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初,省委决定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市代管,大西安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以来,伴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出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获批,西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推进西咸一体化、扩大西安市行政区划和调整中心市区行政区划,解决行政区和开发区的矛盾的各种意见浮出水面,特别是关于碑林、莲湖、新城老城三区合并为一个区的呼声很高,据媒报道,甚至有人为新合并的区取好了新的名称,有的建议叫“皇城区”,有的建议叫“唐城区”。据说市政府为此已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由一位领导主持已开始实质性推进。对此,我也有一些看法,特别是对城三区合并为一个区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供省、市政府决策部门和学界以及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们参考。
关于西安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于西安市市域行政区划的调整;第二个层次是关于西安市辖区内包括城三区在内的城七区的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
一、关于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过去不能说,也不让说,但是,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西安市的行政区划远的不说,自年设市以来一直都是在变动的,无非是有的时期变化快一点,有的时期变化慢一点而已。西安市设市90年来,行政区划大致有九次较大变动:年设市时的区划、年撤市时的行政管理、年-年西京市筹备委员会时期节制范围、年-年的行政区划范围、年的行政区划范围、年-年的行政区划范围、年-年行政区划范围、年-年的行政区域范围、年以来的行政区划范围。
从西安市自秦汉以来的古代城市和近现代设市以来,90年城市区划的变迁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是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行政区划的变动是正常的,长期不变动反而是不正常的。当然作为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行政区划的变动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关于大西安的发展和西安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目前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只有扩大西安的行政区划,把咸阳划进来,把人口规模做大就可以和武汉、成都比拼了,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城市是一个聚集区域、城市经济是一个高度聚集的经济,城市的实力和规模主要靠内在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靠外延规模的扩大。但是,伴随着城市规模和实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扩展也是必然的,但应当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从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行政区划管辖范围来看、西安大致属于居中位置。
从西安来说,最近一次的行政区划调整是年,至今已经34年了。三十多年来,西安的建成区规模、人口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建成区规模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多万人增加到多万人;经济规模约增长了倍!从国务院批准的《关天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对建设大西安的要求来看、从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来看、从带动关中和陕西、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从和国内同类大城市的规模比较来看,适当的扩大西安市的行政区划势在必行。
因此,我是同意适当扩大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其目的在于适应大西安的建设发展需要,而不是和别人简单的比拼规模和人口。我的具体意见是:
第一种方案,先把关中环线兴平以东地区的兴平、咸阳市区(秦都、渭城)、泾阳、三原和富平六区县划给西安市管辖或代管,以适应西安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军民产业融合的统筹和中心城市及卫星城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二种方案,从西安作为一个副省级特大城市来说,充分利用城市的实力和地望(城市品牌效应),也有责任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在目前这种行政管理和财政体制下,不是一个行政单元是很难做到融合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大西安地区大部分区县(渭南市区除外)划归西安市管辖和代管也是可以考虑的。比如杨凌,目前单独设市还有困难,若划给西安管辖或者代管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农科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虽然对西安未必有利。因为扩大城市郊区对城市本身来说也是双刃剑,不都是有利的,但从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效应来看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在大西安的建设和行政区划的调整中那种怕失去自己的地盘,力图保持自己局部利益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到头来不但影响了大西安的建设发展,而且也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二、关于城七区的行政区划调整问题
