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但此人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叔叔诸葛亮,诸葛恪的父亲是东吴重臣诸葛瑾。诸葛恪虽是个权贵之后,然而他的“拼爹”却与众不同,着实为诸葛瑾添了不少光彩。
诸葛恪自幼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孙权对他十分喜爱,称之为“蓝田生玉”。
六岁那年,跟随父亲诸葛瑾去参加孙权的宴会。诸葛瑾是个老实人,长着一张驴脸,孙权老是爱开他的玩笑。这一次,孙权命人牵了一头驴,在驴脸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百官见之哄堂大笑,诸葛恪不慌不忙,向孙权要了一支笔,在诸葛子愉后面添了两个字“之驴”,众人皆啧啧称奇,于是孙权就把驴赐给了诸葛瑾。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哪个更高明?
诸葛恪跪答:我的父亲。
孙权:为什么呢?
诸葛恪说:我父亲知道侍奉贤明的主上,而叔父却不知道。你看这马屁也拍出了新水平。
成年以后的诸葛恪也不同凡响,为东吴立下了许多功绩。
居住在丹阳的山越人一直不服东吴管辖。东吴多年征讨,但奏效甚微,大量的小股势力流窜在山中。
公元年,诸葛恪32岁。诸葛恪向孙权请命,愿领兵征讨山越,声称一定马到成功,并向孙权立下军令状。孙权也想试一试他的本事,于是提拔他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上任后,安抚与征剿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只花了3年时间,先后收服山越10多万人,为东吴增加了4万多人的兵员。
孙权死后,幼主孙亮继位。诸葛恪受孙权的临终托孤,封大将军兼太傅,即着手做了二件事:
第一,废除旧时苛政。诸葛恪“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诸葛恪深得老百姓拥戴,“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第二、兴兵北伐。公元年,诸葛恪在东兴筑城,准备伐魏。曹魏司马昭领兵七万分三路围攻东兴。诸葛恪亲率四万军队迎战,结果在东兴之战中大获全胜,杀死魏军上万人。
东兴大捷后,诸葛恪被加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荆扬二州牧、丞相、阳都侯。此时的诸葛恪如日中天,位极人臣。极度膨胀的诸葛恪,不顾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轻率的做出一个决定,于第二年率兵二十万攻打曹魏合肥新城。曹魏牙将张特率三千人拒守合肥新城,激战月余,吴兵虽伤亡重大,仍不能攻克。诸葛恪亲自督阵,挥军猛故,新城将陷。张特为延缓吴军攻势向吴军诈降,张特对诸葛恪说,按照曹魏的法律,被围攻超过一百天而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军向敌人投降,家眷不会遭到连坐。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诸葛恪轻信了张特的诈降,坐失良机。最后,由于曹魏援军陆续到达,加上吴军死伤惨重,诸葛恪只能狼狈撤军。
新城大败成为诸葛恪人生轨迹的转折点。此时东吴上下怨气冲天,然而诸葛恪却依然专断独行,颐指气使,对朝中官员动辙惩处,人人敢怒而不敢言。最后被吴主孙亮和政敌孙峻设计杀害。
纵观诸葛恪一生,幼时天资聪慧,应对敏捷,被誉为“神童”,长大以后,平山越、辅幼主、废苛政、战东兴,功绩彪炳,权倾朝野,可谓“聪明一世”,却由于狂傲自恃,胸襟狭隘,容不下不同意见,不能审时度势,一时糊涂轻信敌人诈降诡计,使“新城”成为“滑铁炉”,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