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是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读唐诗,到老都只会背一首完整的《静夜思》和《春晓》。我们热爱唐诗,梦回大唐,却始终只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到的是一种模糊而遥远的朦胧画面。为什么我们背了一辈子唐诗却依然写不出一个句子?是唐诗很难么?显然不是。而是我们从小学唐诗都是碎片化的学习,从浩渺的唐诗中挑出一颗一颗的珍珠,即便反复研读,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一个发光的点,而无法去领略一条线、一个面、一个体的美。如看不到全局,便永远身在庐山,不识其真面目。
要将这些闪光的点串起来有不同的载体,可以是时间,可以是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是一种情感。前文中我有提到,公元年,当李白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和杜甫在洛阳一见如故,云游梁、宋的时候,王维在蓝田辋川这个地方得了宋之问住过的一栋别墅,此后十几年,他在这里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已去世,恩公张九龄也离开了,好友孟浩然也离开了,四十几岁的王维刚过不惑之年,便已看透这个世界,生出思退之心,与道友裴迪在此终日饮酒吟诗。辋川是王维修道的地方,也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王维在辋川生活期间创造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奠定了他诗佛的历史地位。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他以辋川为题的诗歌就有三十多首。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理解,我将他32首辋川诗分成春、夏、秋三组进行解读,跟着诗词描绘的内容走进王维所在的那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在此先跟大家分享第一组辋川之春,在文章中可以慢慢体会他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取寻常景,写无穷意。
辋川之春: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天傍晚,王维从长安回到终南山下,刚到山谷垭口就听到数声疏朗的钟声远远传来,山边打鱼砍柴的人差不多都回家了。夜幕降临,远山如黛,王维的山房还在那白云深处。沿着山间小路一直走,看到路边柔嫩的菱蔓在风中摇摆不定,杨花四处纷飞。王维想,生命亦是如此脆弱、卑微、不由自己,经不住一场风吹雨打,在朝廷做官又何尝不是如此。就这样寻思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他的山房前,回望一眼原野上的那一片青草色,芳草无穷,盛世如斯。不由得内心生出许多惆怅,轻轻掩上柴门。回到家,点开油灯,写下《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自从归隐在这终南山深处,很久没经过长安的东南门了。每天在家门前靠着树发发呆,看着远处的山村。刚刚去水边拔了一丛茭白回来做午餐,看到白鹭在山边翻飞。王维想,战国隐士于陵子大概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吧,每天打打水浇浇菜园,想必他也这般寂寞。感慨之际,又写下《辋川闲居》:“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雨绵绵中草色像被染绿了一般,水边上桃花开得像火一样热烈,王维到这里隐居也快一年了,才开始下地种田。在这里也渐渐的认识一些人,他发现这里的人就算是戏子乞丐也有满腹经纶,驼背老人也是乡贤,大家虽然干活的时候不怎么修边幅,披着衣服、倒穿着草鞋见了还是欢声笑语地打招呼,谦卑而又友好,跟朝堂之上的那些正襟危坐的人截然不同,这里的生活朴素又温情,自由又惬意。于是写了一首《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王维十五岁到长安城,一晃三十余年过去了,早就厌倦了那种千门万户、熙熙攘攘、追名逐利的繁华都市生活。长安城官府门前的车马不断,而来这山里散发隐居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在长安城里,虽然有人干谒权贵一夜之间封万户侯,有人夸夸其谈获得璧玉赏赐。但在王维看来那些都已是过眼云烟,比不上这南田藕耕,窗前高卧的踏实、自在。于是他写下了《辋川六言》其一“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其二:“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王维终日享受这田园之乐,白天荡着舟在渡口的风中采摘菱角,傍晚拄着竹杖走到树林西边看日落,渔父坐在杏树坛边垂钓,这里的人家都像是住在桃花源一样远离尘世纷扰。春天茂盛的芳草到秋天了依然翠绿,在夏天,高大的松树也给人带来阴凉。天黑的时候,牛羊都各自归来,放牛的小孩见了官服也不认识,没有城里人的那种功利和世俗。站在山前眺望,远处村上的炊烟袅袅升起,天边的树木高过原野。王维想,这里住的人,既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大家都享受着这种物质清贫但精神自由且富足的生活。于是写下《辋川六言》其三“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其四“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头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早上起来看到桃花粉红的花瓣上含着水滴;碧绿的柳树中更是仙雾飘飘,门前的一地落花家童还没来得及打扫,早莺在树上鸣唱晨曲的时候,山房里的王维还在睡梦中酣眠。睡到自然醒起来,想酌点小酒,便来到山泉边上,伴着泉水畅饮;想弹弹琴,便喜欢倚靠在高大的松树下,拂着松风沉醉。早上去南边园子里摘些莼菜,晚上将东边山谷里收的黄粱舂捣出来。这就是王维一天的田园生活,有花有鸟,有酒有琴,有菜有米。慵懒,悠闲,惬意,人生如此,夫复何求。这就是王维写的《辋川六言》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七“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从王维的这组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写诗的格律和韵律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营造的意境和诗歌中传递的生命经验、情感共鸣,王维的山水诗擅长于通过眼前的小景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他的这组《辋川六言》诗首句基本侧重写景叙事,通过景物环境来烘托氛围,末句则侧重抒情言志,崆峒散发人、高卧东窗、渔父、桃源人家、颜回、五柳先生、山客等这些都是归隐的意象,他将这些意象巧妙地融入当下的风景,将自己的归隐情怀不着痕迹的寄托其中,情感饱满丰盈。
我们自己在写田园诗的时候为什么总达不到古人的意境?是因为我们一方面积累不够,看的书太少,词汇量少,另一方面容易为写景而写景,对生命缺乏更深层次的体验、思索和追求,所以写的诗容易流于语言浅白和情感干瘪,写出来连自己都觉得词不达意,更难引起别人共鸣。
(图、文/梅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