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纷扬扬,远山近水一片银装素裹。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那些不畏风寒的林木在风雪中独自挺立。苍茫的大地在此时显得尤其沉寂。一只小船静静地停泊在宽阔的江面上,让人觉得格外寂寞。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正在船上顶着风雪安静地垂钓。是谁这么高雅而又孤独地傲然于尘世之中?难道真是那个客死异乡的柳宗元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一首《江雪》道尽了自己一生的沧桑,更是寄托了自己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的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的独立精神。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悲我独钓。好一个凌霜御风的柳河东,好一个绝世独立的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著名文学家。一生留下诗文六百余篇,其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宗大历八年(年),柳宗元出生于唐都长安。这时,韩愈已经出生五年,刘禹锡已经出生一年。后来柳宗元和这二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共同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并称“刘柳”。因官终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在北朝时,柳氏是一个著名的门阀士族,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的时候,柳氏家族在朝廷里依然势力显赫,仅唐高宗时代,柳家官居尚书省的就多达二十多人。但是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受到了武则天的打击和迫害,到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其家族已经衰落,曾祖和祖父都只做到县令一类的小官。其父柳镇,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在朝廷为官,但是官职一直都很低。
由于出生于这样的家族,柳宗元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振兴家族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此时的唐朝已经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社会弊端正在凸显。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知书达理之人,他们对少年柳宗元的影响很深。尤其是他母亲,可以说柳宗元长大后,身上所具备的那些良好道德品格都跟他母亲从小的教育有关。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生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聪明贤淑,很有见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在柳宗元小时候,经常教柳宗元背诵诗词歌赋,培养柳宗元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柳宗元的母亲勤俭持家,在避乱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子女。后来柳宗元因得罪奸佞,母亲也跟随柳宗元远走南荒,毫无怨言。正是母亲良好的品德,从小就对柳宗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后来柳宗元虽然远谪天涯,仍然保持着自己高尚的节操。
柳宗元的幼年是在都城长安度过的,所以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和社会危机都有着深刻的见闻和感受。在柳宗元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年),唐朝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少年时代的柳宗元亲身经历了这些藩镇割据的战火,对其以后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长大报效国家的念头。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一次次地处于这些动乱之中?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真正的太平盛世真的是少得可怜。悲哀的封建统治者,悲哀的古代文人,悲哀的过往岁月。
唐德宗贞元九年(年),时年二十岁的柳宗元参加了进士考试并且得中进士,和他一起中进士的还有他的终身挚友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中国古代,由进士出身进入仕途,是读书人最理想的出路和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唐代,进士及第的读书人还得经过吏部制科考试以后才能做官,正当柳宗元准备一展自己的抱负的时候,父亲柳镇却在这一年在长安病逝了。柳宗元由于服父丧,在三年之内不能参加制科考试,也不能去谋其他出路做官。贞元十二年(年),柳宗元服父丧期满,出任秘书省校书郎。两年后的贞元十四年(年),柳宗元中博学宏词科,被朝廷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这是个什么官呢?集贤殿是唐代设立的一个书院,掌管刊辑经籍,搜求佚书。集贤殿里设立学士和正字等官职,正字负责掌管编校典籍和刊正文字的工作。柳宗元被授集贤殿正字的时候二十六岁,从此他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和参与了政治。由于柳宗元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很快就成为当时文坛上有影响的人物,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这时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交往,这其中包括王叔文、韩愈、孟郊等唐代著名诗人。
三年后的贞元十七年(年),柳宗元调任京兆府蓝田县尉。陕西蓝田可是个好地方,这里盛产美玉,蓝田玉也是中国著名的玉石品种。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还在自己的诗中写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年后的贞元十九年(年),柳宗元又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三十一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柳宗元就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逐渐萌发了改革的愿望,以致后来成了王叔文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
贞元末年,权奸李实和保守派官僚郑为瑜等依靠德宗李适把持朝政,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柳宗元和王叔文等人看不惯朝廷里这些黑暗的现象,产生了改革朝政的强烈愿望,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以太子李诵为靠山,积极为太子继位作准备。贞元二十一年(年)正月,唐德宗李适病逝,经过异常激烈的斗争,太子李诵继承了皇位,是为唐顺宗,王叔文一派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执掌了朝政。柳宗元也因此升任为礼部员外郎,是中书省礼部的正六品属官,掌管礼仪供举之政,这对柳宗元来说应该是破格提拔。柳宗元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年纪不大就身居高位,使他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政治洪流之中,施展自己宏伟的抱负。
