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丙戌月己亥日(即公元年10月23日)。霜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秀秀书院庚子岁霜降诗会如期举行。想前数次诗会,无论凤凰山,无忧堂,无语堂…..兜兜转转,总不脱终南山连天接海的宏大峻拔之“怀抱”:“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长安县志》)
书院诸雅士,岂不是每每借“诗会”之名,“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去了?
此次长安雅士薛山长豪兴不减。诗是照例每日必读必写的,琴是每日必唱必弹的。他一曲《广陵散》,有类于“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之境了。
秀秀老师则于《潇湘水云》中颇见素日弄琴之功,其中“唐郭元振游潇湘,时值春晓,但见烟波浩渺,云水苍茫,当怀风景,还望无极。於是神弛与至,乃鼓斯操。其音微奥,如天光云影,容与徊徘,宜细心领会,方可期於指下,慎勿快弹为是”之意亦体会得更为真切不在话下。
此次诗会,又结缘于蓝田汤峪山间。修行于蓝田汤院的玄清道长邀请诸雅士同去辋川王维故居吟诗唱赋,品茗抚琴,焚香习字(签到)。
辋川之建,王维曾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华子岗”上,“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落日松风起”;
“文杏馆“有“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斤竹岭”则“一径通山路”,“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
“木兰柴”是“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金屑泉”又“潆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
遥想摩诘当年,诸雅士今日趁兴一游,不知作何感慨呢?
眼见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之景,口中吟“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之诗,岂不妙哉?
风流才子元稹《赋得九月尽(秋字)》曰: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韦建《泊舟盱眙》又云: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武元衡《秋怀奉寄朱补阙》又曰: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白居易《岁晚》又云: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各有各的感念,皆因这岁晚霜浓之故。
庚子岁霜降诗会,长安雅士薛山长于蓝田辋川,拟排一场琴中盛宴,和以诗,润之茗,伴之香,诚心以待诸雅士。
问君共来否?
附: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
《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曰:“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
古代平气法节气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因此时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所以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里,最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秀秀书院庚子岁寒露诗会后记
长安雅士浅论兰亭雅集和西园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