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六年五月十一日,左宗棠在给皇帝的奏折《预陈剿抚H匪事宜片》中说:“臣拟入秦后从容体察地方情形,徐为筹办,暂惟加以兵威,先将逆H痛予剿洗,然后察H民乞抚之诚伪,别图所以处之。”
左公认为叛乱分子畏危不怀德,必须加以痛剿,对其区别对待。
左宗棠经过一番紧张准备,同治六年二月各军陆续到湖北,编为前中后三路十五营,自统亲兵营十哨及先锋、后劲、新前、新后四营。
马队五起,总兵刘端冕、周绍濂率前路、中路十营启行,总兵杨和贵率后路五营及马队各营旗继进,由云梦、德安、随州启程,四月八日抵达樊城。
五月十三日,左宗棠由樊城分三路入陕:
北路军由左宗棠亲率多人,由樊城北上,西入潼关,阻截西捻军东返河南;
中路军由帮办陕甘军务刘典率多人,由樊城进荆紫关,经商州至蓝田,阻击西捻军南下湖北。
南路军由高连升率多人,由樊城溯汉水西上,经郧阳抵旬阳蜀河口,以防西捻军进入陕南,三路大军会合于西安。
六月十三日,左宗棠进至灵宝,经阌乡,于六月十八日抵达潼关。
时刘典一军已先抵蓝田。
左宗棠在潼关召集军事会议,部署镇乱安排,以清军主力剿捻,分部分兵力镇压十八大营叛军。
刘松山、郭宝昌、刘厚基、高连升等部共约2.1万人,为剿捻之师;
刘典、黄鼎两部共多人,驻守陕甘边界,为剿H之师;
其余楚军万余人,分驻凤翔、宜君、华州、华阴、渭南、临潼等地,策应各军,为兼讨H、捻之师。
清军与H、捻联军之战,大家可以参考前文。
西捻军由龙王辿(chan)渡河后,清军刘松山、郭宝昌两部跟踪追剿。
左宗棠诚惶诚恐地上奏清廷,“自请从重治罪”,又令喜昌率吉林马队,渡河孟津,急驰山西泽州和潞安,东西夹击西捻军,令马德昭自潼关防守解州和运城盐库。
西捻军攻克吉州、乡宁,经河津、稷山、绛州、蒲县、襄陵、临汾、洪洞至曲沃,十二月九日,由垣曲县东达河南济源,直指畿辅,直隶局势紧张。
十一月十八日,左宗棠调集了多人,由临潼启程东出潼关,渡河经山西,东越太行山,至直隶京畿一带,南北夹击西捻军。
至此,陕西清军兵力再次空虚。
乔松年,刘蓉阵前退缩
左宗棠入晋前,奏请清廷由刘典暂代陕甘军务。
巡抚乔松年以“左宗棠难期遽返陕境,捻H土逆溃勇游匪,种类杂沓,筹办惟艰”,要求病免。
时任陕西巡抚乔松年在关键时刻拉胯,临阵退缩。
刘典代理陕西巡抚。
刘典也借故推辞,说他是“草莽书慵”,“疏于帷幄”,没有统筹全局能力。
又“母老,望归性急,不能胜任,固辞”,受到了清廷严厉责斥。
刘典也准备拉胯,被小寡妇痛斥一番,只得硬着头皮硬上。
刘典署理陕西巡抚和代办陕甘军务后,为了堵截十八大营叛军进入陕境,。
在北路麟、宜一带命令高连升进驻宜君杨家店,兼顾同官、耀州,。
刘端冕驻麟州、周绍濂驻中部、洛川,。
原驻麟州的刘厚基相势北剿,兼顾中路。
西路千、陇一带,命令罗洪德驻千阳,张岳龄驻陇州,萧德经驻麟游,周达武移驻宝鸡。
邠、长一带,黄鼎驻长武,谭玉龙驻邠州,陈集贤驻三水。
刘典驻三原,库克吉泰驻咸阳,节制各路清军。
刘松山在绥、榆一带剿灭董福祥时,董志原十八大营已意识到面临清军围剿的威胁。
叛军为了反击即将来临的围剿,继续不断地筹集粮食,“自延以达千陇,回骑四出,冒死掠食,无日无之”,准备拼死抵抗,固守根据地。
同时又多次进行战略出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集中全力返陕,争取深入关中腹地。
一是在陇南开辟战场,牵制清军,减轻对董志原的压力。
是年春,甘肃出现严重春荒,饥民遍地。
董志原“粮乏已极”,十八大营“叠陷庆阳、宁州、镇原、平凉,力图窜陕掠食”。
马化龙“雪中送炭”
教主对董志塬寄予厚望,董志塬是金积堡的屏障,屏障失去,金积堡危矣
正所谓“唇亡齿寒”
同治七年冬,“董志塬巢内粮食将绝,马化漋(龙)于二月初旬,用骆驼一千五百余只,驮运粮食接济”。
而且,“各逆洋枪、洋药、战马,屡据擒贼供称,均由马化漋自归化城一带贩来。”
不光是粮食,还给他们提供军火支持,如同他支持云南一样。
全力返陕:
叛军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返陕战役。
这里择其重要者叙述
同治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董志塬十八大营首领白彦虎、马长顺、马正和,杨文治等分队返陕。
董志塬叛军“以陈林、冯君福居前,崔伟、于彦禄、马正和、蓝明泰继之,其余逆首,随后策应。
共合悍党三四万,分道而出,屯踞正宁南北两原及永乐堡、白吉原、宫河原一带,将并力以扰秦川。
黄鼎率彝字全营由邠州城进剿,令徐占彪屯牛家堡,扼其要冲。
