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11)
王维《送别》赏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送别》与前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在明代人顾可久、顾起经编辑注释的王维的集子里都题作“送别”,但所送别之人绝非同一人。所送之人不详为谁,因此也无法确定其写作的具体时期。尽管如此,有一点还是可以从诗中看比较清楚的:他所送之人是一位因官场不得志而希望去归隐山林的朋友。可能是因为王氏兄弟奉佛影响,王维诗文中多表现出归隐山林的志向,他做官后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进取心。特别是安史之乱中,王维被授伪职,唐军收复两京后,王维一度被囚,朝廷宽宥,不但免于刑罚,并且继续为官,但这时的他则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所以,从王维的一生来看,隐逸的生活一直都应是王维心目中的一个向往。
王维画像“下马饮君酒”,饮,在这里读去声,yìn,意思是“让……饮(水、酒等)”。“下马饮君酒”就是下了马,摆出酒来让朋友饮,与朋友饯行。“问君何所之”,就是你离开京城,要往何处去呢?两句平白如话,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听到当时诗人与朋友送别时的对话,看到当时场景一样。朋友的回答也十分直截了当:“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草书王维《送别》南山就是终南山,又名太乙、地肺、中南、周南等,西起陕西周至县秦岭主峰太白山南脊,东到蓝田,经西安南面约五十里。“陲”本为边境的意思,在这里指山际、山脚。终南山在唐代是诸多隐士乐于选择的隐居之地。有个成语大家一定十分熟悉:“终南捷径”。卢藏用中进士后,为了沽名钓誉,曾隐居终南山,后得到朝廷以高士名召而出仕。道士司马承祯被召,不愿做官而归还以前的隐居处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司马承祯回答说:“在我看来,乃仕宦之捷径耳!”卢未出仕前,前修过辟谷、练气之术,“颇有高尚之致”。但做官后,攀附权要,骄奢淫逸,最终被流放岭南。除了这个著名的典故外,前面我们谈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时也说过,斛斯山人隐居的地方也是在终南山。王维也曾和朋友祖六、贾生、裴迪、崔兴宗等一同隐居过终南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可见,终南山对于王维来说,那的确是一个适于隐居的好去处。所以,当他听朋友说要“归卧南山陲”时,便欣然赞同,脱口而出“但去莫复问”。既然官场不得意,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白云无尽时”,你看那山间的白云,闲静飘忽,似永无休止,那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闲适与永恒吗?所以清代学者沈德潜评这首诗说:“白云无尽,足以自乐,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卷一)王维的诗似乎对云情有独钟,他的诗作中写云的不啻百余次,毕竟王流传至今的诗尚不足首。尤其他的山水田园诗作。如:“行到水穷处,坐处云起时”;“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等等。从前面所举的诗句可以看出,王维笔下的“云”,或是闲适的象征,或是幽远的象征,这两者恰与隐逸的情怀相切合。像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山气即山间的云雾,既在山间,一定深邃而幽远;“无心”即无所用心,无所用心自然闲适,所以后来隐居者便有了一个“闲云野鹤”的雅称。
白云无尽时(国画)读这首诗时,我常有这样一个想法,诗人所送之人,很像就是诗人自己,即一个仕途的自我,送一个出世的自我归山。王维的一生,除了因陷安史叛军而被授伪官而险些被朝廷治罪外,一生并无太大的仕途波折,但也没有太多的政治作为,好像也没有太强烈的政治意愿。如果我们细读王维的作品,会发现他决非一个没有政治理想的人,不然何必交结宁王这样的显贵呢?又何必要参加进士科考试呢?他在《不遇咏》中就明确地表达过自己的人生理想:“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只是因为他性格决定了他不强烈地追求与斗争罢了。所以当他在仕途上遇到不如意时,往往选择逃避。他有一首骚体诗《送友人归山歌》,里面几句便很好地描述这种心态:“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这首诗也应这种心理的显露:之所以不能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文章因思想深邃而曲高和寡,因为自己的所持道行难为一般世俗之人所理解且特立独行。这难道是自己的过失?所以他理想的选择便是像祝鸡翁一样,远离这不理解自己的俗世,宁愿抱犊入山垦植自给。但眷恋世情的心理还不能完全放下,毕竟留在朝廷还是有实现抱负的一线希望的。
国画《白云无尽时》唐代的政治相对清明,沿用并发展了隋朝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打破了原有的士族门阀制度。这便使得广大文人看到了施展才干的莫大希望。但唐玄宗晚年的奢靡和政治倦怠,特别是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任用,文人实现政治理想的日趋艰难。唐肃宗即位后,这种局面不但没有好转,随着政治集团的斗争日趋残酷,大唐帝国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险恶,所以之后唐朝政坛再也没有产生过像姚崇、宋璟、张九龄这样的名相了。而王维恰是这个时期步入政坛的。于是,在王维的心里,始终纠结于两种选择:离开与留下。在大唐盛世的光辉之下,王维在隐与仕之间的彷徨,即如那个时代中“帝力于我何有哉”的闲适与从容,又似危机潜滋黯长过程中的谐波与震荡。所以,我说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政治流连者对归隐山林的洒脱与矛盾,是王维人生观中双重价值取向的愉悦的裂解。明代诗人钟惺评论此诗时说:“感慨寄托,尽此十字(指‘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心时’),蕴藉不觉。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唐诗归》卷八)正是对这种心理的体会。
王维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