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他才华出众,但一生却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遭遇,与他个人敏感脆弱,孤高狷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渴望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却无法忍受自己的人格尊严被践踏;他渴望拥有真情真爱,却无法摆脱始终笼罩在婚姻上的政治阴影.终其一生,也未能走出自己心灵的束缚,给后人留下了悲剧一生的感慨。李商隐人生的开端,就很艰苦。惨绿少年,少年失怙,通过“佣书贩舂”养活自己和家人。直到十六岁那年,他携《才论》、《圣论》前往拜谒时任东都留守的名相令狐楚,同样才思俊丽的令狐楚对眼前的这个少年和他的文章一见倾心。人生路上,每遇到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缘无故。每一次遇见,总是要教会我们什么,或者协助改善当下状况。许多年后,也许当李商隐深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而无力自拔,仕途飘零之时,他才会回想,与令狐楚的这次相遇,整整改变了他的一生。令狐楚之后,李商隐结识人生中第二位伯乐——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王茂元同样赏识他才华,聘请其为自己幕僚,还将女儿许配给他。为了生存与名利,李商隐总是奔波在南来北往的路上。三十八岁那年秋天,他滞留在巴蜀之地,收到妻子从长安寄来的信件。《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也许隐隐地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这一年间,李商隐不再入幕,而是常常于庭院当中徘徊踱步。这无情的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辜负了他的盛情,让他迷惘,也带给他痛苦。在反复的痛苦、悲伤和迷惘当中,他写下了人生最后一首诗。《锦瑟》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李商隐的人生百味,就彷如这些后人难解的《锦瑟》一般,梦醒之后,只有淡淡的惘然。逝者长已矣,生者还得带着哀乐与个人历史继续走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