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从考古看中国》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众多著名考古专家和著名学者联手打造,收录名家文章21篇,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百年来的重要考古成就,基本囊括了当下的考古热点,体现了考古文博学界的前沿状况。
《从考古看中国》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中华书局
全书分多元一体篇和史料传承篇两部分。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星堆、金沙、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考古热点以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清华简、睡虎地汉简、敦煌汉简等出土文献的内容和价值,全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源远流长的理念和光辉灿烂的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夏娃理论”站不住脚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在该书序言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考古人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其中,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不仅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几代考古人孜孜以求的重大使命。
考古遗址证实距今万年前的中华大地已有古人类生活,展示了距今5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特别是周口店人的用火遗迹,展示出距今50万年前后的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这是古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
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象牙。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河南荥阳织机洞、老奶奶庙等多个距今6万-3万年的遗址开展发掘,获得了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弥补了这一时期遗址发掘成果较为缺乏的薄弱环节。结果显示,这一时段,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都有古人类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石器制作技术和生活行为等方面仍然沿袭了本土自北京猿人时期已经形成的以石片石器为主的文化传统。
与此同时,在新疆通天洞、山西水洞沟、郑州西施等少数遗址发现了以欧亚草原流行的独特工艺技术制作的石器,表明有少量外来的人群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但他们并未取代原有的人群及其文化传统。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距今4.5万年前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中,有铲形门齿的占比高达80%以上,沿袭了从蓝田人和北京猿人已经形成的特点,而非洲的古人类中,铲形门齿占比还不到10%。这表明所谓的非洲中东部的智人是现代人共同祖先的“夏娃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中原、长江、三星堆文明文化紧密相联
该书收录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首席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的文章《三星堆是青铜时代的神权文明》。
文章指出: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金光闪耀的纯金权杖、戴着纯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举世罕见的青铜大神树、来自海洋文明的海贝、热带丛林的象牙,震惊了世界。
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金杖及图案。
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最早的古代文明,它的初创年代约在中原二里头夏文化的晚期(约公元前0年),经历了整个殷商时代,直到西周初期(约公元前年),经过十二桥文化阶段发展演变到春秋前期(约公元前年),雄踞中国西南,连续发展1年之久,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数百件青铜人物雕像、人头像、人面像、兽面像,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雕像以及黄金面罩、青铜神树等,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构筑成一个阴森、威严、凝重、恐怖而又庄严肃穆的巨大青铜空间,处处充溢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神秘王国氛围。这正是神权政治中心的典型形式,其目的之一,即在于通过各种重型物质的复杂组合形式及其必然对人产生的巨大精神压力,来显示王权与神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力量。可以看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雕像群,毫无疑问是古蜀王国大型礼仪中心的主要器物组合,它们无一不是古蜀王国神权政体的物化表现形式。
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已修复3株,即1号神树、2号神树和3号神树。其中,1号神树高达3.95米,树干有三层九枝,各枝顶端站一欲飞的立鸟,树干有一条头向下的飞龙;2号神树座上铸有武士形象的铜人雕像,背朝树干,面向外下跪,俨然一副虔诚的神树守卫者形象;3号神树的树枝包裹着金皮,果实柄部包卷着金箔,是一株典型的金枝,树枝顶端有两只人面鸟身的立鸟。
三星堆3号神树。
三星堆古城为蜀王之都,是古蜀国的神权政治中心之所在,所以被称为“天地之中”,而青铜神树就是三星堆神权政治领袖往来于天人之际传达神意的天梯。神树上的飞龙,是古蜀王的登天工具。人面立鸟,则意味着神人借助于神鸟可以登天。
三星堆1号青铜大神树线图。
段渝教授认为,虽然三星堆青铜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但其中不仅可以见到中原文化的明显影响,而且有许多陶器、玉器和青铜礼器本身就直接仿制于中原文化。商文化的若干因素,经由长江走廊,源源不断地从长江中游传播到长江上游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古蜀王国。三星堆出土的一件龙虎尊,与长江下游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相似,也应是通过长江中游获取的。
三星堆出土的各式青铜龙形象,尽管在形态上与红山文化、中原的玉龙和青铜龙有所不同,但有关龙的观念和基本造型等都无疑来源于中原和长江流域文化。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表明三星堆龙是综合采纳了华夏龙的形态特征,按照自身的理解整体结合而成的,可谓之“蜀龙”。它反映了飞龙入蜀的情况,同时也说明古蜀也是“龙的传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