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玉暖宋官窑

蓝田玉暖——宋官窑

北宋官窑仅是文献记载的概念,具体是指汝官窑还是另立的具体窑口,还需要可靠标本器的及窑址的发掘才能确定。

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后,在临安(今杭州)设立的官窑,有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之分。据南宋人叶寊的《坦斋笔衡》一书中记载说:“政和间(北宋-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注意“澄泥为范”,这四个字讲了两种东西,一是练泥,古人手工练泥与今人机械练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一个就瓷范,古模具应是陶、木类的范式,对泥条起到规范作用,不同于今天的注浆或滚压一体成型。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言:“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

南宋官窑继承北方汝窑等制瓷工艺,同时借鉴吸收龙泉窑等南方窑口的优秀技能,有些器物类汝,有些又像龙泉。如果把龙泉窑透亮清润的釉色比作0,哥釉高光乳浊的釉色比作1,南宋官窑釉色是0—1之间的折中悬权。并且从时间先后顺序来说,修内司窑器物偏通透一些,《格古要论》称“色好者,与汝窑相类”,另一些釉色厚者美若静玉。郊坛下窑偏乳浊,多黄灰之釉。以此逻辑类推,哥窑可能发展成熟的晚些,年份大致在南宋晚期至元朝。事实上今天所发现的出土出水哥窑器都是元代设置。此逻辑脉络符合窑口设立的先后顺序和互相影响,及制瓷工艺发展的先后顺序,当然还需要资料与实物的进一步验证。

南宋官窑器型主要是一些礼器及盘碗罐类的用器。瓷质礼器的设置一说与宋式南渡大量金属祭器丢失有关。就器型特点来说,圆多方少,折转处不再有北宋那么方硬,变的婉约柔和,像出戟尊那样的方棱线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尖线。加上釉色“静日生烟”,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廷性格。文艺发达,一些花式器做得非常美。

就标本器存世量来说,还是有一些的,毕竟南宋存在百多年。浙江人收藏南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些藏品很优秀的圈子。

仿品一般做薄釉器且多粗劣不堪,厚釉器多次施釉成本很高。开片内做旧手法除用药水外,用蜂蜜做旧也是不错的选择,即在开片处涂抹糖水吸引蜜蜂。但是这种油水与风干氧化的黄色不同。

南宋官窑青釉尊台北故宫藏。

官窑青釉尊局部

南宋官窑青釉花觚,台北故宫藏。

几乎完全脱离北宋受唐器丰腴的影响,圆润婉转,相对于北宋器,折转发力处少了些许方劲。

南宋官窑八瓣式盘大英博物馆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