柳宗元生活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唐王朝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危机。由于唐德宗接受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了“两税法”,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朝政日益黑暗腐败。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也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急剧恶化。王叔文集团执掌朝政以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现实,开始着手改革这些弊端,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和刘禹锡都在这个集团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二王刘柳”。
永贞革新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其中包括强化中央集权,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任用贤能和减免赋税等措施,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历史好像故意要和柳宗元开一个大大的玩笑,让柳宗元在这个残酷的玩笑里面受尽折磨和打击。贞元二十一年(年)八月,唐顺宗被逼退位,李纯继位,是为唐宪宗。这样,王叔文集团执政的时间仅短短的半年,永贞革新也因为顺宗的下台和宪宗的上台而宣告失败。
历史上的变革为什么大多数都失败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位高权重的封建官僚势力,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权力得以延续,让自己还能够继续鱼肉百姓,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对新生的改革势力进行残酷的打压和迫害。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为什么总会出现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历史迷雾?为什么总会出现一些让人压抑得难受的历史事件?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少数人手中的玩物。他们怎么玩,历史就怎么写。很显然,柳宗元他们这次永贞革新没有玩过那些守旧的官僚势力。于是,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永贞革新失败之后,王叔文集团和其他革新派人士都随即被贬。唐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就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柳宗元带着满腔的失望离开了长安,那瘦弱的身影缓缓行进在南下的途中。柳宗元走得太慢了,他那蹒跚的脚步无法承受这许多苦楚,一路上的山山水水以他们特有的温情抚慰着柳宗元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柳宗元走啊,走啊,怎么总是走不完这千山万水呢?朝廷可能是嫌柳宗元走得太慢了,一道圣旨带着满身风尘飞到了柳宗元的面前。荒凉的道路上,柳宗元手捧圣旨,匍匐在地,山呼万岁。朝廷想起了柳宗元,想起了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想起了他以往犯下的一些不可饶恕的过错,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轻了,于是在他还没有到达湖南邵阳的时候就把他追上了,加贬为了永州(湖南永州)司马。柳宗元呆呆地站在路上,身旁是缓缓流动的小溪,巍峨的山峰横亘在眼前,那匹从长安一路走来的瘦马两眼无神地看着自己那憔悴的主人。贬吧!贬吧!能贬多远就贬多远。再远能远得过天涯海角吗?再远能远得过那深不可测的人心吗?没有贬谪,哪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佳作,哪有那边远之地代代相传的佳话。
在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同时,刘禹锡也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两个落魄的文人,两个失意的书生,你们相约来到了湘楚之地,来到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永州,即将迎来历史上最为尊贵的客人,他将会在此整整十年。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两省区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得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六十七岁的老母亲和堂弟柳宗直以及表弟卢遵。他们经过洞庭湖,上溯湘江艰难前行,情状十分凄凉。时近初冬,白天阴风呼啸,密云压顶,傍晚又下起了绵绵细雨。睹景生情,柳宗元心中充满了怨愤悲怆。溯湘江上行不远,就到了汨罗江口。在这里,柳宗元停舟怀古,凭吊战国时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并且立志要以屈原为榜样,坚持自己的信念,无怨无悔。
柳宗元一行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到达了偏远的永州,他们到达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王叔文集团的主要成员虽然被贬谪,但是宦官集团和保守派官僚对他们的迫害并没有停止。元和元年(年),王叔文在贬所渝州被处死。朝廷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发布四次诏命,规定此次被贬的柳宗元等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柳宗元到永州后,政敌们仍然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而且好几年过去了,都还骂声不绝。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柳宗元异常悲愤忧郁和痛苦,于是他寄情山水,经常一个人穿越永州的山山水水,去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心灵的片刻宁静。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的足迹遍布永州的山谷沟壑,也由此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游记的精品《永州八记》。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出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因其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在永州,柳宗元死了,死得无声无息。在永州,柳宗元活了,活得风度翩翩。
繁华的长安抛弃了柳宗元,偏远的永州接纳了柳宗元。那些优美的山水以自己特有的宁静一点一点疗养着柳宗元那悲苦的内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虽然整天寄情山水,但是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永州广泛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写了大量反映他们疾苦的诗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人民性的一面在柳宗元身上的体现。比如著名的《捕蛇者说》和《田家》诗三首。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柳宗元《田家》(其一)
