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宝源山的盐泉,孕育了巫咸国的诞生,巫咸国的先民们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巫咸文化。巫咸文化就是巫溪盐文化,它与华夏文化并列成为中华上古时代两朵璀璨夺目的并蒂花,是长江三峡绽开的一枝奇葩。
巫咸文化,三峡绽开的一枝奇葩
王辉
巍巍巫山,悠悠三峡,险峻雄奇,莫测神秘。在这里,由于中生代地壳“燕山运动”,才孕育了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的白鹿盐泉;在这里,由于天生有宝源山盐泉,在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才发现了距今万年的亚洲和中国最古老的人类巫山猿人。
人因盐而生,国因盐而立,文因盐而兴。
因为有了盐,人类就有了繁衍和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早在年,在距巫溪不远的湖北郧县梅铺龙骨洞发现3颗猿人牙齿,年和年又两次在郧县远河学堂梁子发现猿人化石,据科学测定,郧县猿人距今65~80万年,本世纪70年代,又在距巫山不太远的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6颗郧西猿人牙齿,距今年代亦与郧县猿人相当。同时,陕西蓝田猿人、郧县猿人、郧西猿人、蓝田猿人、南召猿人皆为巫溪宝源山盐泉的食取者。
在三峡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旧石器遗迹如奉节的鱼复浦、草堂,巫山江嘴,丰都烟墩堡、高家镇桂花村的主人都应是巫溪宝源山盐泉的食用者。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三峡地区共发现遗址39处,其密集程度远远高于平原地区。这并不是三峡地区自然条件好,宜于农耕。恰恰相反,这里山大坡陡,土地贫瘠,耕地极少,为什么这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奇的多?原因就是这里有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食盐。
因为有了盐,上古先民们就聚集在“大巫山”地区,形成了林立的氏族部落。《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其时巫溪地区已氏族繁荣,部落林立。《山海经·海外西经》又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即今宝源山),群巫所以上下也”。《说文解字》曰:“灵,巫也,以玉事神。”灵、巫古本一字,故袁珂注《山海经》曰:“灵山即巫山。”《大明一统志》载:“宝源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半山有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咸”古代表示“食盐”之意。《舆地广记》曰:“故北井县(今巫溪)有巫溪咸泉”,古时呼盐为咸。由此可推,“巫咸”即为“巫盐",或者巫咸就是宝源山盐泉的“盐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无独有偶,宝源山南有盐泉,西南侧有“仙人洞”,正东面有“灵巫洞”,由此可知,宝源咸泉所在地的巫溪县即是唐尧时的巫咸国本土,巫溪盐泉所出之宝山(登葆山),即当时咸国(部落)首会的所在地,巫盐的开发应始于巫咸国,距今约多年历史。
巫盐的开发,给这块神奇的土地带来了繁荣富庶。《大荒西经》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嫁不穑,食也;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取聚。”巫咸国、巫臷国是一个人们向往的不耕不织而衣食有余的“极乐世界”。
宝源山的盐泉,孕育了巫咸国的诞生,巫咸国的先民们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巫咸文化。
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说:“传说里的氏族部落,一般都是从神话中引申出来。事实上,氏族和部落比关于他们的神话来源古老得多。”《路史·后纪三载》:“神农使巫咸主巫”,可见巫咸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氏人,其时尚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另《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曰:“昔黄帝与炎帝争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说明远在黄帝以前他们便立国于巫溪,因有食盐供应中原,所以得黄帝常识,又《艺文类聚》第七引晋代郭璞《巫咸山商》曰:“盖巫咸者,实以鸿术为帝尧医。”此时叔糈而要之。王逸注曰:“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殷中宗即殷帝大戊,此亦谓巫咸为殷王大戊之巫也。査阅《辞源》记:“巫咸,古代传说神巫名。1.皇帝时人。2.唐尧时人。”可以断定,巫咸必是上古人无疑。也许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或氏族国家。
远古时期,人们不能从自然的本身去解释许多自然现象,认为冥冥的天上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支配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活动,都受一种力量的支配。于是,先哲们做了一个伟大而愚蠢的大胆创造,上帝便出现了。囿于这种认识,逐渐形成了上帝的旨意,后来又演变为“天变”的观念。从《尚书·皋陶谟》中说的“天命有德”推断,远在原始社会中期。“天命”观念就形成了。夏人说,因为“禹致教乎鬼神”(《论语·泰伯》),上帝才派他的子孙来管理人间。到了殷商时期,殷人认为伐夏是“奉若天命”(《尚书·仲虺之诰》),服从商的统治就是符合了“天命",违背了他们命令,就受天殛之。
之后的上古旧朝代便出现了专吃“天”饭的能以舞降神的“知识分子”,称之为“巫”。《国语》之《楚》曰:“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注:“觋者鬼者也”。《周礼》男亦曰巫。又“家为巫史”。注:“巫主接神,史次位序”。商代最重巫,至周地位渐降,《周礼》司巫列为中士,属于司祝。在上古职官中专门设有史与祝。史是负责记录统治者言行和国家的官,而祝是管祭天祀神的。统治者凡事要卜问,通过祝祈求上天决疑,又由祝代表国家向天神求佑,或由祝(巫师)为将死者施药医伤解痛,解除疾苦。所以巫在上古宗教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远古时期的全能智者,精通天文历算,能预知过去未来,是沟通人与自然及鬼神三界的灵媒。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创造的“巫咸文化”体系神秘莫测,浪漫琦丽,沉醉于个人的灵性,移性于自然的崇拜,是人生的平安祈祷;是对未来的预言;是对现实的救助;是创造美的和谐。
古老神秘的巫咸文化,随着历史的沧桑世变与其辐射,逐渐演变为巴文化,并与楚文化、蜀文化互相交融发展,形成了瑰丽的三峡文化。巫咸文化并非“巫术”,它是一种文化体系,渗透并影响了阴阳易理学说,充实并拓展了诸子百家思想、中医学、佛禅学领域,丰富并发展了华夏民族的宗教哲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推动并促进了华夏文化的成长。
巫咸文化富有性灵化,神秘化,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它那样引人入胜,勾人魂魄,诱人探寻,令人惊叹!梁武帝《游仙诗》云:“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怎样“究”?如何“测”?古今忙煞了多少墨客文人。有人从小以身许之,如《晋书·陈训传》记载训“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有人成为通家硕儒,如唐韩愈《昌黎集》卷《毛颖传》记“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旅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巫咸文化相对于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之为俗文化;应考场的科考文化,它可以称之为大众文化;相对历代御史倡导的主流文化,它可以称之为潜文化;相对于与现代大工业技术联系的科学文化,它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相对于欧风美丽的西方文化,它可以称之为本土文化。
巫咸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知识宝库,是一座辉煌灿烂的知识殿堂。
巫咸文化就是巫溪盐文化,它与华夏文化并列成为中华上古时代两朵璀璨夺目的并蒂花。
巫咸文化,长江三峡绽开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