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让智慧沉淀在灵魂里,成为我们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齐物论》:让心境扩展到无穷大,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造物者为友
《齐物论》:庄子
解读:爱萍第三篇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是“社恐”,或说某人是“自恋型人格”等等。这些心理症状,是属于焦虑障碍或人格障碍。
它指一个人过度害怕、回避社交,演讲恐惧等等,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就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
有人是说找不到“我是谁”,不明白“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今天我接着上一讲《齐物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庄子怎么说,也许会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品古人智慧,过好自己的人生。
07.用好的心态看人生,人生处处都是春暖花开。
原文: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品味第三个故事,其中有段话非常经典:“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成语“见卵求鸡”“妄言妄听”的出处便是这儿。
庄子借长梧子之口,批评瞿鹊子谋虑得太早了些,就像见到鸡蛋便立即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丸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一样,心太急了。为什么按照天道运行的规律,不去管他是是非非,把世间万物同等对待呢?
紧接着,又举了骊姬的例子。这个骊姬的父亲去艾地守边疆,晋国的过来将她俘获了的时候,她哭得像个泪人。可她到了晋国以后,被晋王宠幸为夫人,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就开始想当初为什么还要伤心地哭泣。
在《庄子》全文中,这类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养生主》中的“泽雉”,《至乐》篇的“鲁侯养鸟”等。在讲解逐渐展开后,我们就会越来越看清庄子“齐论”,也就是“齐是非”的深远智慧。
《老子》里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不单行,任何事情,都有两个面,关键是你从哪一方面去看。
阳光的人,不是头顶没有乌云,而是心中有阳光,眼睛看着温暖的地方;倒霉的人,不是头顶没有蓝天白云,而是心中很阴暗,眼睛盯着寒冷的地方。
心态好了,坏事也能变好事,用宽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才能感受到阳光和温暖。
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都是可以转换的,当你用好的心态看人生,人生处处都是春暖花开。
08.生于物而又超然物外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这里就是用物来比喻,罔两是影子以外的重影,它必须依附影子而存在;影子又要依附有形的物体才能存在,因此罔两和影子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
这里的罔两用来比喻人心,景则是用来比喻人心所依附的外物。罔两问影子为什么不能特立独行,自己又不能察觉。
根据这个道理,又并且举出了蛇蚹蝉蜕的事例,来说明万事万物皆有所依附,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里就像我们有些人,自以为了不起,狂妄自大,却不知道原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
最后一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庄子梦蝶”。唐朝李商隐《锦瑟》有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最著名的句子就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中华文化中,庄周梦蝶可是被津津乐道的一个寓言故事。它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自由飞舞的蝴蝶,沉醉于美妙梦境。醒后回味中的庄子,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自己。
庄子通过这个例子,其实是在说物和我当然是有界限的,但这个界限却是可以消融的,那就是主观精神和客观世界的交融。这也是道家推崇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叫作“物化”。《齐物论》里这个重点内容,是庄子通过梦蝶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
我们不会想是蝴蝶梦见了我们,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比蝴蝶等级高得多,蝴蝶没有意识,没有思想,所以只能我们梦见它,而不能它梦见我们。但庄子在齐物的这个前提下,他认为这两个存在都是主体,这两个独立的主体互变才是庄子所说的物化。
庄周在梦的这一荒诞的情境中,体会到了成为蝴蝶的实感,确实感觉我庄周变成蝴蝶了,还在栩栩然而飞。这千秋一梦的奥妙是什么呢?就是万物与我并不相对立,我与万物可以互为主体,万物平等且彼此相通相化,人可以化作怒放的花,可以变成优游的鱼,当然也可以成为栩栩然的蝴蝶。
庄子认为它们也会这样,这万物之间的差别融合掉了,这是真正的更高级、更哲理的平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留恋束缚于名利,却并没有意识到,不管是名,还是利,都是身外之物。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该被物质所奴役。所以,人生的真谛应最终归结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上。这样才能生于物而又超然物外。
写在最后:
庄子本身就是一个例证,他个性鲜明,他独往独来,就是他找回自己的精神生命的典范。从这里也可以理解庄子的观点,表面上随波逐流,实际上坚守本心,获得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体验,从而实现与道同体的人生追求。
《齐物论》通过南郭子綦的“吹万”“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庄生梦蝶”等故事来展开议论,来讲述非常深刻的思想与智慧。我们学习庄子的文章时也要如此,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博大的思想与胸怀。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因此,无论面对人生的死生与穷达,保有一颗豁达的心坦然接受,得意时谦卑,失意时沉潜,让内心保持平和之气。
平时多运动、多读书,让智慧沉淀在灵魂里,成为我们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齐物论》:让心境扩展到无穷大,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造物者为友
****
****
***
**
------Iloveyou!----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