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向中国南方溯源

作者:林坚来源:林间正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能局限于中原一带,而应向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溯源;时间上不能局限于年,而应向更早溯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力图揭示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这一项目从年的预研究启动,到年底第二阶段结束。-年,由科技部批复,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依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年-前年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研究重点是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六大遗址年代先后衔接,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年到前年,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是,这一工程完全忽视了更早时期在中国南方出现的人类起源线索和城址遗迹。中华文明历史远远不止五千年!为此,在时间上必须放到更早时期,在空间上应从中国南方去溯源!人类起源的中华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亚洲发现的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的化石猛增,尤其是滇中高原发现最为丰富,它们的地层年代为万-万年前。滇中高原、长江流域发现了许多猿类化石,包括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南方古猿等,基本系列为:开远腊玛古猿、禄丰腊玛古猿、蝴蝶古猿、东方人、巫山人、元谋人及其以后的各个时代的古人类。从武陵山向北至巫山、大巴山、秦岭、华山一带,从万年前起就是中国远古人类迁徙活动的枢纽地带。在中华大地上发现的人类起源进化链:猿人阶段:开远腊玛古猿(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万年前)——保山古猿、蝴蝶古猿(万年前)——八公山古猿(万年前)直立人阶段:东方人(万年前)——巫山人(万年前)——云南元谋人(万年前)——陕西蓝田人(万年前)——湖北郧县人(万年前)——陈家窝人(万年前)——北京人(50万年前)早期智人阶段:南京汤山人(35万年前)——金牛山人(28万年前)——和县人(25万年前)——贵州桐梓人(24万年前)——陕西大荔人(20万年前)——湖北长阳人(15万年前)——重庆奉节人(14万年前)——广东马坝人(13万年前)——山西丁村人(12万年前)——山西许家窑人、云南丽江人、北京周口店附近的新洞人(10万年前)晚期智人阶段:官渡人(8万年前)——广西柳江人(7万年前)——西畴人、昆明人(5万年前)——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人(4万年前)——台南左镇人(3万-2万年前)——四川资阳人(2万年前)——山顶洞人(1.8万年前)——河梁人(1.4万年前)——兴义人(1.2万年前)——东胡林人(1万年前)——等等中华文明早期流变中华文明起源很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2.25万年-1.85万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陶器和人工编织物等。广东英德牛澜河遗址,距今1.1万年-0.8万年,粳稻和籼稻的植硅石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最早的水稻遗存。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距今1.13万年-0.9万年,有野生稻和栽培稻遗存,烧制出的陶器已带条纹和绳纹。浙江上山遗址位于浙中盆地,发现了上万年的陶器和栽培稻,体现了农耕文明从长江中游向下游周边扩散的趋势。湖南澧县的彭头山和八十垱遗址遗址,距今八九千年间。大量史料表明:中华先祖从2万年前左右就开始向全球开拓,到1年-0年前的伏羲、神农时代,中华文明和人种几乎遍及全球。山顶洞人的体质特色与今日的蒙古人种相近,是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等的共同祖先。中华南方稻作文明在1万年前就向东向南传播。一支向东南亚、东北亚(朝鲜、日本)发展,向东通过白令海峡或天之浮桥岛(千岛群岛)或洋流,到美洲开拓文明;另一支向南亚进入印度河谷,产生了印度最早的文明,再向西发展,由伊朗高原扩散至地中海沿岸。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产生了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的制陶技术、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图腾崇拜、生产生活习俗等都与中华文明有着内在联系。长江流域除上万年的水稻农耕文明外,从八九千年前到四五千年前的稻作遗存有七八十处,绝大多数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黄河流域的河北磁山遗址发现有堆积的粟灰,修正了以往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的说法。古彝语是从距今约年前至约4年前中国各民族、部族使用的公共语言。距今年前的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出现了“日”“月”“X”“#∞▽△”等多种字符,其中“X”字符是在女巫佩戴的石牌饰物上发现的,修正了西方学者认为距今约年前的西亚哈拉夫女神像肩头符号“X”是“世界第一字”的说法。“X”形符号后来演变为“左右旋”——“卐”(万)符号,在中国和世界的原始宗教、艺术中辗转流行。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甲骨刻画文字,表明中国文字在0年前开始出现,比古巴比伦楔形文字(距今年前)、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年前)早约0年。中华古天文历法发端于2万年前,到1.5万年前已产生伏羲八卦观测天文的初步知识,1万年前已有十八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等早期历法。“世界第一字”“X”就源于中华古天文学中的“阴阳交午图”。中华先民长期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总结出月亮七天一大变的天文现象,用金木水火土加上太阳、月亮来命名七天,演变成“星期制”:星期天(太阳日)、星期一(月亮日)、星期二(火星日)、星期三(水星日)、星期四(木星日)、星期五(金星日)、星期六(土星日)。中华古天文历法是后来的太阳历、太阴历(阴历)、农历(阴阳历)并由此带到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美洲的类似的历法的总来源。距今约1.8万年前的湖南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带甬道的“T”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是“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距今00-0年前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有立柱建筑遗迹,说明这里的部族已经有了空间结构观念和进行空间结构设计、建造的能力,这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种基础。距今年前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占地亩(约15万平方米),曾经四次筑城,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祭祀区,有4座城门,由护城河、城墙、城门、水门、旱门、十字街道、卵石大道、木桥、桥头堡、排水系统、防洪堤等组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功能最全的城市和港口。这里的护城河距今5年,是中国已发现在最早的人造护城河。城头山遗址还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船舵、中国最早的烧制砖。砖瓦的发明和应用,可能是南方民族北迁至中原地区后,把这种工艺传给了黄河流域的民族,时间当在文献中的炎帝至五帝时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糯民如彝族、巴人、百越民族等,死后有船棺水葬、船棺土葬、船棺悬葬等方式。中国铜石并用的时代上限在0年前左右。距今0年前的长江流域的重金属冶炼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公元前年左右的铜片和铜管。中华文明大约在距今年迈进青铜时代。距今年前的四川三星堆的青铜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年甘肃东乡县马家窑类型地层出土的距今年前的铜刀,是迄今所知较早的人工冶炼的青铜器。湖北大冶铜绿山、阳新港下,江西铜岭,安徽铜陵有几千年前大型铜矿遗址,长江流域出土的青铜器精美绝伦,比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时代要早,说明商周时期中原王朝青铜礼器来源于长江流域。中国上古时期就注重祭祀。距今约0年前的湖南高庙遗址的大型原始祭祀场,面积达0平方米;墓中出土祭祀用品玉钺,妇女装饰用品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古代“通天”“灵台”“封禅台”意识一脉相承。“金字塔”是先民祭拜天地祖宗、举行葬礼的神圣工程。距今四五千年的浙江良渚遗址有一百多座被称为“土筑金字塔”的高台土墩。余杭莫角山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中有3万平方米可能是包括宫殿、广场等的巨型建筑。埃及金字塔从时间上晚于良渚祭坛。总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能局限于中原一带,而应向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溯源;时间上不能局限于公元前年,而应向更早溯源。(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人大学报编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