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运城市一座有历史和故事的小城

当初,韩信在临晋(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设置疑兵,吸引西魏王魏豹将魏国主力部署在蒲坂(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一线,结果韩信兵团却从夏阳(陕西省渭南市韩城)渡过黄河,并一举灭掉西魏国(详见《韩信平定魏、赵、燕)。

在,我们对临晋做了介绍,本篇就讲述一下黄河对岸的山西省运城市。

首先,我们接前面韩信渡河一事再说几句,如图所示:魏豹重兵驻守蒲坂是必然之举,因为这里是防止韩信强渡黄河的关键位置,若此处失守,魏都安邑面前便是一马平川。而北部夏阳距离安邑稍远,而且中间还隔有稷王山、孤峰山等低矮山脉,所以,魏豹选择重防蒲坂是本手,无可厚非。至于最后的结局,应该说与此次排兵布阵关系不大,核心原因就是西魏国与刘邦集团实力差距太大,而魏豹背后的主人项羽也没有全力支持西魏国,因此西魏国被灭是必然的。

根据上图,从地形地势上看,关中平原与运城更像是一个整体,只不过中间隔了一条黄河而已。南面自西向东依次为秦岭、中条山、王屋山,北面是黄土高原以及吕梁山等,中间是围绕汾、渭两大河的河谷平原。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的贤君尧、舜、禹都在运城、临汾一代活动,尧定都唐(山西临汾尧都区),舜称帝于蒲坂(山西运城永济市),禹建国于安邑(山西运城夏县)。

由于关中平原与运城、临汾在地形上更像整体,其实可以把它们统称为“汾渭文化”,而在它们以东、以南的古文明中心商丘、淮阳一带,由于地处黄淮平原,可以统称为“黄淮文化”。当然,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述,这两个文化圈的子民都是炎黄子孙,君主都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但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众说纷纭。

殷墟开掘以后,从考古意义上,商文化被证明其存在,而汾渭文化能够被考古文物证明其存在的最早发现只是在周朝(可以称为文明的政权组织,蓝田人那样的原始部落不能算),所以,运城是否能够作为中国的古文明中心,还需一些可靠的证据来证明。

西周初年,周成王一句戏言封其弟唐叔虞于晋,晋国大致管辖范围包括临汾市下属翼城、曲沃。

春秋时期,晋国快速扩张,运城很快成为晋国势力范围,晋国国君将其封给了家臣魏氏。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晋侯式微,家臣做大,晋国大夫韩、赵、魏瓜分晋国,魏国将国都设在安邑(山西运城夏县),战国初期,魏国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安邑自然就是最为耀眼的政治中心,很多攻伐掠取、封土裂疆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运城再也没有成为大帝国的首都,政权中心大致在西安、洛阳、开封之间游走,后期东移,在杭州、南京与北京之间变换。不过,另一样资源让运城闪耀光芒,就是食盐,运城盐湖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运城”也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山西省以高原山地为主,但也有三处较大的平坦地带,分别是汾河平原、长治盆地、运城盆地,所以,运城的自然条件算是不错的,涑水河横贯盆地,水资源也算充分。

运城南部是中条山,山势巍峨、雄伟,中部的稷王山虽然不够雄壮,但朴素、接地气,别有一番风度。

到了山西省永济市,一定要到“更上一层”的鹳雀楼。

舜帝陵、禹王城、尧王台,让我们暂且放下苛求与严肃,细细体会民族团结与凝聚力,那些所谓的“证据”已经不重要了。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像运城一样的地方,曾经在某个时间辉煌无比,但又慢慢归于平凡,甚至被人遗忘,愿我们能够在焦急而忙碌工作生活中,拿出一点点时间缅怀一下它们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