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日报蹲点调查农民飞手从面朝黄土到仰望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6/5848906.html

伴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的歌声,无人机翱翔蓝天的画面,常常在抖音上获得无数点赞。生活中,无人机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对无人机产生了兴趣。去年,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无人机驾驶员(简称飞手)位列其中。

农业生产中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环节,无人机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山东,就有这么一群农民飞手,他们的农田作业方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仰望蓝天白云,用一部智能手机遥控无人机,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植保服务。

在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为应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展现了诸多可能。

图:今年春季,滨州市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张露露操控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赵琳报道)

“植保飞手一个赛一个的黑”

在很多人看来,飞手的工作很酷,然而当你看到他们站在农田边规划航线、加农药、换电池……烈日下无数次重复这样的操作,你会感觉到植保飞手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6月23日,记者见到了滨州市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的植保飞手张露露。黑黝黝的皮肤,是日晒的痕迹。他冲着记者咧嘴一笑,“植保飞手,哪有白的呀?一个赛一个的黑。”

在三河湖镇李潮岗村,6月中旬刚收完的麦地里,迅速种上了玉米。烈日下,无风,不高的植株上每一片叶子都耷拉着脑袋,有些无精打采。记者试着从一列列的植株中穿过,尘土和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平添几分烦躁。

“这种天气下,如果要人背着药液来打药,简直是折磨。”张露露说,但是用上无人机,这块玉米地的喷防作业很快就能搞定。

说着话,他从货车上卸下三十多斤重的无人机,放置在田地边。测地、规划航线、设置参数……打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轻点后,一架四旋翼无人机缓慢地从地面上飞起,旋翼旋转加速,按照预设航线稳稳地飞起,旋翼带起的风把周围的尘土和树叶飞卷起来。

几乎没有停留,无人机迅速飞向稻田。转瞬间,药雾喷落而下,均匀而细密。

在过去的六七年间,张露露已经无数次操纵着这个“小伙伴儿”,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植保作业。

这里用到的无人机,就是专门的植保无人机。张露露说,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背壶打药或者拖拉机洒药,植保无人机效率高、洒药均匀,更安全也更节省农药。

进行植保作业时,一般需要两人一组,一个人负责在指定地块采集数据、建模得到作业规划,设置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后,操控无人机让其按规划打药;另一个人则负责更换电池、加灌药液。平均一天可完成亩-亩植保作业,熟手则可以完成亩左右的植保作业。

“飞行其实比较简单,难点在于后期的补给与保障。”张露露说,因为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时长10分钟-15分钟,载重药液最多20公斤,根据亩用液量的不同,一次作业面积最多不超过30亩,所以飞手必须要不间断地更换电池补给农药。而为了不影响作业效率,有时候还需要拖上发电机,现场充电。

张露露介绍,一般他出来作业,需要开上一辆小货车,带8块电池、多升水、发电机等。发电机重达百斤。到了现场先搬下所用器材,再配药液、灌装、调整无人机指南针等。一套操作下来,确实不轻松。

“植保喷洒并不是喷了就完了,是要见药效的。”张露露说,这也意味着,飞手在飞行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将飞机速度设置太快、高度太高。目前喷洒效果比人工更好的是水稻、棉花、小麦、茶叶等比较低矮的农作物。而果树因为比较高,病虫害可能集中在树叶背后,目前植保无人机喷洒可能无法有效地将药物附着在树叶背后。不过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已有一些公司对此进行研究。

张露露所在的植保飞防队共有30人,大多数是带机入队。“我们现在用的型号,一架无人机大概是4万元。带机入队有好处,因为机器昂贵,使用起来有损耗,且自己经常操作才会对性能和维修比较熟悉。”

“我们飞防队里我是最年轻的,年纪最大的有50多岁了。”张露露说,无人机技术更新到现在,在操控上已经不复杂了,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操控无人机,基本上半天就能学会操作。

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张绪国告诉记者,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的植保飞防队伍目前是滨州市最大的植保飞防队伍。一般有三种参加方式:一是技术能手入队,二是飞机代存入队,三是带机入队。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带机入队效果最好,作业效率也最高。

近几年来,为深入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滨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呈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已建立各类专业化防治合作社(组织)个,日作业能力可达20.5万亩。

“植保速度一慢下来,病虫害马上就扩散了,因此作业效率特别重要。”张绪国介绍,今年高温天气连续,这样的气候条件容易造成植物病虫害多发,田间管理任务繁重,无人机植保飞防作业比往年更加忙碌了。

以前,大家更多地采用自走式喷药器进行植保作业,但是有很多限制。张露露蹲在田边,指着两块相邻的玉米地说:“你看,这两块地,是两户人家的,高度差有近80厘米,播种前没有统一推平。自走式植保机械的轮子高度就有一米多,翼展也很宽,喷药的时候,没法自如地在两块农田之间切换。对这种农田,只能采取飞防作业,无人机喷药是效率最高的。”

