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汛期将至我市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气侯年景为一般到偏差,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呈旱涝并重的态势,有阶段性干旱和阴雨天气。汛期(6-10月)我市降水偏多,平均气温偏高。

近期

我市各部门调高标尺

积极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保障汛期安全

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

守好第一道防线

汛期将至,市气象局将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天气会商制度,滚动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此外,市气象部门还将联合城建、应急、交通等部门,开展城市内涝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内涝应对科技支撑力。

按照定时间、定责任人的要求,目前,我市已对主城区个重点防控点位,逐一明确责任人;各城市防汛责任单位对前期摸排的城市防汛重点部位,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工作台账,夯实防汛责任,加强应急抢险准备,配齐配足防汛抢险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守牢城市防汛的安全底线,筑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基础。

市城防办和各区县、开发区及市级有关责任单位,也将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近期,市城管局将组织进行集中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城市防汛工作统筹调度、前期准备,应急演练和积水现场一元化指挥体系建立等,推动各项城市防汛准备工作尽快到位。

加快内涝治理

全力做好城市防洪排涝

西安水务集团组建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网格化责任管理,组建14支约人城市防汛队伍,人数较去年增加了1倍。目前,开展了设施巡查维护工作,完成收水井掏挖8.6万座(次),疏通雨、污水系统易堵塞管道公里,管道清淤立方米,升降更换不达标井盖箅座,更换检查井井网个。第一轮管网清掏疏通工作已全部完成。

在提升汛期救援能力方面,新购置救生衣等物资件、移动泵车等设备54台(套),移动抽排能力由4.5万立方米/小时提升至10万立方米/小时。同时,西安水务集团组织专家评审,对97处积水点进行梳理分类,研判每个积水点雨量、积水量情况,制定“一点一策”专项预案,配备相应人员、物资、设备,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人身上。

发挥水务一体化综合管理优势,西安水务集团将建立自动触发机制,遇强降雨天气及时降低污水处理厂液位,适时开启污水厂溢流阀,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成立8支机动抽排抢险队,每队配备充足的人员及设备物资,支援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全力以赴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

确保安全度汛

在推进水毁修复方面,我市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抢抓汛前水利施工黄金期,已完成31处堤防水毁修复,正在建设35处,5月底前完成主体修复。完成46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鉴定病险的6座水库加快进行除险加固;12座影响安全度汛的水毁水库,5月底前完成修复。35处农村供水水毁修复项目,5月底全面完工。聚焦河道超标洪水、水库安全和山洪灾害等“三大风险”,5月20日前,市水务局将完成阻水严重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整治,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全市83座水库提前10天迎汛,从5月20日起进入汛期值班值守状态,严格执行调度运用计划,严控水库超汛限水位蓄水。

加快推进预警建设。近期,市水务局对已有视频设备进行维护、提升,确保信号传递畅通,加快编制水灾害防御监测提升项目方案,在河流出山口、环山公路桥、入渭口、险工险段等关键节点增设视频监控设备,做到关键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全市度汛安全。

西安都市圈数值监测预警能力

将提升至“百米级、分钟级”

5月底实现

全市高精度雷达观测全覆盖

记者5月11日从市气象局获悉,月底前我市将完成蓝田、周至新建的2部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实现全市高精度雷达观测全覆盖。我市计划建设西安都市圈数值天气预报中心,逐步把西安都市圈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到“百米级、分钟级”。

在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方面,我市加强新型探测设备应用,全市已建成风云三号、四号卫星直收站以及天气雷达等大型探测设备总数达17部,进一步提升监测精密能力。

在蓝田、周至新建的2部新相控阵天气雷达,将与服务“十四运会”的4部相控阵天气雷达组网,实现全市高精度雷达观测全覆盖。2部相控阵天气雷达与现有雷达网组网运行后,雷达监测时空分辨率达到1分钟和30米。目前,全市立体探测时间分辨率已提高到每5分钟一次;城区气象站间距达到3.5公里,秦岭山区气象站间距达到11公里。

以构建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的新业态为目标,市气象局针对人口稠密区域及密集活动区域,结合西安特征,不断提高短期预报精细度:0-2小时临近预报实现逐6分钟更新,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间平均提前30分钟以上。在汛期强降水多发时段,迭进式发布气象预报预警,并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镇(街)、村气象信息员。

记者获悉,我市将依托秦创原创新平台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西安都市圈数值天气预报中心,促进气象科技创新,逐步把西安都市圈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到“百米级、分钟级”,使气象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生产生活、城市运行和重大活动”。

我市不断提高

对极端天气状况的应对能力

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今年以来,我市在做好常规防汛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极端天气的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在极端暴雨导致“断水、断气、断电、断路、断通信”的极端状况下,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造全市航空救援

“30分钟”响应能力

今年,我市修编了《西安市防汛应急预案》,将1小时雨强标准纳入预警信号发布内容,明确以“气象预警信号”为预案响应启动条件,使气象预警信号和预案响应协同关联,为有序、有力、有效应对雨情汛情提供遵循。

目前,市本级储备帐篷、棉被、大衣等救灾物资共计18种、8.16万件,各区县(开发区)储备救灾物资共计9种、4.32万件。为沿山村庄安装防汛预警喇叭个、卫星电话部。建设防汛“人盯人、防抢撤”智慧管控平台,确保转移撤离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各区县、开发区落实防汛救援队伍支人,建立了与常驻西安的武警机动总队交通二支队、中国水电三局等防汛专业队伍的常态联络机制,提升我市防汛机械化抢险保障能力。持续命名第二批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加强西北空中应急救援中心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打造全市航空救援“30分钟”响应能力。

明确非常规状态下

的超常规措施

市应急管理局在做好常规防汛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极端天气,明确了在非常规状态下的超常规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中,监测预警方面,加密预报频次,调动专业设施设备强化降雨核心落区和重点防范区域监测。接入城管、水务等部门预警监测系统,实现重要情况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监测。并加强同三大运营商和各类媒体资源联系,通过各种方式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避险提示、应急措施等,提醒广大市民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今年,市应急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极端天气“停课、停业、停止集会”工作机制,建立起市防指统一指挥,教育、公安、工信、商务等部门快速响应、快速发布、快速采取措施的联动机制。加强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督促相关企业严防因人员撤离、房屋倒塌、厂区进水等引发事故。同时,与警备区、武警、消防救援、驻防部队等专业救援力量保持畅通联系,加强演练协作。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闫珅

编辑:千树

审核:程渭何砾丨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