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五十七岁那年,也就是做皇帝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认为自己打造了近三十年的“开元盛世”,已经将大唐的国威推向了极盛,天下承平,四海归心,大可以好好享乐半生了,于是将年号改为了“天宝”。
天宝元年,大唐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率军大破吐蕃国于河西大岭,在青海斩杀敌军三万余人,天宝二年,又攻下了吐蕃国洪济城,本想乘胜拿下吐蕃第一关石堡城,结果没有攻克,副将诸葛誗战死。
天宝三年,唐玄宗又以名将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最终将石堡攻下,并在城中建立“神武军”以威慑强悍而不肯屈服的吐蕃,没多久又生擒了吐蕃国相兀论样郭,唐玄宗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更加得意忘形。
第二年,他便强行将自己第八子寿王李瑁媳妇,二十六岁的杨玉环纳入宫中为妃,这就是著名的“杨贵妃”了。天宝十年,大唐安西节度使名将高仙芝又大败吐蕃,活捉了吐蕃国大将献俘长安。吐蕃国只好与西南的南诏国蛮阁罗凤大王联兵,攻打大唐薄弱的泸南地区。
当时杨贵妃的赌徒哥哥杨国忠,恰好是坐镇西南的剑南节度使,他哪有什么本事对付好战的吐蕃和南诏两国兵马,于是谎报军情给唐玄宗道:“臣大破蛮众六万余人于云南,拔取了南诏国原来的洪州等三座城池!”
而在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又攻破了吐蕃大莫门等诸城,收复了唐中宗时期丢失的“水草丰盛”九曲故地,并设立了郡县,又在临洮、浇河郡安排了最精锐的神策军驻守,以拱卫河曲沃土。
天宝十四年,吐蕃大首领苏毘子悉诺逻前来向大唐请降,被唐玄宗封为怀义王,并赐李姓。这一年,吐蕃大赞普乞黎苏笼腊赞去世,新赞普挲悉笼腊赞即位,为了稳定国中,立马遣使与大唐修好,唐玄宗也下诏京兆尹崔光远持节前往吐蕃吊丧,可不久之后,大唐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总使安禄山将军举兵叛乱,名将哥舒翰奉旨倾河西、陇右的全部兵力东移至潼关抵挡叛军。
天下各藩镇的大将都各自举兵讨伐叛军,并都为皇帝逃难设立了行营,从而导致边关空虚,吐蕃大王见此大好良机,立马派兵对大唐河西和西南两地发起了疯狂的侵犯。
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在惊慌失措之下,缢死了心中所爱的杨贵妃,并斩杀了奸邪误国的大舅子杨国忠,才得以在众军的保护之下逃到了西蜀成都,而他的皇太子李享则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留在了甘肃武灵强行登基为帝,并要求唐玄宗承认既定事实,宣旨禅让退位。
唐玄宗在晚年可谓受尽屈辱,只好逊位保命,由着儿子去安定人心,收复河山,唐肃宗李享即位之后,改元“至德”。吐蕃军却没有把这位新皇帝放在眼里,吐蕃大军一直攻到了巂州及威武等诸城,并收复了当年的石堡城。
至德二年,吐蕃大军由于“醉氧症”不敢深入关中腹地,只好派使者到大唐修好,并请求出兵助唐讨伐安禄山,唐肃宗则遣给事中南巨川前去答复,同意恢复两国和睦。可吐蕃军却由于内部权贵意见不一,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还是连年侵入大唐进行劫掠,并攻取了河西的廓、霸、岷州以及河源、莫门等地。
他们的使者又多次厚着脸皮跑来请和,唐肃宗深知其诡诈,但由于“安史之乱”,只好暂且姑息,并传诏威名赫赫的元帅郭子仪、宰相裴遵庆等重臣赶紧与吐蕃签订正式的盟约,以此牵制住他们的向东进犯的脚步。
后来唐肃宗驾崩,唐代宗李豫即位,改元“宝应”,吐蕃又再次背盟,攻陷了临洮、秦、成、渭等州。宝应二年,唐代宗派散骑常侍李之芳、太子左庶子崔伦前往议和,吐蕃居然强行滞留唐使,还继续攻破了唐朝的西山合水城。