(一)城市的中心市区是一个动态的的概念,是伴随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变化的。西安的中心市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旧中国西安的城市中心主要是指城墙以内和“四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指“城三区”。改革开放之后这四十年城市发展较快,市区扩张迅速,上个世纪末主要是指“城六区”,从“十二五”开始,市政府明确大西安的中心市区由原来的城六区加上长安区,扩大为城七区。这是正确的,符合目前西安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现在看来,无论是从大西安范围来看还是从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来看,目前大西安的中心市区界定为城七区是符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至于有的规划把咸阳市区也划进大西安中心市区(主城区)目前还是比较勉强的。咸阳市区现在只能算作是大西安的副中心。加快建设大西安的中心市区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调整城七区行政区划无疑是一项极为迫切、重要的工作。这既是加快大西安中心市区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西安城市管理的需要,是市政府和市长的四大职责之一(城市政府和市长的四大职责是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
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变动来看,城七区和各区县的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三区和各郊区县的划分是当时城乡分离二元结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西安城市建城区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已从解放初期的13.2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多平方公里和万城市人口;城市道路骨干路网已基本形成,城三区变为城七区,在城乡分离时期形成的城三区和现在城七区的区划已严重不适应目前西安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二)城七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
1.调整原则
(1)鉴于民政部对于新增设行政区管理很严,因此,区划调整原则上应采取总数量不变,增设新行政区和撤并老行政区同步。
(2)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已形成的城市主干道和标志明显的河流等为界线。
(3)有利于城市行政管理,有利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办事方便。
(4)在目前西安的行政区划、人口规模没有过大的变化情况下,市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应以微调为主。
2.关于城三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意见
(1)将莲湖、碑林、新城区老“城三区”撤并为二个区。“城三区”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分离管理的产物,伴随着城市发展和扩大,特别是城市骨干路网的形成,已不适应现在城市管理的需要,亟待撤并。建议南北以二环路为界,东以产灞河为界,西以西三环为界,中间以南北大街和长安路、未央路为界,将这一城市核心区域分设为二个城区:东为大明宫区(或为万年区、咸宁区)、西仍为莲湖区。合并后腾出来一个区的建制,可以考虑将西咸新区的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合并为一个新的行政区,这个区的名称可以名为丰镐区。
(2)目前在大西安行政区划没有大的变动的情况下,城三区暂不合并,但各区的管辖范围应以已形成的城市干道为主做一些调整。
具体意见是:东以太华路、环城东路和太乙路为界,西以朱宏路、星火路、环城西路和太白路为界,南北以南北二环路为界,形成新的城三区。其中中间这个区的管辖范围涵盖了明城区和大明宫遗址,有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
(3)现在有一种意见认为把城三区合并为一个区,我认为在目前现阶段西安城市规模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因为若城三区合并为一个区,城市人口将达到两百万,占全市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过大。占城七区或城六区总人口的35%-45%以上。
西安市年各区县主要人口数据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人)
西安市.
新城区62.
碑林区65.
莲湖区73.
灞桥区64.
未央区70.
雁塔区.
阎良区29.
临潼区68.
长安区.
高陵区35.
蓝田县53.
周至县58.
户县54.
西咸新区98.78
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口径不一致,户籍人口为原西安口径,常住人口为现口径。
从表中可以看出年西安市城六区常住人口.63万人,户籍人口.62万人。城三区常住人口.91万人,城三区常住人口占城六区常住人口的43.62%;城三区户籍人口.62万人,城三区户籍人口占城六区户籍人口的45.63%。从表中可以看出年城七区常住人口.6万人,户籍人口.8万人。城三区常住人口占城七区常住人口35.77%;城三区户籍人口占城七区户籍人口35.72%。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年城六区加西咸新区常住人口为.41万人,城三区常住人口在城六区加西咸新区常住人口中占35.9%。
3.灞桥、未央、雁塔、长安四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意见
(1)灞桥区区划以产灞河为界,除将十里铺街办划归新城区外,其他辖区基本不变。
(2)未央区东以产灞河为界,西以咸阳交界处为界,北以渭河为界,南以北二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为界和西边以城市快速干道、陇海铁路为界。
(3)雁塔区和长安区南北以西部大道、航天大道为界.