柳宗元的这些诗文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当柳宗元在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之后,他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官员却不能解除下层百姓的疾苦而感到深深内疚。由于对下层百姓的同情,促使柳宗元自己始终自强不息,每天都希望回到长安去重新做官,以便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或许是柳宗元悲惨的遭遇感动了上天,在他被贬永州的最后几年里,唐王朝的政局正在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元和九年(年)十二月,韦贯之官拜宰相,开始执掌朝政。韦贯之当年曾被王叔文一派所吸引,对柳宗元等人较为同情,在自己掌权以后,就准备召回柳宗元,诏命于元和九年十二月下达,翻越千山万水到达永州的时候已经是元和十年的正月了。
柳宗元是文人,而且是传统的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文人最理想的归宿就是被朝廷征召,为朝廷效命。古代那么多文人去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最终的目的也是这个。但中国古代文人也有分歧,一些文人在做官之后是为自己效命,一些是为朝廷统治者效命,也有一些是为天下的百姓效命。很显然,柳宗元属于后者。但归根到底他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不管自己怎么被贬,内心始终是盼望回归朝廷的。
被贬永州十年的柳宗元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收到了朝廷那姗姗来迟的诏书。在收到诏书的那一刻,柳宗元悲喜交集,在那片自己走过十年的山山水水中走来走去,感觉自己恍若身在梦中。这一梦梦得太长了,整整梦了十年。此时此刻,柳宗元从这个梦中醒来,面对遥远的都城长安虔诚地跪拜于地。
柳宗元迅速打点行装,迫不及待地踏上归途。他还是沿着来时的道路行进,但此番的心情可是大不相同了。一路上他豪情万丈,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内心喜悦心情的诗篇。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柳宗元《汨罗遇风》
经过十年贬谪之苦的柳宗元终于在草长莺飞的早春二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都城长安。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惬意,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让人精神抖擞。但是,迎接柳宗元归来的并不是什么鲜花美酒。朝廷中围绕王叔文余党的归宿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对他们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柳宗元于二月回朝,在长安待了不到一个月,于三月十四日被贬到了比永州更为荒僻遥远的柳州(广西柳州)做刺史。而且柳宗元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柳宗元又踏上了那条南去的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路上的风景依旧,但是柳宗元早已没有了欣赏风景的心情了。一个月前,这条路上还留下了柳宗元的欢声笑语,但是现在留下的却是柳宗元那孤独的背影了。这一年,柳宗元已经四十三岁了。
唐宪宗元和十年(年)六月,柳宗元怀着满腔凄楚悲伤的心情,拖着疾病缠身的身体,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广西柳州。从此,在这僻远的南荒之地,我们就会经常看到一个踯躅独行于山水之中寂寞的背影了。
柳州,一座远在中国大西南的美丽城市,一座紧靠北回归线的美丽城市。这里流传着许多浪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这里绵延的石山奇特秀美,时隐时现的岩洞瑰丽神奇,清澈的泉水幽深碧绿,缓缓的江流蜿蜒明净……
年,柳州张开它那温暖的怀抱迎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来了,从此,柳州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更加熠熠生辉。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错误,也许是……太多太多的也许终于把柳宗元给带到了柳州。
柳宗元来了,带着满腹为民造福的伟大抱负来了。在这远离京城的荒凉之地,柳宗元再也没有整天寄情山水,而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百姓做做好事。他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进行植树造林……大大地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柳州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柳宗元的到来大大提升了柳州的文明程度,让柳州从一个蛮荒之地变成了一个文明之都。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着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凄苦与失意总伴随着柳宗元的一生,时年四十三岁的柳宗元来到柳州时已经是须发花白,在永州留下的病情也日益加重,柳宗元料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此时的柳宗元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他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柳宗元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还是纵情山水,用以排遣自己心中的寂寞。柳州的一山一水,常常勾起他对故乡和朋友的深切思念。
时光荏苒,柳宗元正拖着沉重的病体走向生命的终点。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满怀无限的愁绪病逝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柳宗元走得那样急,他在柳州只待了短短的四年就走了,他甚至没能实现在自己有生之年返回故乡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就走了。那过往的凄风苦雨,回想起来真的是让人泪如雨下。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建立祠堂,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有关他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柳宗元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这不仅仅是柳宗元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因为柳宗元,柳州变成了一座充满了历史古韵的城市。柳州美丽的山水曾带给了柳宗元无限的诗情,他曾经在柳州写下这么一首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读这样的诗句,我们能理解柳宗元当年阻滞边疆远离京城的凄凉吗?而且这首诗还是柳宗元身体稍好一点儿的时候心灵的写照,那么当他在魂魄即将散于异乡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种让人撕心裂肺的凄绝!
在柳州市中心,有一片花草掩映、碧波荡漾的园林,那是著名的柳侯祠。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柳州百姓为了纪念柳宗元而修建的祠堂。在柳侯祠里,我们可以阅读柳宗元的一生。悲惨凄绝!这就是柳宗元的一生。十四年的贬谪生活,柳宗元在那幽静的涧潭和深邃的山谷中遗忘过去,修补心灵。但我总在怀疑,柳宗元忘得了吗?他忘得了自己那远大的抱负和天下的百姓吗?如果忘得了的话,他就不会是柳宗元了。如果忘得了的话,他就不会终老天涯了。
罗池犹在,池水碧绿,树茂花繁,柳宗元的柳州还是那个山环水绕的柳州,但是柳宗元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柳州,江水悠悠流淌,情意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