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谁都没想到吕不韦运气会有这么好。
听说秦昭王次子安国君当上太子后,吕不韦就主动上门结交了在赵国作人质的安国君庶子子楚。之后,抱着“奇货可居”的投机心理,吕不韦携重金频繁来往于秦、赵之间,力助子楚成了安国君嫡嗣。
公元前年,秦国大举围攻邯郸,赵人一度想杀死子楚泄恨。紧要关头,吕不韦重金收买了看守子楚的赵国官吏,与子楚一同逃出邯郸、投入了秦军大营。此后,子楚和吕不韦就安全回到了秦国。
公元前年,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也许是秦昭王活得太长,将秦孝文王的寿命耗去不少;秦孝文王即位仅一年,就不幸去世。子楚因此继位为王,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随即将救命恩人吕不韦封为文信侯,并任命他为丞相,还把蓝田(今陕西蓝田西)等十二县封给了他。
从身份卑微的商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吕不韦不过花了十余年时间!不仅如此,在执政三年后秦庄襄王也去世了,他十四岁的儿子嬴政继位,是为秦始皇。由于秦始皇还未成年,所以尊吕不韦为“仲父”,并让他继续担任相国。从此,吕不韦成了当时秦国的实际掌权人!
吕不韦飞黄腾达得这么快,让人不禁回想起结交子楚前他与父亲的一番交谈: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
他父亲回答:“十倍。”
“贩卖珠玉之利几倍?”
“百倍。”
“那么拥立一国之君王其利几倍?”
吕不韦父亲有些吃惊,思考了一会,才慎重地回答:“无数倍!”
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吕不韦扶持子楚的信心就更加充足了:“如今百姓竭力耕田劳作,还难以得到温饱;如果能拥立一国之君,恩泽福分就可以传承后世!我愿竭尽全力来办成此事!”
回想过往,吕不韦有没有暗暗庆幸当年做出了一本万利的投资呢?
虽然已权倾一时,可随着秦始皇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的忌惧心越来越重。早年间,因为秦始皇年少,吕不韦还常常偷偷入宫,与老相好太后私通。因为害怕被秦始皇撞破奸情,吕不韦后来举荐了嫪毐以代之,自己安安心心地当起了“仲父”的角色。
吕不韦主政之时,秦国向东进军十分顺利,逐步攻占了太行山东西两侧,一直扩张到了太行山以东黄河边。眼见吕不韦功劳甚大,秦始皇顺势就将原本为赵地的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分封给了他。
陡然得到了河间,吕不韦的野心更大了。早在秦昭王时,秦人就在长平一战中打残了赵国。既然如此,何不趁胜追击,再从赵国抢夺土地、以扩张河间?
不过,赵国虽已残破,可毕竟是四战之国,名将众多,整体军事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为确保讨伐赵国顺利进行,吕不韦提前三年派刚成君蔡泽前往燕国。在蔡泽努力之下,燕王也派出太子丹来秦国做人质,以增强互信。眼见时机成熟,吕不韦顺势搬出了另一项计划——派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张唐是秦昭王时期的秦国武将,长年征战四方,战功甚多。让秦国武将去燕国作相国,吕不韦显然是想加强羸弱燕军的战斗力,以配合秦军两面夹击赵国。
吕不韦的想法很好,奈何张唐却不买帐。
作为秦昭王时期的老将,张唐在秦国的资历要比吕不韦老得多。为扩张自己河间的封地,吕不韦大幅动用了秦国资源,这种公器私用的做法早就让秦人多有腹诽。更何况,张唐当年征战四方,与赵国积怨尤其深厚:公元前年10月,张唐率秦军攻克了赵国邺城(今河北临漳、磁县交界处);同年12月,张唐又与攻打邯郸失败的王齕一起,攻占了赵国的宁新中(今河南安阳东南),将其改名安阳。因此,赵人对张唐是恨之入骨,多次宣扬谁能抓住张唐就封以百里之地!从秦国去燕国,势必要经过赵国——与赵国有着深仇大恨的张唐,怎么可能安全抵达燕国?
所以,尽管吕不韦说破了嘴皮,张唐却始终都不肯答应前往燕国。
面对顽固不化的张唐,吕不韦是毫无办法。虽然是相国,可吕不韦的威信并不高。毕竟他这个“仲父”,除了年少的秦始皇暂时还承认,其他秦人早就不服气了:不就是与太后背后有一腿吗?吕不韦凭什么当上“仲父”?更加搞笑的是,吕不韦举荐的嫪毐因为得到了太后宠爱,也被封为长信侯。嫪毐、吕不韦一样,都是依赖女人得以封侯,能有什么才干?
因为这段缘故,吕不韦虽然是相国,可在秦国威信却严重不足。管理者威信不足,还怎么管理下属?也难怪,张唐这样的资深老将就敢于抗命不遵了。
离开张唐后,吕不韦极不高兴,阴沉着脸回到了家中。
刚到家,一位十二岁的僮仆迎上前来,关切地问:“君侯为何这么不高兴?”
吕不韦顺口答道:“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就来到秦国作了人质。如今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作相国,可他却不愿去!”
听了这事,这位僮仆沉默了一会,突然口吐狂言:“我能让他出行!”
一听这话,吕不韦哭笑不得,不耐烦地呵斥道:“我亲自出马都请不动他,你会有什么能耐?”
遭遇呵斥的僮仆丝毫不惧,竭力为自己辩解:“项橐(tuó)七岁就能当孔子老师,我都已经十二岁了!君侯可以让我试试,为什么要声色俱厉地呵斥呢?”