(4)建议将西三环以西、陇海铁路以南,西汉高速以北包括长安区斗门、王寺、马王、高桥、未央区三桥、雁塔区鱼化寨街办在内的区域利用老城三区合并腾出来的一个区编制新设一个行政区,名称可叫做丰镐区。设立这个新行政区极为重要,有利于加强沣东、沣西二个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也有利于协调沣东、沣西开发区开发建设中的涉及地方政府、群众利益的关系,有利于支持西咸新区的建设。而且这一重大举措不但纠正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市大郊区分区时没有恢复阿房区所造成的失误,而且对未来西安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极为重要长远影响意义。
4.关于西咸新区和各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关于西咸新区和各大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各种意见说法很多,其中呼声比较高的意见是将西咸新区和其他大开发区适当合并后以西咸新区和各开发区现有的管辖范围作为新的行政区,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1)关于西咸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西咸新区虽然人口近百万,但面积过大,高达平方公里,不宜单独设立行政区,更不应该设立所谓正厅级行政区,因为西安市辖区是副厅级行政级别。若要设区也应以渭河为界,设立两个行政区:南为丰镐区,北为泾渭区。而且渭北三个新城若要合并设立一个行政区还要充分考虑泾阳和咸阳市区的行政区划调整问题,因为泾阳县城现归泾河新城管,咸阳渭城区管辖范围已经很小了。
(2)关于高新、经开、曲江、浐灞等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西安最近一些年来的发展是以开发区为主导来推动的,俗称“板块经济”,我给这种发展模式取了一个规范性的学术名称:开发区主导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西安最近二十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绩很大,功不可没。据统计,西安市大大小小的开发区约有三十多个,其中市属的规模较大的开发区有七家,简称“四区一港两基地”。现在有不少人呼吁将市直属的七大开发区适当合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新的行政区,并命名为“高新区、浐灞区、港务区”等。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行政区的设立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目的的,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行政区的名称也是综合考虑地域的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来确定的。而开发区则不一样。开发区的设立侧重于为某一片区的开发建设为目的而设立的,和行政区的设立目的有本质的不同。为此,目前不宜把开发区改为行政区,从而使之固化。
附录:
现将我年写的一篇有关城三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文章和年写的一篇城七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文章附后,以供参考。这两篇文章当时都曾报送省、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1.西安市城三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皇城区的保护与发展
2.调整城七区行政区划加快大西安中心市区建设步伐
西安市城三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与皇城区的保护与发展
王圣学
一、西安城三区行政区划的历史与现状
(一)西安城三区行政区划的形成
年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25日,市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为西北大区和中央直辖市。市区的行政区划沿用解放前12个区的建制,成立了12个区人民政府。年9月,西安划归陕西省管辖,同时,将原有12个区调整为9个区:原一、二七区组成碑林区;原四、五区和十区的六乡组成新城区;原三、六区组成莲湖区;原长安县灞桥区和狄寨区一部分组成灞桥区;原长安县滨渭区和长安县三桥区一部分组成草滩区;原八、十一区组成未央区;原九区和长安县一部分组成雁塔区;原十二区和长安县的8个乡组成阿房区;原十区(除六区)组成长安区。年5月,撤销长乐区和未央两区,将草滩区更名为未央区,全市共管辖新城、莲湖、碑林、雁塔、阿房、灞桥、未央七区,其中碑林、莲湖、新城三个区为城区。
(二)城三区行政区划的演变
在大跃进时期扩大城市规模的背景下,年10月将长安、临潼、蓝田、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随后,又于年5月将7个区并为4个区,即撤销新城、碑林、莲湖城三区建制,分别划归雁塔、阿房、未央、灞桥4区管辖,全市行政区划成为4区4县。在年至年三年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为了缩小城市规模,减少城市负担,1年8月又将蓝田、临潼划归渭南专区;将户县划归咸阳专区,后又于年4月恢复碑林、新城、莲湖城三区建制。当时西安市辖7区1县,即阿房、雁塔、未央、灞桥、碑林、莲湖、新城区和长安县。
年9月,在强化城乡分离的背景下,撤销了阿房、雁塔、灞桥、未央4区,合并成为一个大郊区建制。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成立阎良区,同时将咸阳市划归西安市管辖。年10月又将咸阳市复归咸阳地区管辖。年文化革命初期,曾将4个区更名:新城区为东风区、碑林区为向阳区、莲湖区为红卫区、阎良区为东红区,年4月均又恢复原名。
改革开放初期,年2月撤销了郊区建制,分设为灞桥、未央、雁塔3个郊区。西安市仍辖7区1县。年10月,在强化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周至、户县、高陵、临潼、蓝田5县划归西安市。后长安、临潼又撤县设区,自此,西安市辖9区4县,即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长安和临潼区,以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县。