在疫情期间,无人机大显身手。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无人机操作员王艳波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们遥控着6旋翼自动避障植保无人飞机,按照设定的航线,给村庄的主要街道、学校、敬老院、健身广场和垃圾堆放点等公共场所、重点部位进行飞防喷洒、灭毒消杀。“大伙儿看到,都说效果好。”王艳波说。

滨城区供销社里则为农服务中心主任赵培国介绍,他们投资1万余元购置消毒溶液,组织24名技术人员分三个组,配备5架无人机以及发电机、运输车、消毒液罐,完成了里则街道10个村近0户群众的集中喷洒消毒任务。

赵培国说,植保无人机效率高、雾化效果好、省时省力,减少了村庄在消毒工作上的人员、精力和时间投入,腾出更多人员做好村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三河湖镇进行了整建制集中飞防消杀。“我们投入了5架4旋翼植保飞机及多架自走式喷药机,组织15名技术人员分成5个组,利用3天时间,集中精力对三河湖镇77个村全部飞防消杀了一遍。”张绪国说。

农村村庄分散,消杀工作如果用人工操作,人力投入多,消毒效果和效率也不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在设备和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喷洒均匀无死角、全覆盖无漏喷、省工省时等特点,在集中消杀方面体现了优势。”滨城区供销社主任张洪祥说。

图:无人机悬停在农田上空时,自动停止喷洒农药,确保不浪费农药、不重复喷洒。(□赵琳报道)

跨省飞防渐成潮流

“张露露,六千亩;胡天亮,一万三千亩……”6月24日,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会议,二十多个农民飞手齐聚一堂,听张绪国报成绩、结账。

张绪国念完“成绩单”,问大家:“谁最多?”大伙儿齐声喊:“胡天亮!请客请客!”一位瘦高的汉子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

张绪国说:“胡天亮,你给大家说说,你怎么干这么多的?”

胡天亮站起来,“我才学了一个多月,我刚学就开始干了。其实我经验最少,但是我起得早!”

全场哄堂大笑。张绪国也笑了。“没错,飞手是个体力活儿,你去得最早、回得最晚,干得最多。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获!”张绪国说。

大伙儿鼓起了掌。张露露作为飞防队队长,当场把钱结算给胡天亮:每亩5元,一共6.5万元。

胡天亮有点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说,“除去雨天,今年我统共干了一个多月。买无人机的钱这么快就赚出来了,回去跟老婆有交代了。”

张绪国笑着看大家把钱领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户把农田托管给为农服务中心,他们负责养护农田、进行植保作业。每亩农田向农户收费14元,其中有5元是给飞手的。由于托管农田的农户这几年越来越多,飞防作业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农民飞手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特别是对于大片农田,无人机飞防作业优势十分显著。”张绪国说,飞防队仅今年上半年,农民自己购买无人机入队的就有八九人。

胡天亮也忍不住算了一笔账。他之前的工作是给滨州市的一些超市用小货车送货配货,工作时间不太固定,年收入大概七八万元。没有货配的时候,时间比较零散,也没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等活儿。“现在可好,只要我勤快,就能赚到钱。”

除了大风、下雨等极端天气,无人机作业基本不受光线影响。胡天亮告诉记者,他经常早上4点多就起来,操作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在田边干到天黑再回去,每天工作大概10个小时。今年春天,统共作业时间30多天。

张绪国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植保合作社面临着业务量少、用工成本高、盈利困难、发展缓慢等问题。他们依靠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再加上队员肯下力,在今年5月中旬,拿到一笔外省飞防任务。这不仅让合作社增加了收入,而且队员还积累了不少跨省作业的经验。

“安徽的农业部门联系到我们合作社,想让飞防队带着无人机过去,提供飞防服务。”张绪国说,当时那里的小麦“一喷三防”任务重,常规的喷雾器、自走式喷雾器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果不能马上进行植保作业,病虫害说来就来。

最合适的就是飞机喷药进行防治。“咱们合作社有二十多架植保无人机,最高的作业效率可以达到每机每天亩,这是人家联系咱们的原因。”张绪国说。

5月15日,胡天亮和另外三名飞防队员接到跨省飞防任务,连夜开车出发。四人轮流开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到达安徽涡阳。“飞防作业时基本是以村为单位,整村进行。农药当地提供,我们提供喷药服务。”

三四天后,由于作业口碑较好,胡天亮他们又在当地“接单”,赶往了安徽临泉进行飞防作业,直到5月24日开车返回滨州。九天的时间里,他们克服高温天气,作业面积四五千亩,收入4万多元。

“秋天,涡阳和临泉那边都说,还找我们去!”胡天亮兴奋地说。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有了金刚钻,瓷器活就会找上门来。张露露说,以胡天亮为例,他今年3月才买了无人机,培训了半天,第二天凌晨就自己到田里开始干活儿了。大量实操下来,他很快上手。队里其他队员,有夫妻档、有父女档,“业绩”高的,基本都是肯学习、肯吃苦的性格。

“其实现在跨省飞防作业十分普遍,现在农田越来越多集约化利用,祖国这么大,各地的气候不一样,作业时间有差别,造就了这个植保飞防市场。这也是一个飞手们交流学习的机会。”张露露告诉记者,他在跨省作业中,曾碰到过来自新疆、辽宁的飞手,跟他们交流过程中获益良多。而他也曾在为农服务中心的资助下,到临沂、珠海、常州等地,学习无人机操控技术,回来再传授给其他飞防队员们。

