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英才辈出,从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在三国杀游戏中,诸葛恪的技能也比较有意思,利用大量手牌来打伤害、利用“家学渊源”来白嫖牌堆。那诸葛恪的台词“叔父借箭十万,吾得兵十万,谁更胜一筹?”背后又有何渊源,诸位静听,听我道来。
“可知我诸葛一世,家学渊源”
诸葛恪,字元逊,琅琊阳都人。根据《三国志·诸葛恪传》的记载:“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也就是说诸葛恪时诸葛瑾的长子,年少时就有才名,年仅20就出任骑都尉。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他的升迁与诸葛家族的强大自然脱不开关系,可能也正是诸葛家的情况养成了他不可一世的个性。
“琅琊少年诸葛恪,金戈铁马立战勋”
有关少年诸葛恪的记载,大多都是奇闻轶事,展现出诸葛恪的才华与聪慧。
就比如《三国志·诸葛恪传》中记载的,孙权一日问诸葛恪,他的父亲(诸葛瑾)和他的叔父(诸葛亮)比谁更优秀,我们都知道肯定是诸葛亮更优秀,但诸葛恪却回答是自己父亲更优秀,原因他是这么解释的“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意思就是我的父亲知道该追随谁,而我叔父不知道,所以我父亲更厉害。或许这就是“人言我叔父用兵如神,以此观之,实不足惧尔”的来源。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少年有多么聪慧,孙权后来对他的评价是“蓝田生玉,真不虚也。”,也就是把诸葛恪比作蓝田宝玉,天才可遇而不可求。
除了这类轶事,甚至还有一些玄学记载,如诸葛恪铲除傒囊,傒囊是记载在《白泽图》中的怪物,正是因为诸葛恪学识渊博,知道它的弱点,因而能轻而易举地杀掉它。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恪的影响力。得益于自己的聪慧和学识,诸葛恪步步高升,后来被孙权提拔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接下来诸葛恪将迎来自己的成名之战。
“叔父借箭十万,吾得兵十万,谁更胜一筹?”
嘉禾三年(年),诸葛恪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山越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但诸葛恪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没有粮食,只能投降。
三年之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此后,诸葛恪名声大振,按照诸葛恪的个性,他能够说出和叔父比较的话也不足为奇。因此,三国杀中移动版的台词也确实符合诸葛恪的形象,或许策划是诸葛恪的知音也说不定。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神凤元年(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拜诸葛恪为太傅。根据《三国志》记载“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也就是说孙权临死任命了诸葛恪、孙峻等五个托孤大臣。这些人中属诸葛恪最有才学也最爱出风头,因而诸葛恪后来位极人臣也不是没有道理。
此时,魏大将军司马师想借孙权新亡,吴国政局不稳之际乘机攻吴。诸葛诞提议三路进军伐吴,西路和中路分别攻打南郡、武昌;在东路,诸葛诞与胡遵作为主力攻向东兴。
东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派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东兴大败,西路和中路也只能撤退。魏军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被吴军缴获,诸葛恪官至丞相,此时诸葛恪迎来了人生巅峰。但也是从此开始,诸葛恪产生了轻敌之心,对于带兵打仗,他或许真的会说“哼,易如反掌。”
“全力攻城!言退者,斩!”
建兴二年(年)春,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大臣们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但诸葛恪还是发兵20万伐魏,诸葛恪也因此开始失去民心。且说诸葛恪伐魏,魏将张特率三千人死守合肥新城,和诸葛恪僵持了数月,吴军军士染病,死伤过半。根据《三国志》记载:“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也就是说,诸葛恪认为是军士怠惰,不愿攻城,所以谎报疾病。“传我将令,不得后退!”或许这真的是诸葛恪当时的命令,不过,诸葛恪最终还是伐魏失败。
“重权震主,是我,疏忽了.
诸葛恪兵败归朝,被万民所怨。而他的政敌孙峻,趁此机会和吴主孙亮合谋,摆下鸿门宴宴请诸葛恪。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大喊:“有诏收诸葛恪!”等诸葛恪反应过来已被砍去右臂,一代权臣诸葛恪就如此死于孙峻刀下。
诸葛恪之死并不仅仅是由于党争,更是因为他恃才傲物、功高震主,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意孤行,将国内势力得罪了个遍,连吴主也管不住他。诸葛恪死后又被夷灭了三族,诸葛家也因此衰弱,诸葛瑾就曾经说过:“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其实就是看透了诸葛恪的性格,这样的人要么成为人中龙凤,要么人心不足蛇吞象,连家族都会被连累。
所以,谦虚作为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有道理的,不论多有才华,如果一直目中无人,终会被世人所抛弃。诸葛恪的一生虽然结束,但有关他的趣事、包括他死前的暗流涌动也是非常有意思,可能再写三篇也写不完。诸位如有兴趣,咱们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