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变动来看,城三区和各区县的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三区和各郊区的划分是当时城乡分离二元结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多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西安城市建成区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已从解放初期的13.2平方公里、39万人口发展到现在多平方公里和多万城市人口;城市道路骨干路网已基本形成,城三区变为城六区,在城乡分离时期形成的城三区的行政区划已严重不适应目前西安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皇城区保护发展的需要(图1)。
二、皇城区的发展定位应当明确
西安老城区又称为明城区或皇城区,即一环以内的老城区,是在隋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向北和向东扩展了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而形成的,是中国和全世界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堡。因此,皇城区作为西安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西安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著名的世界文化遗存,其发展定位应当从现在的行政中心、商务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教卫生中心即现在承担的西安CBD功能按市政府通过的“皇城复兴规划”的要求逐步转变为千年古都古城堡,以旅游、文化和商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三、影响皇城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行政区划分割
皇城区目前由莲湖、碑林、新城三个行政区和城墙管委会分而治之,造成了各行政区之间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规划建设的重点各异、力度不同、政策不一,不利于保护和发展皇城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空间形象。因此,皇城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整合,从而减少资源的过度分割和重复消耗,以促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流动,发挥更大效益,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这一任务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皇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二)过于集中的城市中心功能
皇城区内面积狭小,城墙内不到11平方公里的区域里集中了行政、商贸、金融、文教、医疗卫生等多重城市中心功能。一方面,现代化的中心城区与皇城区相重叠,削弱了西安作为历史名城文化古都的形象;另一方面,过于密集的布局使得皇城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交通拥挤、住宅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制约了西安的城市发展活力。
(三)缺乏有特色的街区
近年来,顺城巷改造、西大街改造、骡马市步行街建设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古城风貌的作用,但是整体看来,皇城区的历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三学街、书院门等四条特色街区与北京的潘家园、西单、前门,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等著名古城街区还有很大差距,仍未成为西安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对策和建议
(一)调整“城三区”行政区划,理顺皇城区管理体制
因城市的发展,城三区的行政区划应当以已形成的城市干道为基础进行调整,为理顺皇城区的管理体制创造条件。现在城市道路主要干道和三环路基本建成,所以应当重新划分市区的行政区划,特别是要调整城三区的行政区划(各区管的面积过小,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流量过大,不利于皇城区的保护与发展)。
(二)城三区行政区划几种调整方案意见
1、三个区合并为二个区。即以城三区现在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未央路、南北大街、长安路为界,分为两个区。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分割了皇城区,而且会有一个区级机构的去处问题。原设想在西郊以长安区北部四乡镇和未央区三桥、雁塔区鱼化街办为基础设一个新行政区(恢复阿房区或叫丰镐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因沣渭新区的设立(沣渭新区是一个兼有政府职能的开发区),这个方案已没有必要和可能。(图2)
2、以一环路内近14平方公里老城区单独设区,另外二个区分别在东西二侧。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三个区设置不动,但老城区面积过小(图3)。
3、南北以二环路为边界,东以浐河为界,西以西三环为界,将这一区域一分为三,即东边以太华路、环东路、太乙路为界;西边以朱宏路、环西路、太白路为界,分别由三个区管辖。其中,中间这个区统管皇城区和大明宫遗址区,可以定名为皇城区。
这个方案将彻底解决皇城区包括大明宫遗址区分而治之的问题,有利于皇城区的行政管理;有利于皇城复兴计划的实施;而且三个区都存在,不会出现北京因城四区合并,“没有了文(崇文区)武(宣武区),只剩东(城)西(城)”的问题(图4)。
(三)搬迁建议
