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两晋战争桓温两次北伐之战,名为北伐,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313/4590374.html

北伐背景

对于偏安东南的东晋来说,北伐中原,恢复晋朝疆域,是东晋有识之士的一贯认知。可惜的是,这种想法只存在于少数人心中,大多数人甚至包括皇帝对北伐一事的决心明显不足,更为重要的是,东晋缺少一个能够站出来的北伐将领,尽管祖逖曾一度收复河南,但其与岳飞却有着相同的经历,这就导致东晋立国的几十年来,北伐一事一直都没有取得太过明显的成果。

公元年,东晋当时负责北伐的是中军将领殷浩,不过,殷浩并不敢北伐,并同时还极力阻止桓温北伐。桓温多次上表请求北伐,都被人给驳回了。一气之下的桓温直接带兵向朝廷逼近,最后在会稽王司马昱的劝说下,东晋才避免了这场内乱。

或许是桓温的东座影响了殷浩,公元年,殷浩上书请求进攻许昌、洛阳等地。很可惜,殷浩失败了,败的不能再败了。桓温、姚襄(与殷浩有仇,殷浩北伐时带兵伏击殷浩,使殷浩损失惨重)就上书朝廷,历数殷浩的罪状。最终,殷浩被贬为庶民,东晋的军权自此落到了桓温手中。遂开始谋划伐秦、伐燕之事。

战场分析

当时的前秦与东晋的疆域大概是以武关、紫荆、南乡为界。桓温伐秦自襄阳水陆并进,然后集军于南乡,向北进攻武关、上洛、蓝田。同时,桓温派司马勋屯兵汉中,沿子午谷偷袭长安后方。

桓温伐燕时,双方边境大概是东晋琅琊、前燕高平,以泗水、汶水、济水为境。桓温以豫州刺史袁真沿涡河而上,凿涡水上游通汴水以入济水。袁真失败后,桓温改在山阳集军沿泗水逆流而上进入巨野,然后凿巨野泽通济水,沿济水进入枋头。

伐秦作战经过

公元年,东晋永和十年三月,桓温誓师北伐。桓温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水军自襄阳入汉水逆流而上前往南乡。晋军在步骑集中在淅川后,开始向武关挺进,同时,桓温又派司马勋率军自汉中出子午谷偷袭秦军后方。同月,桓温派别将攻陷了上洛、青泥。而司马勋则已经进军到长安以西,前凉秦州刺史王擢则攻陷了陈仓以此接应桓温。

面对晋军的进攻,前秦苻健决定主动出击,他派长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等人率领步骑五万,进驻峣柳愁思塠防御桓温。四月二十二日,双方在蓝田交战,前秦淮南王苻生勇武过人,单骑闯入晋军阵中往返十余次,桓温亲自督阵,最终拼尽全力将前秦军击败,并在追击过程中又大败苻雄军于白鹿原。前秦战败之后,只得退守,利用灞水、浐水来抵御晋军。

当桓温率领主力进至灞上时,苻苌则率军退守至长安城南,苻健率领六千老弱固守长安小城(长安外城有小城),然后集中三万精锐,由大司马雷弱儿率领与苻苌会合共同抵御桓温。

桓温连战连胜,前秦三辅郡县全部投降于桓温,周围百姓都带着牛羊前来犒劳晋军,有老者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桓温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准备与秦军交战。就在此时,负责西南面的司马勋部突然被苻雄带着余骑兵击溃。司马勋退守文娲堡,前秦西南面的威胁就此解除。

司马勋败退后,桓温驻军灞上,不敢冒进。尤其是因为推进速度过快,东晋的战线拉长,粮草运输越来越困难,桓温军中也出现了粮草不济的现象。就在桓温停滞不前时,在华山隐居的王猛来到桓温大营中。桓温就问王猛:“我奉天子之命,率精兵十万,为百姓除贼,为何三秦的豪杰却无一人前来归附于我?”王猛答曰:“桓公虽不愿万里,深入敌境,但你在灞上却停滞不前,关中人都不知道你的心思,所以不敢前来。”桓温暗暗吃惊,遂拜王猛为祭酒。至于桓温为何吃惊,因为桓温北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伐,桓温只是想通过功名来镇压江东的士族和朝廷百官,而这一企图被王猛猜中,所以最后桓温说江东没有一人能比的上王猛。

