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晚唐时期一个悲情的诗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五岁可诵背经书,七岁便可洒弄笔砚,一手娟秀的工楷写得很是漂亮。
提起李商隐,我们最先映入脑海的应该就是那首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多情,古来皆是,李商隐亦逃脱不了这滚滚红尘。有人说,这首《无题》是李商隐为悼念亡妻而写,但其实并不准确。
唐宣宗大中五年,即公元年,这一年李商隐38岁,人海飘蓬,半生已过,所以对于李商隐而言,这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李商隐的妻子王宴媄,在春草萌新绿时与世长辞,其次是“靠山”卢弘止病死,更让他心灰意冷。卢弘止时任武宁军节度使,是李商隐期冀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现在老板死了老婆也死了,他心中只剩下一片悲凉。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同年十一月他又远上四川,任了个参军的职位。
这首《无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可能是在缅怀妻子,但更多的是在为自己凄苦的一生而诉衷肠。
并且,李商隐是一个非常多情的人,在他诗文中有显示,这一生与他有交集的女子共有四位,王宴媄也并不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在《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李商隐写道:“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这说明王宴媄非他首爱。
另一位出现在李商隐诗文中的女子就是柳枝,在《柳枝五首》中,李商隐还写了一段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那年李商隐23岁,风华正茂,前途可期,所以柳枝应该是他的初恋。
第三位与李商隐有交集,也是流传最广的女子是一位道姑宋华阳,李商隐青年时期曾在玉阳山修习道法,后来他创作的诗中也颇可见道家思想。因为身份特殊,所以宋华阳这位道姑也只能成为李商隐隐秘的恋人。
多情并非滥情,风流也并非就是渣男,至少李商隐与妻子王宴媄是十分恩爱的,他也有很多诗是写给妻子的,比如他晚年创作的这首《锦瑟》,就蕴含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每每读此,内心总会萌生出一种孤独无力感,诗词太唯美,人生太匆忙,好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每天挣扎着去为生活而努力,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其实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到底哪些东西才是自己一生中最需要的?
我们永远也找不出答案,花花世界,看什么都好,也许只有错过了,待到垂垂老矣蓦然回首时,才能发现哪些人哪些事才是自己最在乎的。
只是,当时已惘然。
精美的琴瑟有50根弦,每一根都在弹弄自己的华年,我们真的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少年,世事催人老,我们开始学着人情世故,以为可以运筹帷幄,也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与任何人游刃有余地去打交道。
只是,青春如流水,多年后立在满是荣耀和掌声的殿堂里,可能我们最大的遗憾反而是再也回不到从前。
一些人终究是错过了,转身就成了永远。
有时候想想,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庄周梦蝶呢,我们站在桥上看风景,自己却成了风景。你以为梦到了别人,却不知只是别人的一场梦。在如此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这种惆思无处可寄,或许,我们也只能在寂寥的夜晚望向苍天明月,希望能够托梦给远方的杜鹃。
李商隐一生是孤独的,他太热爱仕途,心中有未竟之志,却没有挥斥方遒之地。他握着一手好牌,却陷入“牛李党争”,最后把这手好牌打得稀烂。他16岁便结识了白居易与令狐楚,一门三进士,可谓资源无限,晚年却郁郁而终。这一切都说明李商隐并非生不逢时,而是自己太高看了自己,一心想成为政治场上的风云人物,指点江山。
李商隐的悲情不在于仕途坎坷,而是他从没把人生活成诗一样的境地,终究还是他想要的太多了。他不似陶渊明,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不似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只是一个活在过去而未能自知的悲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