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的那片阔大的天空中,生长了这样两大阵营,他们创作力丰富,而且受到世人公认。他们的诗才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这两大组合便是”大李杜“,“小李杜”。大李杜我们人所熟知,李白和杜甫,李白生于盛唐,然也同见弃于朝野,杜甫生于乱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食了过多的牛肉后,死于返乡的舟中。另一个组合便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的诗里总是个歌舞升平的景象,“春风十里扬州路。赢得青楼薄幸名。李商隐则是青年时期便访道名山,自此便带了点仙气的,所以他的诗里便也有了一些若隐若现的东西,有时读起来一头雾水,然而那诗是真美,那诗境的表达是真美。诗里总隐隐带着淡淡的忧伤,让人无法遣怀。李商隐在晚年写下了一首《锦瑟》,表达的情感温柔而忧伤,有着一种像云雾缥缈的感觉,读来,那淡淡的惆怅与感伤,一点点地在读者的心里弥布开去,久久无法释怀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对于这首诗问世后,时人多不晓其意。后人对其表达的意义也持有不同见解,有人主张这是一首自述诗,人生五十,生命匆遽,过往的追忆也是徒然的感慨。苏东坡则认为这是在写乐,”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更多人主张,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亡妻的。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沉的思念之情。瑟本二十五弦,弦断则一分为二,变了五十弦吧。古人讲再娶称为续弦,便有此意了。首联直接写出了自己的哀思。想着妻子青春早逝,时年二十五岁,望着眼前的瑟,想着她的美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只道当时是寻常。纳兰容若写道,一片伤心画不成。颔联则是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离死别让人心痛。以展示的方式,写了庄子的事件,其实只是引出了妻子去世,鼓盆而歌的这样的别离场面,借望帝的那凄厉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以及爱情的执著。即使化为子规,也要在啼血在斜阳暮色里。这深刻的表达,让人心痛。颈联亦是用典。蚌里藏珠,每至月明时便朝向月光,吸收月亮的精华,久而便成珍珠。鲛人泣泪颗颗成珠,这是流泪如珠的表达了。情到深处泪低垂,自是伤心无人懂。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实也,虚也?已经分不清了。情感这种事情,也是这样,怎么分得清呢?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及。那段爱情已经结束,又能怎么样呢?只是远远地望着,她从他的身边匆匆走过,留下一段深深地眷恋和不舍,还有往事的追思。梦也,真也?都有吧,也都不存在。只有暗香拂动,梦里相见。尾联,诗人用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虽然是可以追忆的,前文中表达着思年华,此处当是回应了。只是回忆起来的时候,内心总会涌出巨大的悲痛,怎么承受得了呢?我们在李商隐的诗里沉迷,那是一种浸入式的,是一种由浅层次的到不可自拔的层次了,初见的那种淡淡的怅惘,骤然感觉到了一种伤痛,只是化为了一种诗境的迷离,让我们找不到情感的发力方向罢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何当共剪西窗烛。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我们在追忆着,然后失去着,一点点年华老去,我们记忆中留下的都如珍珠一样富贵。让我们痛着,感伤着,或是欣喜着。然后告别。有人说,不留恋不执著是一种智慧。可是真正的执有,有时未必不是一种智慧。舍与得两个方面谁又说得清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