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什么秦岭能有那么高的评价
因为秦岭是:
01秦岭是传说之圣
风水堪舆有祖脉昆仑之说。
中国众多神话传说发生地,中华民族发源地,中国人心中圣山的昆仑山,其实并不是单纯青藏高原的山脉,昆仑山(现在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喀拉昆仑山等。
我们现在所说秦岭,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青藏高原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以秦人和秦帝国赫赫威名而得名的秦岭,在先秦以前的上古时期就称为昆仑。
今人对《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昆仑之丘的考据,中华传说中的圣山——昆仑,就是广义的大秦岭地区。
02秦岭是千水之源
千水同源,润泽华夏。
广义秦岭地区的三江源,加上狭义秦岭地区的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长江大支流嘉陵江、汉江,以及淮河,秦岭是黄河、淮河与长江三大流域的涵养水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70%的水量,来自秦岭的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源头还是秦岭。下图为丹江口水库。
秦岭的水资源滋养了数亿中国人,中央水塔之称名副其实。
属于中国南北分界线和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山脉大秦岭阻滞北方寒潮南侵,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加上秦岭对长江、黄河流域分水岭的作用,使大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成为中国的中央空调。
03秦岭是基因之库
秦岭天分南北,地割江河。山南到山北、山麓到山顶,不同的地貌、气候特征让秦岭成为青藏高原、西南、华中、华北等多种植物区系交汇区,也是古北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交汇区,野生动植物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丰富。
图为近日秦岭巡护员近距离拍到的金钱豹
秦岭是具有全球性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有“世界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称。成为研究欧亚大陆生物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天然宝库。
在动物方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
在植物方面,秦岭地区的高等植物种类超过种,以红豆杉、独叶草最为珍稀。而秦岭植物种数的50.6%为中国特有种。
此外秦岭是我国重要的野生中药资源宝库,中药材超过种,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便发生于此。
04秦岭是血缘之祖
上古神话传说,我们祖先从昆仑山上走下来,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从誉称为“人祖”的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到创世神伏羲、女娲,再到炎黄合并,创立华夏部落,奠定中华民族文明基础,这些始祖的居地和陵寝都在秦岭地区。
我们华夏民族从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汉水古称夏水,所以居住秦岭地区不同部落也叫诸夏。华与夏互文同义,与“夷”对应,“华夏”之名由此而来。
个百家姓中90%的姓氏来源于炎黄二帝,所以我们以炎黄子孙自称。
传说,先人走下昆仑山,以秦岭地区为核心,东进南下北上开枝散叶。
中国境内的古人类和古文化遗迹数量占全世界90%以上,又以秦岭地区最为密集。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则清晰的展示先人发展迁移的路线。
蓝田人时期华夏族群的铲状门齿等人种特征就已定型,族群基因就基本恒定。公元前年以上的华胥氏时期华夏族群,如大荔智人、河套人就已经形成固有的文化特色。步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石器华夏文明基本成形。图为仰韶彩陶传播路线
北上有仰韶文化和北方红山文化在桑干河,都以龙为图腾,一部分因气候变化在北方开始农牧分化,发展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南稻北粟两种农业体系在巴蜀、长江中下游地区互补联合,拉开了华夏民族共同体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的序幕。
现代基因学揭示了北方各种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血统基因是出自同祖,与全世界其他地方人种相比,中国人血统基因最为纯正,都是炎黄或更早者的中华民族先祖的子孙。
所以说,华夏一脉,始于秦岭,从秦岭走向世界。
05秦岭是文化之根
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的秦岭,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从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神农氏和轩辕氏、三皇五帝的上古神话传说开始,秦岭孕育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八卦到河图洛书,再到《易》,奠定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基本框架,成为历代思想的根源,由此发展出诸子百家和儒释道。
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这里孕育了夏商周王朝和无比灿烂的青铜文明,构建了中国传统宗法礼制社会秩序,周礼确立的古代政治德治和教化的原则,成为古代政治文明的象征和政治理想的根据。到秦统一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汉、唐等均在秦岭之地兴盛一时,一共养育了十三个王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各领风骚。
秦岭不仅承载了华夏文化,还是当时华夏文化和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羌藏文化等区域性文化交流融汇之地,而随着汉唐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文明在秦岭地区交融碰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秦岭是道家孕育地和传布地,终南山是道家第一洞天福地,老子曾在终南山楼观台讲授道德经;陈抟老祖在华山隐居精研道教,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教。
秦岭还是中国佛教传播重要策源地,汉传佛教8大宗派,秦岭地区集聚了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密宗6大宗派祖庭(若包括三阶教之百塔寺则为7大派别之祖庭)。
06秦岭是立国之本
在中国地图中,秦岭地区重要处于最中心的位置,在这里的中国的大坐标原点——泾阳,同时也是mm等降水量线和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淮河线,和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线的mm等降水量线的黑河-腾冲线的交点。
中国一此,最早出现在宝鸡镇馆之宝西周的“何鐏”铭文上,亦是因此得名。
西倚昆仑,北拒广漠,东瞰中原,南压重山的秦岭关中地区是中国的形胜之地。奠定了一山两河的格局。
渭水、泾水、洛河等冲积而成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曾经有“九州膏腴”之称,矿产资源丰富,西北还有发达的畜牧业,千年之前,中国政治格局主线是围绕秦岭-淮河线的东西之争,建立和巩固民族国家。那时候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历代开国帝国均出于此,周洛阳、秦咸阳,汉刘邦(淮河、关中),隋杨坚(弘农华阴),唐李渊(长安),宋赵匡胤(洛阳),甚至包括明朝朱元璋(淮河)。南宋偏安一隅却能抗住元朝半个世纪,依仗的是关中和襄阳,元朝屡次进攻总是先胜后败,直到拿下陕西和襄阳,才打垮南宋。
到了建立和巩固超大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南北之争时期,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关中地位不如从前,但是秦岭地区的战略位置依然无可替代,为中国提供了极大的战略纵深。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中国东部大半领土,却无法攻入关中平原,只能止步第二阶梯线。
历经持续的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在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有限核威慑”的战略,核弹头不多的中国,可以承受西安以东城市全部被摧毁的代价,摧毁美、俄等城市和人口过于集中的核大国。
图为美国地形图,摧毁美国东西海岸城市,其中部平原便无险可守,除加州外再无战争潜力。
三千里秦岭,五千年中华史
秦岭不仅拥有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奋进的民族精神。所以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祖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