,确实坡急,不过路不是很长,不到半个小时就上去了。

这是今天最后一个梁了,站在梁顶四望,风景不错,很意外的一辆面包车从旁边过去,看来当地人还是可以行驶这条路的。

下面就是印沟村了。

印沟村

下这段大坡照样注意安全,特别是到村前有段路,因为滑坡路毁得厉害,我都不敢骑着下去,真不知道刚才那辆面包车是咋下去的,高手在民间。

印沟村就是在急坡上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土地,他们能否种庄稼?在村子里我们都没有过多停留。

我对这个村名很感兴趣,这个村子的谐音很不好听。但是村子里人说这里曾经出过“掌印把子”的大人物,我也查不到。他们姑且一说,我就姑且一听。

不过有一种说法:这里出产蓝田玉,相传印沟村产的玉都是专门上贡给皇上做玉玺的。这倒是有根据,原来都属于玉川公社,和红门寺很近,出产蓝田玉倒是很正常。

一路下坡,就到了西采峪1号隧道和2号隧道之间,这条路前几年我走过,当时从两个隧道之间呼啸而过,从没有想到这样一条小路里另有乾坤,还有这么多户人家,通往蓝田岱峪。

上次我们是从蓝葛路从1号隧道穿过来的,这次今天我们目的地是红门寺,接着往2号隧道走,前面到红门寺不到10公里,路宽路缓,算算时间,晚上七点住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注:此篇文章是补写的,后面的行程文章已发。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