“植保飞手在全国范围内,以品牌为社群,已经形成了好几个小圈子。”张绪国说,比如在山东省内比较常见的大疆植保无人机、极飞植保无人机,都有自己的社群,飞手们在里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今年4月,谷雨节气来临之前,山东一家农业合作社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大规模喷药作业。(□CFP供图)

农田放进“托管班”

6月中旬刚割完麦子,玉米就播上了种。

已经一年多没下过地、干过农活儿的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李潮岗村村民李蓝田,来到自家地里,看到玉米长得正旺,心里美滋滋的。最近,正值合作社无人机喷洒农药,李蓝田在感叹科技力量强大的同时,也暗喜于两年前所作的决定。

李蓝田今年七十岁了,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儿在老家照顾孙女、孙子。每天和老伴儿一个看孩子、一个接送上下学,分工明确,周一到周五,哪一天也脱不开身。谁来种地成了全家的揪心事。

知道三河湖镇正在搞土地托管,李蓝田了解相关情况后,就将自家的8亩多地交给了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庄稼非但照收不误,而且产量比自己种得还高。

58岁的马佃臣年富力强,地也不多,但他也不愿种地了。“代理了一个饲料品牌,主要精力放在了推销饲料上。”

在三河湖镇,像李蓝田、马佃臣一样当上“甩手掌柜”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全部受益于土地托管的农业经营模式。

“现在农民出去打工,我们给农民打工。”张绪国半开玩笑地说。

站在自家田头,现代化的生产让李蓝田开了眼界。无人机腾空而起,旋翼迅速旋转,按照预设航线稳稳地飞向农田。巨大的风力将作物“拨”开,随即,一道2米宽的“药雾”喷洒在作物上。只用了不到两分半钟,一架无人机就完成了约5亩地的农药喷洒。

“搁在以前,自己背着药桶走到农田里去打药的话,需要六七个小时,而且还容易吸入农药,或者皮肤沾上药液,很不安全。”李蓝田啧啧称赞,说把地“托管”后,他再也不用操心地里的活了,可以安安心心地照看孙辈了。

在三河湖镇,农户既可通过交纳一定的费用,将土地全部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统一耕作、用种、灌溉、施肥、收割、销售等“全程托管”服务,也可选择“菜单式”半托管,仅“定制”播种、浇地、打药等单项服务,作业一项交一项的费用。

“按照我们为农服务中心跟农户签订的托管协议,对于‘全程托管’,我们实施保底收益,双方规定产量目标,达不到的话,服务中心赔付农户,超额产量全部归农户所有,最大化地提高农户收益。”张绪国说,相比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让农民保有了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权,解除了农民“无地心慌”的后顾之忧。

在三河湖镇今年的麦收结束后,秸秆还田、玉米播种、施肥、除草、打药以及收割环节,共有兰家、前代、后苏、郎中河和金星庙村等5个村的亩耕地,跟张绪国签订了托管协议,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耕种、单打独斗自我管理的模式,全部交由滨城区供销社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进行生产全程委托管理。

“收获的季节在家里等着收粮就行。”兰家村村民兰金坤手一摊,真有了“甩手掌柜”的样子。

张洪祥介绍,年滨州供销服务乡村振兴协会为落实“补短板、促发展、树样板”工作目标,完善乡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探索实施耕地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不改变农户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采取“统一耕整、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物资采购”的全程服务模式,破解了小农户分散经营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

“我家6亩耕地,在今年收割完小麦后,交由镇为农服务中心,就不用再到地里进行播种、施肥、除草和收割了。土地全部托管,玉米播种前每亩交元,收割后每亩再交元,这些费用比自己管理要省多元。到了秋后,玉米拉回家里就行了,其余的时间,可以出去打工,再搞个其他的产业,也能创点收入。”兰金坤掰着指头算了又算。

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生产部经理罗岩峰告诉记者,今年全镇先期试点全程托管了亩耕地,播种玉米品种有农华号、农腾10号和纯玉号,都是在当地试验多年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稳产品种,从6月8号开始播种,6月12号就全部播种完毕了,比群众自己播种要缩短一周的时间。播种后的管理环节统一进行,也会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对于为农服务中心和群众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李潮岗村村民马佃臣拿着一根木棒,得意地翻搅着脚下的泥土,土壤泛着黑褐色的光泽。看着一束束正在抽高的玉米,他信心十足地说:“今年收成肯定比去年高。”

去年,在张绪国的建议下,很多农户跟马佃臣一样定制了为农服务中心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农民都不了解自家土地,一直按照老方法种,很容易出现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我们通过土壤检测,科学用肥和选种,种出的庄稼自然产量要高得多。”张绪国说,通过测土配方,可以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量。

如今,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土地托管、为农服务的服务机构,不仅拥有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还提供测土配方肥,成立了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支提供为农全程服务的服务队,对社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分散和集中培训,随时收集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