刘倬云、雷正绾分别由职田、政平会剿。
三水之战
同治七年12月上旬,有叛军“大股窜至三水之庙底、甘家村一带”,千余骑至邠州、永乐镇、白堡等地。
叛军首领马正和在长武遭阻击,恼怒之极,遂率13营万余人至邠州、三水。
12月七日向黄鼎部彝军发动猛烈进攻。
“马正和怒马回冲,自称其名,大呼而至”,被洋枪伤其左肋,又身中数矛,“犹能勒马格斗”。
马正和真是悍匪,向清军黄鼎部彝军正面讨战,孤身持刀向清军冲锋。
这个人没想到他的对手是谁?那可是打败过“小霸王”张宗禹的“双枪兵”
也都是些悍不畏死之辈,且黄鼎此人虽然是秀才,但也是个“流氓文人”,别人玩不转的彝兵,在他手里简直就是“如臂使指”。
他见一叛军挥舞大刀,孤身飞驰而来,就下令:“瞄准打”
彝兵在家都经常打野猪,个个“神枪手”,一枪击中其左肋。
狂奔之间,被枪击中的马正和,身形顿时一滞,马也慢了下来,机会来喽,数名彝兵此时化身“投镖者”,还是发挥在家打猎的拿手绝迹,远距离向马正和飞镖,这个是彝兵常用的小矛。
“噗噗噗”身上三个血洞。
好个悍匪,身被数创,流血汩汩,仍然斗志昂扬,呼号着,勒马与清军近身格斗不止。
随后赶来的叛军,将马正和救出。
叛军遂撤离战场,此役叛军被黄鼎部追击,伤亡余人。
在叛军阵营中,能战者尤其是个人战力超群,武艺出众者唯马正和,杨文治二位伪元帅
杨文治善用一杆12斤重的长矛,在马上轮转如飞,悍不可挡,后战死沙场。
邠州白吉原(北极)之战
同治八年正月初一日,董志原叛军首领冯阿浑、郭阿浑、张万宝、马正和、马长顺、马文举等至陇州杨家河一带,连营四五十里,“闻大军十万西来,亟图广掳粮食,为固守计”。
叛军在白吉原与清军主力大战,叛军十数路,蜂拥而至,每队约一二千人,横亘十余里,从四面合围清军。
清军凭借新式枪炮,“团结方阵,周围枪炮环击”,于彦禄受重伤,叛军死伤惨重,主动撤退,向宫河原退走。
初七日叛军由宝鸡虢镇下游渡河向南,清军李辉武防堵南山一带。
叛军又折东至眉县、岐山、扶风,遭清军副都统常兴阿截击,由凤翔、麟游退回甘境。
等州县。
叛军还南下白水、韩城、澄城、同官、耀州、三原、富平等地。
叛军十八元帅之一的王明章在凤县梅见沟被清军打死。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甘、麟之间,遍地皆贼”,“无日不有战事”。
叛军白吉原失败后,在董志原即将遭到清军大举围剿的形势下,在萧金镇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改编,将十八大营合并为四大营,由白彦虎、崔伟、禹得彦、马正和分别担任各营首领。
同时决定撤出董志原,北徙金积堡,以主力护卫家属和辎重先行。
崔伟、马正和率万余人,埋伏董志原,阻击清军,掩护主力撤退。
又派游骑数百,由太昌、政平两镇突出泾河两岸,牵制和迷惑清军。
二月二十三日,左宗棠命令雷正绾、黄鼎、马德顺等率清军由长武县分路进剿董志原,刚从旧营冲出的“老弱辎重,因人马众多,未能疾走”,被清军追剿,——董志塬之役,叛军死伤惨重,官方史书记载:“杀毙、饿毙、及堕岩落涧,实有二、三万之多”。随后后占领太昌镇、焦村、石社、萧金镇、董志镇。
旋又占领镇原、庆阳,控制了庆阳、泾州一带。
时陕西叛军向预望、半角(个)城、金积堡一带撤退。
从董志塬的陇东陕北交结地带,向宁夏川的黄河灌区,冻结的地面被几十万人脚踩,车碾,早已化为一片泥泞:
成队的牛车载着老幼,坐不上车的艰难地在泥泞中跋涉,几十万人四散奔突,挥泪洒别曾经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土地,向着未知的远方走去。
前方如何?无人知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可以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汤,让久已疲惫的心能暂时安歇下来。
走吧,走吧,至少后面再也没人追杀,看,前方来了成串的骆驼,那是朋友的关怀,有救了。
百战余生的老弱妇孺号哭者奔向希望。
金积堡的驼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流滚滚向着西北方向,人流拥过去了,在践踏拥挤之中死去的病人弱童,都静静地半埋在黄土泥泞的道路上。
金积堡向董志塬敞开大门同时拉开了自己的悲剧性结局。四月,榆林、绥德、延安、麟州各府州县的溃兵游勇及饥民武装也被清军剿灭,左宗棠决定分三路进兵甘肃。
今天的文章在大段的删减,很有些惨不忍睹之处
原创不易
欢迎大家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