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墨画之鼻祖

原创澄月阁主紫溪

织文尚思

织文鎏金

中国画以意境之妙为胜,尤其是水墨画,水与墨两种物质,在有诗意、懂艺术的画者手中一支毛笔间互相交融,便可以在纸上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魅力。中国水墨画的起源和一位伟大的诗人有关,他便是中国水墨画的鼻祖,只因历史上未曾有他的真迹作品留下,现存在日本以及被收藏家收藏的作品大多都是后世临摹的画本,故而现代很多人都对此并非知悉,这个人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维。

王维,不仅仅是唐代的大诗人,他还创造了许多文化的开始,比如诗画结合,比如水墨山水……他的音乐造诣更是令人仰视,我们以前的文章曾介绍过王维的诗和音乐,尤其是他的那首《渭城曲》便是古琴曲《阳关三叠》的词,传音千年之久仍旧风靡在中国当今琴界。

王维(-),字摩诘,山西人,崇信佛教,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专诚奉佛,后世人称“诗佛”。

盖因他胸中有佛,故而他的画作中多禅境,水墨的渲染,似是而非之态,却更能表达无限空灵。他的诗词的造诣早已如神来之词,这种文字渗透至了他的画作中,他的音乐中。他是一个汇集文艺全部精髓的全才,他所创作的任何类型的作品,都有着浅尝辄止,有着不用言语表达而却更加深层次的精华。苏轼评价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诗尤为之最,而他的水墨画风,更是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其成就更毋庸置疑。至少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或多或少接受了王维风格的影响。

王维著有的绘画理论典籍有《山水论》和《山水诀》,《山水决》中开篇即是“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之语,水墨的渲染和重视,由王维始,尊他为鼻祖是有实证的。

《山水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山水诀》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王维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据唐人记载,王维的山水有两种面貌。一种自己落墨,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另一种山水松石,面目像吴道子,而风标特出,笔力劲爽,以破墨而成。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中国的绘画史一般把他看作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关于王维的画风,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明朝末年的董其昌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南宗则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王维山水诗的画境是一个个水墨山水的境界,这种境界清雅、悠远、素淡、空灵,使人们领略到水墨山水画所渲染的,流动的韵致。王维的著名画作有《辋川图》,乃他居于辋川所作,用的就是破墨法。另外著名的有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藏于日本),《江干雪霁图》(藏于日本)、《长江雪霁图》(藏于美国)可惜也传并非真迹。

王维的诗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其空灵的意境,恬淡而忽又狂放的风格,令人深刻体会到一位诗人心胸中独特无限的山山水水。

这幅《辋川图》现藏于日本的圣福寺,为唐人临摹王维的画作,年代久远已经看不清晰了。《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在清源寺壁上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所以此画也就早已无存,现在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辋川图》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别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一派超尘悠然的意境。元代汤垕在其所著《画鉴》中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由此可见王维所作《辋川图》在当时的影响。《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作者所用笔触强劲润滑,人物虽小却描绘得栩栩如生。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所以此画被后人称之为“川样”。

后世很多画家都有辋川的画作,宋朝的郭忠恕临摹《辋川图》局部,元王蒙也临摹了他的《辋川图》。后来明代仇英和沈周也都有《辋川图》的创作作品。后人临摹者《辋川图》屡屡,故而辋川成为了文人们理想的山川游览之地,也是文人精神境界中最神往的仙境。

辋川也是王维人生最后的居所,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身后便葬在了辋川,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的碑石曾被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的遗物有清乾隆年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可惜被毁。王维的母亲也修佛,同葬在此地,可惜王维母坟塔也已被毁。

王维流传至今的被摹画作还有《雪溪图》、《江山雪霁图》等。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首《终南山》诗中,似乎读起来亦是一幅山水画,其布局和意象,都如同一幅画儿,拥有诗一样的境界。徜徉在诗人的境界中,大约永远都难以全部品味到他全部的心灵意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