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委员、乡人大代表蓝垂武
有一群实干家用“闻鸡起舞、自强不息”的优良民风刻画着美丽富饶家乡;有一群创业者用“开明开放、求新求变”的时代精神谱写着幸福快乐颂歌,他们是建设美丽上栗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向上向善、勤劳勇敢,用汗耕耘,用血浇灌,在这罗霄山脉的山区中,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蓝垂武就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他的创业故事把上栗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宛如一杯茶,质朴而又甘甜。
工作之余练练字
12岁那年,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养活兄妹七人,蓝垂武不顾家人与老师的劝导,硬是跟着父亲来到分宜建筑工地,成为了一名小工。在工地上,主家并未因蓝垂武年幼就让他少干活,好强的他一边咬牙硬撑,一边琢磨着“偷师”。几个月下来,他把小工、泥瓦匠工作干得得心应手,并把砖匠的工艺琢磨透彻。年,19岁的蓝垂武在醴陵务工时,发现当地的柑橘收成好、市场大。回到家乡后,全家人起早贪黑,一把镰刀、一把锄头,用了三年的时间在庙背村蓝家坊开垦了一片柑橘园。即将挂果收获时,却遭遇极端天气,果树全部被冻死。投资果园的钱都是你一分我一毛的凑起来的,一场霜冻将心血化成泡影。
蓝垂武并未被生活打趴下,随后,他干起了“走街串户”的卖货郎,哪里有赶集,天还没亮他就会出现在那里。不赶集的时候,他利用晚上时间到农户家收猪仔,骑10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分宜贩卖猪仔。“一趟能赚个三四十元不等,确实够辛苦的,咬咬牙要坚持,这都是生活‘逼出来的’,”蓝垂武感慨道。
蓝垂武与超市员工愉快交流
根据乡下的习俗,年,成亲后的蓝垂武“分家”了。为了支撑这个家,他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开始了鸡冠山版的“周万顺”创业故事。当他带着满一岁的儿子去照相馆照相,发现生意火爆后,立即萌生了开照相馆的想法。但是,一台相机至少得多块钱,他连买底片的钱都不够,更谈不上租房营业。说干就干的他,东拼西凑购买了一套照相设备,办起了“移动照相馆”。那一年,他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在上栗农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骑着自行车吆喝买卖的身影。
下户照相,靠着勤奋,蓝垂武掘到了第一桶“金”,但“走街串户”模式时间长、且利润低,善于动脑的他,又干回了零售批发的老本行。年,他在庙背村王二仙庙附近办起了杂货铺,主营香烛纸钱和南杂食品的零售。25年的摸爬滚打、积少成多、昔日的杂货铺,变成了平方米的生活超市、平方米的批发部、近百平方米的母婴用品旗舰店,聘有员工26名。
母婴用品旗舰店
小有成就的蓝垂武,并未停步不前。因为看好绿色生态农产品前景,年开始在庙背村建起榨油基地,雇佣了近十人,专门收集本地的茶籽,对其进行深加工。年,他又在庙背村启动酿酒基地建设,整合了一百多亩的荒田,雇人种植水稻和高粮做酿酒原料。“酿酒厂可以在今年6月后开始营业。”蓝垂武介绍说,他计划再打造一个养殖基地,酿酒基地与养殖基地将有机结合,酿酒后原料残渣喂鸡喂猪,动物的粪便用于荒地施肥,循环种养模式,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能解决当地近百人就业。
榨油基地
“有些人觉得等有了钱再去做公益,我始终认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只要有心,啥时候都能做,”蓝垂武在谈做公益这样说道。他一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近些年来,他先后牵头修建了王二仙庙门口的水泥路,改造了流源村、驿马村部门水泥公路,修缮了有多年历史的万岁桥。12岁就辍学的他,他十分关心鸡冠山乡的教育事业,先后帮助鸡冠山中学建了车棚、庙背小学建了升旗台,并为鸡冠山中心小学学生捐赠了套新书桌。蓝垂武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