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山中神秘古刹,抵达需先经悬崖上的古道

因为西安在西汉、隋唐时期是国都的缘故,佛法东传首先传到长安,所以,西安的千年古寺很是常见,城市南边的秦岭终南山里直到今天依然是隐士和修行人的圣地,佛文化的氛围很是浓厚。

虽然本身不是佛教徒,但出去爬山时,遇见一些清幽的寺院,我也会去转转。转过不少寺院,我觉得终南山中,最美的寺院有两座,一座是秦岭沣峪口的净业寺,另一座便是蓝田县蓝峪口的上悟真寺。

净业寺去的人多,相比起来,去过上悟真寺的人就少很多。算起来,这座寺院我也只去过一次,却留下了非常特别的印象。

从蓝田沿国道(国道并线段)进山,即将拐入峡谷中时,可见路边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式门楼,上书“悟真寺风景区”,左右各有一行字,分别为“三千世界”、“一方净土”,那便是上悟真寺的北山门。

如果错过了这道门,沿路再往前约1公里,隔着蓝河能望见对面山崖上还有一道小门,一条近乎垂直的台阶路通往山上,那是上悟真寺的东山门,从那也能上山进寺。

我是从北山门上山,逛的上悟真寺,寺院在半山腰,从山下到寺院大约有2公里路程,要走1个多小时山路。如果从东山门台阶路上去会更近一些,大概十几分钟就能到,但风景却要比北山门这条路差很多。

关于悟真寺的历史,寺院宋重修多宝塔碑文和蓝田县志中都有记载:“山中有寺乃是隋朝兴建,唐时扩建,命尉迟敬德监修。”

最早修建寺院的是隋开皇年间一位名叫净业的高僧,到了唐时,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善导大师在这里住持传法,使寺院名噪京城,成为长安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记载,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常来悟真寺避暑祈福,王维、白居易等唐代诗人也曾游历寺院并写下诗篇。

时光荏苒,转眼千年,多少大人物化作尘土,多少朝代消失于历史长河,但悟真寺却一直延续至今,还保留着唐时上下两院的格局,山上的是上悟真寺,山下河口处的是下悟真寺,与下悟真寺对门相望的是曾经寺院的水陆道场“水陆庵”。

我前面说的风景美的是山上的“上悟真寺”,这是一个独立售票的景区,每人门票似乎是20元。我去的时候,寺院所在的景区开发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撤走了,整个景区成了无人管理的状态,我和同伴没有买门票,堂而皇之地从景区大门进入,一直到把整个景区逛完。

前面说到,从山下到寺院,要走2公里的山路,海拔上升约米。这条登山道本身也是一条极美的观景道。刚开始要穿过一片竹林,紧接着便走上了由条石砌成的石阶路。

大概半小时后,便到了半山腰,这里有一处插经幡的四方塔形基座,路在这里向南一转,就到了蓝河河谷里,开始绕着山腰平行着往河谷深处走。

这段由古老的石板铺筑而成的道路,道旁岩石上标示着四个大字——“蓝关栈道”。铺路石上不时能看到一些石臼、孔洞等,也许是古时的栈孔。

据专家考证,旧时的蓝关古道除了从峣山梁上通过的主道,还有辋谷道和蓝谷栈道两条支道,也许眼前通往上悟真寺的山路在历史上曾是蓝谷栈道的一部分吧。

走在这段路上,上可以眺望河谷对面王顺山层峦叠嶂的山峰,下可以俯瞰深邃的蓝河河谷,仿佛凌空于悬崖之上,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站在石板路上,可以看到山下的国道(国道并线段),但假若站在国道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头顶上空还有这样一条路的。

隋唐时人们上山朝拜寺院,可能走的是和今天的我们一样的路线。公元年,四十出头的白居易曾经来悟真寺,游玩五个昼夜,留下了长达多字的《游悟真寺诗》,里面详细记述了他的游程.

关于上山时的道路,他写道:“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先在“幡竿”下休息,又在“石龛”边停下,这“幡竿”和“石龛”,今天依然还在,不知道是不是白居易当年所看到的。

穿过悬崖上的古道,便进入了一片茂密的橡树林,一色的橡树,棵棵笔直,枝干冲云,树干黑得像墨,树叶鲜翠逼人。树下生着密密的矮竹林。竹子和橡树,构成了这片奇特的森林。

雕花精致、造型古朴的古代僧人舍利塔,就散落在这片橡树林中。舍利塔间,还立着一块现代的石碑,是“日中友好净土宗访中团参拜纪念”碑,我来时,还曾看到日本游客在这里朝拜。

过了这片丛林,才能看到上悟真寺的寺院,它坐落于一个山间平台上,院子小小的,建筑简陋得已经看不出皇家寺院的气度,但的的确确还是有僧人住寺的,不像很多景区,宗教建筑只是空空荡荡的旅游景观。

从寺院一侧的山路再往上爬半小时,过野猪沟,可到山顶最高处的“观景台”,站在那里,可以以航拍视角俯瞰蓝河河谷。

一路走来,上悟真寺其实没有特别奇丽的景观,它所吸引人的是其实是时光赋予的古意,和弥漫在整个山林间无处不在的宗教氛围感,这也许就是“终南古刹”独有的意境。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