被僮仆这么一怼,吕不韦不禁有些吃惊了。望着眼前的小孩,吕不韦猛然想起他的出身并不一般:这位少年名叫甘罗,他爷爷正是替秦武王完成“通三川、窥周室”心愿的大功臣甘茂。虽然甘茂后来流亡到了齐国,他的后裔却留在了秦国。如今甘茂之孙甘罗也已十二岁了,难道他还真有非常之能?
想到这,吕不韦点了点头,同意让甘罗去试一试。
看到一位十岁出头的小孩前来劝说自己出使,刚开始张唐心里一定觉得有些荒唐。不过,当甘罗问出第一句话时,张唐陡然间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一见到张唐,甘罗就问:“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武安君,就是秦昭王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当年,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市南)大胜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后来白起又率军南攻楚国,攻克了鄢、郢,迫使楚人举国迁出了南阳盆地;晚年,白起又指挥了长平之战,一举擒杀了赵括,并坑杀赵卒四十万……。如此耀眼的战绩,秦国有哪位战将敢与他相提并论?
张唐当然也自愧不如:“武安君战胜攻取,不计其数;攻城略地,也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当然不如武安君。”
甘罗故意追问了一句:“您的确知道战功不如武安君啊?”
“是的!”
甘罗又问:“当年应侯用事之时,与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应侯,就是秦昭王后期信任的宠臣范睢。因为劝说秦昭王废黜“太后党”,范睢得到了重用,成为名震一时的权臣。相比较于范睢,吕不韦不但得到秦王信任,背后还有太后的鼎力支持;再加上当今秦王还未成年,秦国国事可以说完全是取决于吕不韦。
这一点,张唐也不敢否认:“应侯当然不如文信侯专权!”
甘罗这才开始敲打张唐:“当年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却竭力反对,后来应侯将他绞杀在距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作相国,可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会死在何处?”
听到这里,张唐终于开始正眼看着这位十二岁的少年——原来吕不韦派他过来,是来下最后通牒的!张唐心里一阵胆寒,赶忙请求道:“请您帮我再到燕国去吧!”
谈话结束后,张唐当即准备好了马车,从府库领上了出使要用的财货,丝毫不敢耽搁地前往燕国去了。
堂堂相国吕不韦办不成的事,却让一位十二岁少年办成,秦人顿时对甘罗刮目相看。十二岁甘罗能办成吕不韦办不成的事,也让众人对吕不韦增添了一份蔑视:看来商贾作相国,就是一个笑话!
可一鸣惊人的甘罗还不甘心就此偃旗息鼓。
张唐走后好几天,甘罗又主动向吕不韦请战:“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先行替张唐通报赵国!”
这次吕不韦不再小看甘罗,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带着秦国使者的头衔,甘罗顺利抵达了赵国。出于对秦国的重视,赵王亲自来到郊外迎接甘罗。
见到了赵王,甘罗开口就问:“听说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吗?”
赵王回答:“听说了。”
甘罗又问:“张唐现在要到燕国当相国,是吗?”
“这也听说了。”
“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说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做燕国相国,说明秦国也不想欺压燕国。秦、燕两国互不欺骗,那么赵国就危险了。秦、燕此时交好,不为别的,就是想攻打赵国以扩张河间之地。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池以扩展河间,那我就会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赵国去攻打燕国!”
长平之战过后,赵国已经屡次抵御住了强大秦国的进攻。可秦强赵弱的大形势下,赵国仅仅是能堪堪守住,却无力挽回大局。一旦秦、燕联合,两面夹击赵国,赵国还能不能支撑得住?赵国举国上下心里都没底——吕不韦的计划如果真能实施,恐怕赵国失去的就不止是五座城池了!十二岁甘罗确实是在盛气凌人地当面威胁赵人,但他这也是实话实说。
要么坐视秦、燕联合夹击赵国,要么听从甘罗之计以躲一时之祸。面对来自秦国的巨大压力,赵人其实也没有其它更好地选择了。于是,赵王不得不将五座城池献给了秦国。吕不韦也信守承诺,让人送回了燕国太子丹。这之后,赵国立即对燕国发起了攻击,夺得了上谷(今河北宣化、涿鹿一带)三十六县,并分给秦国十分之一。
甘罗此番出使再立新功,让秦国不战而获得了燕、赵二国的多座城邑!
仅凭口舌之利,甘罗就将吕不韦精心策划数年、准备大动干戈完成的目标轻松达成,充分体现出他的过人之处,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吕不韦!
甘罗之所以能劝动张唐,并凭借口舌之利从赵国获得大量土地,就在于他善于发现别人的致命弱点;在找出对方弱点后,甘罗再顺势借助强大背景进行极限施压,从而击溃对方心理防线、一举获得成功。甘罗的这一突出特长,即便是身居高位的吕不韦也自愧不如。
然而,甘罗能办成吕不韦所不能办成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他比吕不韦更具才干呢?
事实也许恰恰相反。
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而不是管事。
身为秦国实际管理者,吕不韦的才能不在于具体做事,而在于他能否利用手下人办成事。能容忍十二岁少年办成他所办不成的事,足以体现吕不韦的管理能力。吕不韦本人的办事能力也许不足,但他能知人善用、能推动其他人去帮自己办成事,这才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所以说,甘罗的巨大成功,不但证实了吕不韦能容人、用人,更证实了他管理秦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