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峪,又名蓝田峪、悟真峪,在蓝田县城东10公里处。是蓝水长期冲刷切割形成的一个著名峡谷。峪口位于普化镇杨斜村,即著名的水陆庵、悟真寺风景区所在地。著名的“天下第一孝山”一王顺山是蓝峪、流峪的界山,闻名的蓝桥相会、尾生抱柱等经典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峪内还分布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摩崖石刻。唐时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是对蓝峪口险峻风景的真实描述,如今蓝田至小商原二级公路横穿秦岭,交通十分便捷。自然蓝桥。《长安志》:“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水出蓝谷西北流人灞水。”《通志》:“蓝水经悟真寺,一名清河。”《雍胜略杜诗》“蓝水远从千涧落”即此,系灞水河中部一大支流。发源于蓝田、商县交界迷魂阵山的东麓(商县境内),北流汇南沟水、店子沟诸水至牧护关西南,折而西流,长14公里,至蓝桥乡杨家湾村西南2公里处进入蓝田县界。西流至蓝桥西街附近西北流,先后汇冷水沟、白石河水、斜峪沟等水,通过悟真寺,至河湾口西流,至大寨乡冯林寨东汇入水西流。人文蓝桥。蓝桥峪的水一出山,即迎来佛教的名刹悟真寺与水陆庵。水陆庵是唐代终南蓝谷悟真寺的水陆殿,悟真寺是一个具有千名僧人千间庙宇规模宏大的著名佛教寺院,其建筑群延伸悟真峪南普陀与北普陀的广大地区。这里南依秦岭北麓凤凰山,蓝水流出悟真峪北口一分为二,环绕水陆庵一周,于庵后复又合二而一,水陆庵正好位于这个鱼形小岛的尾部。这里松柏森然,乱石如屋,流水潺缓,碧波生纹,又具有江南水乡明媚秀丽之美。水声、钟声和山林中吹来的松涛之声,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天然交响乐曲。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著名的宗教文化场所,自然成为古今人们游览的胜地。白居易为这里写下了长达多韵的游记诗,王维的笔下则把它描绘成“山河穷百二,世界接三千”的佛国盛世,“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则是杜甫对这里水光山色的逼真写照。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派考察队到蓝田寻找新化石,结果在浊湖镇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土层底部,发现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一时轰动学术界。次年5月,著名学者贾兰坡率领数十名科学家来到蓝田,其中一个小分队在县东20公里处的公王岭考察发掘,又发现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后来还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还有上颌骨、3颗牙齿和一些人体化石碎片。经研究鉴定,均是同一死者的化石。死者为女性,年龄约30岁。北京猿人是年首次发现的,事过37年又发现了更早的蓝田猿人,他比北京猿人更为原始,生活在距今大约万年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