桓温部下振武将军薛珍建议桓温强渡灞水,进攻长安,桓温没有同意。桓温打算耗到前秦麦子熟时就地取粮,但秦军根本没给桓温机会,早一步就抢先割下了麦子。得知桓温粮草情况后,苻雄率军反击,双方再次在白鹿原交战,晋军大败,死伤一万余人。没了粮草的晋军只好于六月一日带着关中三千多户百姓开始撤退。桓温临走时想带着王猛,但王猛没有同意。

桓温撤军后,苻健一边命苻苌率骑兵追击,一边命苻雄进攻王擢、司马勋。桓温在撤退的过程中屡屡失败,当撤退至襄阳时仅撤退路上的损失就有一万余人。而西边的司马勋与王擢也被前秦击败。自此,桓温伐秦之战结束。

伐燕作战经过

前燕自领土与东晋接壤以来,一直到公元年之前,双方都没有爆发过太大的军事斗争。公元年,东晋燕陵太守、济北太守、建兴太守,前秦河内太守、黎阳太守全部降燕。次年,前燕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大司马慕容恪率军渡河向齐地发起进攻,晋守将段龛率军三万抵抗燕军,不敌,只好退守广固。燕军则采取围城战团团将广固围住,一直到广固城中粮草耗尽,段龛不得已只好率军出击,被燕军歼灭,自此,前燕占据了山东地区。

公元年,桓温想要趁着前燕慕容恪去世,率军北伐。桓温深忌徐州刺史郗愔,但郗愔并不知情,一直派人给桓温送信请求北伐。当时,郗愔的儿子郗超是桓温的参军,看到父亲的书信后,立刻烧毁,并替郗愔写了一封告老还乡信。桓温大喜,改任郗愔为冠军将军,自领徐、兖州刺史。

三月,桓温命豫州刺史、西中郎将袁真率军自寿春沿着涡河逆流而上,进攻谯、梁、石门,以此疏通水路伐燕路线,但袁真攻克谯、梁之后,被阻拦在石门前,因此桓温想从水路北伐的想法落空。

四月,桓温派弟弟南中郎将桓冲与西中郎将袁真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与中旬在兖州集结全军,正准备继续向北挺进时,参军郗超说:路途遥远,汴水又浅,漕运恐怕难以运行。桓温不听,为了打通汴水,于六月进至南乡。之后,桓温派冠军将军毛虎生在巨野开凿了三百里水路,引汶水入清水再入黄河。桓温因此率领水军从清水进入黄河,前后绵延数百里。

郗超此时又建议桓温:从清水到黄河,逆流而上,路途遥远,运输艰难。一旦敌军坚守不出,粮草断绝后,就地取粮也不可能,那么我军到那时就会十分危险。不如率领主力,由陆路直奔邺城,敌人如果畏惧您的威名,就会望风而逃,如果出城迎战,正符合我们的心意。就算敌人坚守城池,盛夏之季也很难坚守,而易水以南的百姓得知官军到来后,一定会前来投奔。我知道桓公你一向稳重,认为此计过于锐利。如果保守进攻,则应该屯兵阿济,然后等粮草物资运至前线充足后,等到来年夏季再进攻也可以。如果连军北上,进攻无法速战,退兵又会损失,敌人就会借此拖延时日,等到秋冬之际,水运艰难,天气寒冷,我军将士又没有御寒衣物,那么形势对我方就会很不利。

郗超分析了一大堆,桓温依旧没有听从,派邓遐、朱序为先锋,桓温率大军断后,水陆并进向北进军。

燕帝慕容暐得知桓温北伐的消息后,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率步骑两万迎敌,双方在黄墟(河南民权)交战,慕容厉大败。看到燕军失利,燕高平太守徐翻举郡投降于晋军。接着,晋军又击败了燕将领傅颜,大败援军慕容臧。连战连败,慕容暐急忙派遣常侍李凤向前秦求救。

七月,桓温率军抵达至武阳,前言原兖州刺史孙元其起兵响应。当桓温进军至枋头时,慕容暐大惊,想要逃往和龙。吴王慕容垂阻拦道:”臣请出击,弱败,再走不迟。“于是,慕容暐任命慕容垂为南讨大都督,率军五万迎击桓温。