坚决迁出在老城区的所有省、市、区行政机关和过多的文化、教育、医疗机构,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为“皇城复兴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1、老城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密度过大,行驶汽车过多,建筑风格杂乱无章,这都和政府行政机构过于集中、汽车过多、来政府办事的人流量过大,以及学校、医院等资源过于集中有关。现在,市级机关已搬迁在即,但这还不
够;老城区省级机关也应当外迁,三个区的机关也应当从老城中迁出。
2、建议省政府和省政协等省级机关搬到西郊沣渭新区。因为这里是省政府主导的大西安的新市区,而且昆明池也将在“十二五”期间恢复重建,规模比曲江池要大得多,那里将来是个办公、居住的好去处。(图5)
3、三个区政府也应从老城区搬出,搬到调整后的新区域内,这样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有利于皇城复兴规划的实施。
4、除省市区行政机关应当迁出外,现在老城区过多医院也应当有计划的逐步迁出。医院和高质量中小学比较少的北郊、西郊、和新市区、长安新区和高陵新工业区去。如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二院可整体搬迁到南郊长安区政府附近的大学城;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应整体迁建到四郊新市区。
(四)打造特色街区
皇城区要以旅游文化、商贸为主导产业,仅靠城墙、城楼、钟鼓楼、碑林、城隍庙这些人文历史景点是远远不够的,要吸引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到皇城区旅游观光购物,还需要在打造特色街区上下工夫,使这些街区的文化特色、商品业态都能像北京的潘家园、西单、前门,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等大城市的街区那样有名、有特色,才能达到游人如织,流连忘返的目的。
作者单位:王圣学,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
注:这篇文章写于年,曾作为建议提供给省决咨委,刊登在年3月7日《决策咨询建议》第21期上;还曾公开发表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安房地产发展报告》上,还曾制作过PPT,在一些单位作过演讲。
一、必要性和可能性
建设大西安,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是主体。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首先是要加快大西安中心市区的建设步伐,把中心市区做强做大,这样才有能力带动关中,带动陕西,才能够发展成为带动西北和西部的大中心城市。
城市的中心市区是一个动态的的概念,是伴随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变化的。西安的中心市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旧中国西安的城市中心主要是指城墙以内和“四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指“城三区”。改革开放之后这三十多年城市发展较快,市区扩张迅速,上个世纪末主要是指“城六区”,从“十二五”开始,市政府明确大西安的中心市区由原来的城六区加上长安区,扩大为城七区。这是正确的,符合目前西安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现在看来,无论是从大西安范围来看还是从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来看,目前大西安的中心市区界定为城七区是符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至于有的规划把咸阳市区也划进大西安中心市区(主城区)目前还是比较勉强的。咸阳市区现在只能算作是大西安的副中心。
加快建设大西安的中心市区要做的事情很多,但调整城七区行政区划无疑是一项极为迫切、重要的工作。这既是加快大西安中心市区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西安城市管理的需要,是市政府和市长的四大职责之一(城市政府和市长的四大职责是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市政府去年以来一直在抓城市精细化管理,最近主要领导还带队到上海等地考察、学习,这是非常必要的。
大西安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分市域外和市域内二大部分。市域外即西安地区乃至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其主导权在省政府,西安市管不了。大西安行政区划调整的难点在西咸二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安在全省城镇体系中首位度过高,综合实力相对省内其他城市过强,因而大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调整目前是没有可能的。十多年来我曾在很多会议和场合说过这样的话:“根据近代以来省市关系的经验,只要陕西不分省,西安就很难直辖;只要西安不直辖,咸阳就别想并进来。”现在我仍坚持这样的看法。因此,在大西安的建设和发展中,西咸二市和省政府的关系调整主要应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划,在行政区划不改变的条件下,以区域合作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为主,使大家都能在发展中得到好处,各得其所,而不是谁吃掉谁,这样才能行得通。
既然大西安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目前没有可能,或者说难度很大,因而我们先不去考虑。但在西安市区划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管理的需要,对所属城区行政区划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应该是可以的,也是能行得通的。
为什么要急于调整西安城七区的行政区划呢?一是加强中心市区城市管理,减少各城区之间因区划犬牙交错,矛盾纠纷不断,影响了城市管理的需要;二是为解决目前由沣东新城管委会代市政府托管西郊地区长安、未央、户县六街办、乡镇,不利于西郊地区的行政管理和沣东、沣西新区开发建设的发展的需要。
二、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历史和现状
