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走到年,距离它衰亡的时间已不到百年。此时,一位光芒闪耀的巨星出现了,他就是李商隐!
现在我们常用“小李杜”来记忆李商隐和杜牧,这是与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对应的,意思是晚唐时,这两位诗人的才华堪比李白和杜甫。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杜甫也非常崇拜李白,但杜牧与李商隐的私人关系却不怎么样。
原因是杜牧比李商隐年长,官也比他大,这一回,换成李商隐是杜牧的小迷弟了,杜牧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仕途顺利,而李商隐却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后来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却因爱情而陷入人生的死循环。故而,这一对小李杜,并不像大李杜那般相互欣赏相互扶持。
李商隐的仕途一片惨淡,任他如何努力,都犹如笼中困兽,他便只好将满腹才华寄于文章之中。
01.佳作赏析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一书中提到,古诗有两种诗体最难写:五绝和七律。五绝难写的原因是字太少,很难写出意境和深度,例如民谣类,虽然也是五字一句,但那些都很浅显。我们上一课当中所讲的王维的《鹿柴》,便是一首五绝中的精品,短短二十字,道出了空谷幽静的意境,瞬间将人带入画中,让人回味无穷。
而七律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字多了两个,如果没什么变化会觉得死板,如果变化太多,会失去紧凑感,显得结构松散。故而,七律难在掌握好它的变化,既要变,还要新颖,更要丝丝入扣。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骆玉明在《古诗词课》当中写道:唐代诗人中,写七律写得最好的就是两位——杜甫和李商隐。
所以,宋代之时,人们更爱拿李商隐和杜甫相比,例如王安石就说,学杜甫学得最好的,便是李商隐。
在杜甫那一课当中我也提到过,宋人崇尚杜甫,所以多学杜甫的诗风,而实际上,晚唐时许多诗人已经开始崇尚杜甫的文风,只是,杜甫的水平很高,一般人学不来。而李商隐却承袭了杜诗之精华,只是体现出了不一样的韵味,故而,他是李商隐,而不是杜甫第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李商隐这首七律诗中的精品之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初读李商隐的诗,会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好像每一句又很美,让人忍不住细细咀嚼。
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无题诗,后人用前两个字定为诗名。正因为没有题目,所以怎么解释这首诗的声音都有。
千年之后,自己的诗竟然被人连蒙带猜地理解,这或许是李商隐生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吧。
诗中用到了许多典故,比如“庄周梦蝶”,“望帝杜鹃”,还有“沧海鲛人”等等。他用这些典故到底想说什么呢?众说纷纭。
或许,当我们了解了他的一生,再来解读他这首诗时,你就能体会到商隐同学当时的心情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