当慕容暐的时节抵达长安后,提出以虎牢为交换,请求前秦出兵。苻坚召集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当年桓温进军灞上,燕军没有动作,如今桓温伐燕,我们也不应该有动作。只有王猛暗中劝苻坚出兵,他说:燕军虽强,但并不是桓温的对手,若桓温击败前言,那么陛下的大业将会就此失去。不如出兵与燕合力击退桓温,然后趁燕疲惫而取之。同年八月,苻坚派苟池、邓羌率骑兵两万,自洛阳进入颍川地区。

在慕容垂率军出征时,前燕太傅封孚就问司徒左长史的申胤:晋军实力强劲,为何却驻守高岸,不主动进攻呢?申胤的回答可以说是切中的桓温的缺点,他说:按照晋军的声势,本应该战胜我军,但晋室衰弱,桓温专权,晋臣不可能让桓温成功,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拦桓温北伐。而桓温作战谨慎,不善应付突发事件。如今,桓温不利用优势继续推进,反而坚守不住选择观望,一旦粮草中断,必定不战而退。

慕容垂自邺城南下,以悉罗腾为前锋,又遣范阳王司马德率轻骑袭扰桓温后方。而桓温以燕降将段思为向导缓慢前进,当两军在黎阳一带交战后,段思被悉罗腾生擒,桓温又以原后赵将领李述为向导,结果又被引军击杀。两次失败,晋军士气受挫。

九月,燕范阳王司马德率军抵达石门,截断了桓温的退路。豫州刺史李邽也派兵袭扰桓温粮道。接着,慕容德派慕容宙率领一千骑兵为前锋,当慕容宙与晋军相遇时,用二百骑兵佯攻,假装不敌,待晋军追击时,八百骑兵分成三部伏击,大败晋军。

桓温数战失利,粮道断绝,又听说前秦援军将至,就烧毁船只,抛弃轴重,命毛虎生占据东燕,掩护大军,自己则率军自陆路撤退。

桓温自东燕出发,过仓垣,经陈留,急退七百里,途中为防止燕军在河流上投毒,均凿井取水。前燕将领纷纷召集追击,慕容垂阻拦道:不可,虽然桓温败退,但必定以精锐为后,严设警戒。我们应该缓慢追击,待晋军疲软时再进攻。

数天之后,桓温退至襄邑时,慕容德早已率领四千骑兵埋伏在襄邑东涧之中,等待桓温军至,与慕容垂前后夹击,大败桓温,斩首三万余。然后,前秦将领苟池又在谯截击,又斩首一万余。直到十月,桓温才撤退到山阳。

大战之后,桓温将失败归于袁真,上表免除了袁真的官职。袁真不服,上书历数桓温罪状,但朝廷畏惧桓温权势,没有反应。袁真直接占据寿春,投降前燕。

而慕容垂因为击败桓温,声威大振,遭到了燕帝的猜忌,慕容垂被迫投降前秦。

结语

纵观桓温两次北伐之战,均败在谨慎。在伐秦时,桓温驻军灞上,以粮草不济停滞不前,想要就地取粮,又被前秦坚清壁野所阻。如果在抵达白鹿原时,借胜利之势,趁前秦在长安一带防御为稳时迅速出击,或许能够占领长安。在伐燕时,当时东晋在河南尚有范围,有着基本的战略基地,已经具备了取胜条件。但与之前一样,桓温的所有行动无不是为了加强自己权势,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兵临敌国不进,有歼敌良机而不利用,看似谨慎,实际上是另有所图。而在伐燕最初,他不敢采用郗超之计,渡过黄河后徘徊于黄河高岸而不进,既失去了晋军锐气,又给了前燕准备的时间。

按照《晋书》所言,当时东晋,武将早已兼统地方政务,桓温掌握军政大权后,有篡位之心,为了积累声望,故而两次率军北伐。但又害怕失败而损失名望,所以慎之又慎,这也是为什么郗超建议的计策桓温不采纳的原因。而两次失败也均以此故。

而慕容垂迎击桓温,战术运用十分得当,一面正面迎敌,一面分军袭击石门,截断桓温退路及粮道。而在追击之时,慕容垂没有选择立刻追击,而是选择在桓温即将以为撤退成功之时,士兵松懈之际在发动进攻,而桓温所留精锐掩护之兵马,也被慕容垂巧妙战术所击败。故传言慕容垂有大才,非虚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