(一)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形成
年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25日,市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市为西北大区和中央直辖市。市区的行政区划沿用解放前12个区的建制,成立了12个区人民政府。年9月,西安划归陕西省管辖,同时,将原有12个区调整为9个区:原一、二七区组成碑林区;原四、五区和十区的六乡组成新城区;原三、六区组成莲湖区;原长安县灞桥区和狄寨区一部分组成灞桥区;原长安县渭滨区和长安县三桥区一部分组成草滩区;原八、十一区组成未央区;原九区和长安县一部分组成雁塔区;原十二区和长安县的八个乡组成阿房区;原十区(除六区)组成长乐区。年5月,撤销长乐区和未央两区,将草滩区更名为未央区,全市共管辖新城、莲湖、碑林、雁塔、阿房、灞桥、未央七区,其中碑林、莲湖、新城三个区为城区。
(二)西安市行政区划的演变
在大跃进时期扩大城市规模的背景下,年10月将长安、临潼、蓝田、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随后,又于年5月将七个区并为4个区,即撤销新城、碑林、莲湖城三区建制,分别划归雁塔、阿房、未央、灞桥4区管辖,全市行政区划分成为4区4县。在年至年三年自然灾害严重的困难时期,根据中央指示,为了缩小城市规模,减少城市负担,1年8月又将蓝田、临潼划归渭南专区;将户县划归咸阳专区,后又于年4月恢复碑林、新城、莲湖城三区建制。当时西安市辖7区1县,即阿房、雁塔、未央、灞桥、碑林、莲湖、新城区和长安县。
年9月,在强化城乡分离的背景下,撤销了阿房、雁塔、灞桥、未央4区,合并成为一个大郊区建制。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成立阎良区,同时将咸阳市划归西安市管辖。年10月又将咸阳市复归咸阳地区管辖。年文化革命初期,曾将4个区更名:新城区为东风区、碑林区为向阳区、莲湖区为红卫区、阎良区为东红区,年4月均又恢复原名。
改革开放初期,年2月撤消了郊区建制,分设为灞桥、未央、雁塔三个郊区。西安市仍辖7区1县。年10月,在强化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周至、户县、高陵、临潼、蓝田5县划归西安市。后长安、临潼又撤县设区,自此,西安市辖9区4县,即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长安和临潼区以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县。
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变动来看,城七区和各区县的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三区和各郊区县的划分是当时城乡分离二元结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西安城市建成区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已从解放初期的13.2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多平方公里和多万城市人口;城市道路骨干路网已基本形成,城三区变为城七区,在城乡分离时期形成的城七区的现在区划已严重不适应目前西安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三、城七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
(一)调整原则
1、鉴于民政部对于新增设行政区管理很严,因此,区划调整原则上应采取总数量不变,增设新行政区和撤并老行政区同步。
2、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已形成的城市主干道和标志明显的河流等为界线。
3、有利于城市行政管理,有利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办事方便。
(二)具体调整方案
1、将莲湖、碑林、新城区老“城三区”撤并为二个区。“城三区”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分离管理的产物,伴随着城市发展和扩大,特别是城市骨干路网的形成,已不适应现在城市管理的需要,亟待撤并。建议南北以二环路为界,东以浐河为界,西以西三环为界,中间以南北大街和长安路、未央路为界,将这一城市核心区域分设为二个城区:东为新城区(名称建议改为大明宫区,全国城市叫新城区的区太多)、西仍为莲湖区。
2、灞桥区区划以浐河为界,除将十里铺街办划归新城区外,其他辖区基本不变。
3.未央区东以产灞河为界,西以咸阳交界处为界,北以渭河为界,南以北二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为界和西边以城市快速干道、陇海铁路为界。
4、雁塔区和长安区南北以西部大道、航天大道为界.
5、建议将西三环以西、陇海铁路以南,西汉高速以北包括长安区斗门、王寺、马王、高桥、未央区三桥、雁塔区鱼化寨街办在内的区域利用老城三区合并腾出来的一个区(碑林区)编制新设一个行政区,名称可叫做丰镐区。设立这个新行政区极为重要,既可解决目前由沣东新城管委会托管这几个街办的名不正、言不顺局面;而且有利于加强沣东、沣西二个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也有利于协调沣东、沣西开发区开发建设中的涉及地方政府、群众利益的关系,有利于支持西咸新区的建设。而且这一重大举措不但纠正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市大郊区分区时没有恢复阿房区所造成的失误,而且对未来西安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极为重要长远影响意义(最近有人呼吁将西咸新区独立设市),希望这个建议能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6、碑林区改建为丰镐区后,为支援新行政区建设,保持区级财政的稳定,可考虑将碑林区原来所管老城区街办行政关系保留至少五年,以便新行政区有个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
年5月20日
注:此文原为给西安市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提交的建议,编入《年西安市政府专家决策咨询成果集》,并在市政府主办的《经济观察》(年第4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