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这句诗让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蓝田玉更加声名远播。
蓝田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蓝田玉文化更是中国四大名玉的经典代表,是中国四大名玉文化中的精髓。
“蓝田玉雕是蓝田玉文化的核心,但现在蓝田玉雕匠人太多,大师太少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珅表示。
虽然有着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但刘珅却是一个刚刚三十岁的“90后”,作为一名年轻的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刘珅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蓝田人,传承和发扬蓝田的玉雕艺术,自己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守正创新,推动蓝田玉雕艺术迈向新的台阶。”刘珅说。
寂寞中前行
“玉雕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刘珅说。
初中毕业那年,因为各种因素,刘珅告别了校园。“一是那个时候比较贪玩,二是家里条件也不太好。就没有去城里上高中。”
刚开始刘珅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到了9月,看到原来的同学们大都去了学校,刘珅突然有了一种失落和茫然无措的感觉。
“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刘珅说。刘珅的父亲感觉到了刘珅的心里变化。他问刘珅愿不愿意学玉雕。这在蓝田,是很多离开校园的孩子们的选择。
从小就爱画画的刘珅同意了。就这样,刘珅成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贺忍安的学生。
刚开始学习玉雕的刘珅不爱说话,但对玉雕的每一项基本功,他都扎实的去学习、“我整整学了三年,有些师兄弟学一年多就开始出去挣钱了。”
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时光,刘珅最大的感受就是“寂寞”,“而要干好玉雕这个行业,要能耐得住寂寞。”
在三年的“寂寞”时光里,刘珅认真地学习玉雕的每一项基本功,看着周围的师兄弟们都开始陆陆续续地挣钱了,尽管他也缺钱,但他还是压住了自己早点出去挣钱的心,“从开始学雕刻,我就觉得自己上手比师兄弟们要慢,从本能地觉得,我还是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一鸣惊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三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出师后的刘珅由于缺少本钱,他先跟一个师兄干,“跟着这个师兄干了一段时间,我就跟他说,我想做一些工艺品的雕刻。”刘珅说,当时整个行业主要是浮雕,工艺品属于圆雕,从市场价值上讲,要高很多。
当时刘珅的那位师兄兼老板心里并没有底,他画了一张图,抱着试试的想法让刘珅做做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时做了一个龙,师兄你这个龙的眼睛雕刻的太传神了。”
而其他同行对刘珅的这个作品也大加赞赏。“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我就去蓝田县城去找做两个开店的师兄,和他们合作,我来做雕刻,他们卖。”
当时做工艺品的并不多,“当时可以说做圆雕的并不多,两个手就能数得清,大部分都是做浮雕的,毕竟这样来钱快。”刘珅说。
“但圆雕的附加值高,艺术性强。”刘珅说,他和两个师兄合作以后,不到三个月,刘珅的一个作品引起了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