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陵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但实际上,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始祖母——华胥,也称华胥氏,她的故里就在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是传说中的上古人物,也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从华胥氏,到伏羲、女娲,再到黄帝、炎帝,华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八千多年前,为了部族生存,华胥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一般认为,“中华”、“华夏”的“华”字,指的就是华胥的“华”。华胥陵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北依骊山、南望灞河。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所以,华胥陵也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一座精神殿堂,是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黄帝陵
黄帝陵。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的桥山,正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因此也被称为“天下第一陵”。桥山之上,八万多棵古柏“沧桑千载弥苍劲,气宇轩昂唱大风”。轩辕庙入口处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桥山古柏。新华社记者孙正好
数千年来,黄帝陵一直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的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汉武帝即位初年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则是规模最为宏大的祭祀。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的祖陵,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也见证了很多“远方游子跪桥陵,泪眼苍茫暮霭轻”的祭陵故事,拘一坯黄土,燃一柱心香,包含了游子对故土最深的眷恋。炎帝陵
宝鸡是炎帝故里,姜炎文化的发祥地,炎帝生于生于今宝鸡渭水支流的姜水,他教民播种五谷,制陶器垒土建居,为御寒织麻成布,尝百草首创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缔造作出了伟大贡献,故而被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历史传说中,早在黄帝时代,宝鸡地区就开始了对炎帝的祭祀。炎帝陵坐落在宝鸡常羊山顶,神农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华民族在这里孕育、发展、壮大,这里是华夏文化之源,是中华民族之根。炎帝陵所在的常羊山翠柏苍松环绕,陵前为庄严肃穆、规模宏伟的炎帝祭祀大殿和钟、鼓楼、炎帝史迹陈列馆等建筑。由炎帝祭殿到陵区,有百米长阶,两侧肃立着百代帝王石刻像。常羊山前为依山而建的炎帝陵公园,绿树环绕,春日里繁花似锦,炎帝陵广场上还有百家姓祠堂。在这里,大家既可以感受到炎帝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也能在百家姓祠堂中寻找自己的姓氏,感受生生不息的连接。仓颉庙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表达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汉语和汉字以其独特的存在,传导着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说到汉字,我们都知道“仓颉造字”,《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就是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在夜里哭起来。而也正是因为有了文字,人类便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目前全国有很多关于仓颉的遗迹,在陕西就有两处影响力较大。一个是白水的仓颉庙,传说白水为仓颉的老家,一个是商洛洛南,传说是仓颉造字的地方。据《仓颉庙碑》记载,白水的仓颉庙在汉延熹五年(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而且白水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在“汉字故里”洛南县,有仓颉园、仓圣祠、仓颉大道、仓颉小镇等多个和仓颉有关的景点,据记载,仓颉造字的地址在洛南县城以西的眉底黑潭,所造二十八字石刻于元扈山阴。仓颉造字,功在千古,誉满中华,正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文明便永远不会枯竭。所以说到寻根之旅,仓颉庙也是不可不去的一站。后稷教稼园
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所以,五谷之神——后稷也是被后人尊敬和祭祀的一位先祖。后稷姓姬,名弃,是尧舜时期专管农业的农官,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被尊为稷王、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等。后稷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他还总结了粮食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整套圆满的农事活动经验,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位于杨凌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后稷教稼园就是为了纪念后稷而建。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泽被千秋,功绩万世。园内有近10亩53种花卉苗木,设有农业科技史展馆,分别展示了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史和从古至今为农业做出贡献的名人。后稷的一生,是发明创造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文明的一生,对他的祭拜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感恩,又饱含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憧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那里去?”要解答这经典的哲学三问,就需要追根溯源。黄帝也好,炎帝已罢,都是遥远时代的特殊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年来形成的精神标识,有些虚无缥缈。而三秦大地那些实实在在遗留下的史前文明痕迹,则成为我们可以直观感悟到中华文明发展演进脉络的寻根之地。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皇城台新华社记者杨一苗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距今约年左右,面积约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年。石峁遗址皇城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博文对于石峁遗址,业界专家经常用“石破天惊”来形容。10多年来,考古人员扎根在这片山头,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遗址的城门遗迹、宫殿区也被逐一揭示。这些文物和遗迹也显示出石峁遗址是距今年前后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都邑性城址,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国家文明的发展高度。多年前,人们在石峁山上筑城池、备甲兵、定礼制、修农桑,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明,如今,我们站在这山间,也可以静静感受那正在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北首岭遗址
博物馆
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北首岭遗址,也是华夏先民生活过的地方。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从这里算起的。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在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仰绍文化比西安半坡类型还要早多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的大规模发掘发现了距今年至年之间的墓葬余座、房屋遗址50余处、生产生活用具余件,网纹船型陶壶、鸟衔鱼纹壶和陶塑人面像等文物都是史前文化艺术的精品,其中网纹船型陶壶还在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过。七千年前,北首岭人在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刻画在陶器上,如今我们漫步在这遗迹上,那些先民们刀耕火种、捕鱼狩猎、制陶酿酒的画面好像也能在眼前铺开。
西安半坡博物馆
图自“西安半坡博物馆”微博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年春被发现,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著名的人面鱼纹盆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宝贵的文物。图自“西安半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