宝应三年,吐蕃军居然杀入了大唐的西大门大震关,攻陷了兰、河、鄯、洮等州,将唐朝的陇右之地尽数夺取,并围困了泾州城,不久之后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军又攻破邠州,杀入帝陵所在地奉天县,吓得唐代宗立马任命郭子仪再次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带兵前去退敌。
吐蕃军听说郭子仪前来,吓得赶紧纠集吐谷浑、党项兵二十万绕道武功山向东进军,郭子仪派出渭北行营部将吕日将手持他的帅旗追击吐蕃军,在盩厔县以西大败蕃军。后又乘胜追至终南山下,当吐蕃军发现郭子仪没有亲至时,才愤然反击,吕日将不敌撤兵。
唐代宗见吐蕃兵逼近长安,吓得逃出京城向东前往陕州躲避,而郭子仪则很快跑到商州布防,为皇帝阻挡敌军。泾州刺史高晖将吐蕃大军引入长安城,并将武则天次子李贤之孙,也是与吐蕃和亲的金城公主亲弟弟、广武王李承宏找了出来,扶上了唐朝皇位,又改了年号,设立了百官。
关中和中原的衣冠士族们听说长安被蛮族攻陷,还拥立了傀儡皇帝,吓得都往荆襄之地南逃,跑不动的就躲进了山谷密林之中栖身,四下的乱兵也趁乱到处劫掠,各地的道路都被堵塞。
光禄卿殷仲卿带着一千兵马在蓝田县坚守城池,并选出了二百精骑渡过浐河,对着吐蕃大军大喊大叫道:“元帅郭令公大人驾到!”吐蕃人听闻郭子仪的威名,大为震骇,整个营寨上下都紧张得不敢动弹。
这时唐军骑将王甫又带着长安恶少们在在树林中扬尘擂鼓,吐蕃军以为郭子仪亲自领兵到来,惊得人仰马翻,当天夜里就赶紧往西逃窜,第二天,整座军营都为之一空。
可郭子仪却是从商州一路缓缓回到长安,叛将高晖吓得逃往潼关,唐代宗在郭元帅的庇护下也被迎回长安,伪帝李承宏则被吐蕃人抛下,唐代宗大怒将其废黜,流放到虢州囚禁,不久死去。
而高晖也被潼关守将李日越捉住,斩杀之后向朝廷报功。吐蕃军在京师长安只嚣张了十五天就跑路了,这是吐蕃第一次攻陷了大唐帝都,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吐蕃人却认为这是空前的胜利。
他们退出长安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继续围攻凤翔府,凤翔节度使孙志直固守城池,顽强抵抗,镇西节度使马璘也带一千精骑前来助战,吐蕃军吓得赶紧撤退,又跑到了原、会、成、渭四州进行劫掠,唐军无法阻挡。后来又跑到松、维、保等州及云山新笼城侵扰地方。第二年,吐蕃突然将之前扣押的唐使李之芳等人遣返。
唐朝剑南节度使严武大破吐蕃与南诏联军七万人,拔取了南诏当狗城,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名将仆固怀恩不满朝廷,突然举兵造反,竟从灵武派部将范志诚、任敷带兵与吐蕃、吐谷浑联兵进攻邠州,郭子仪第三子郭晞、白孝德筑起坚固的堡垒苦守地池,后来又退到了奉天以西。
郭子仪害怕奉天失守,立马从长安抵达奉天,却按军不战。吐蕃也不敢轻进,郭晞则在大半夜带着数百精锐步卒,突袭吐蕃大营,斩首数千级,夺取战马五百匹,当场砍杀吐蕃大将四员,吐蕃军畏惧郭子仪用兵,连夜逃跑。
当时严武也收复了盐川,又在西山击败吐蕃,俘虏了八万多人,吐蕃军又围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守不住,逃到甘州,凉州就这样被吐蕃全部占领。
唐代宗永泰元年,吐蕃才彻底相信大唐幅员万里,仅凭吐蕃那点兵力是根本灭不了大唐的,于是再次遣使求和,唐代宗传诏宰相元载、杜鸿渐与他们再度订立盟约。
叛将仆固怀恩见得不到吐蕃的强援,又转向回纥、党项、西羌、吐谷浑等部族请求联兵反唐,吐蕃见状,又派出大首领尚结息、赞摩、尚悉东赞等诸将拥兵二十万杀到唐朝醴泉、奉天,整个京师长安再度戒严。
朔方兵马使浑瑊、孙守亮奉诏带兵来到奉天,唐代宗还不放心,又传诏郭子仪以河中府的兵马移驻泾阳县,李忠臣屯兵东渭桥,李光进防守云阳,马璘、郝廷玉在便桥布防,骆奉先、李日越屯兵盩厔县,李抱玉进驻凤翔,周智光守同州,杜冕驻坊州,唐代宗又亲率六军屯于长安郊外,几乎是大唐当时所有的名将都严阵以待。
吐蕃军继续逼近奉天,浑瑊单枪匹马直闯敌阵,后面只有二百名精卒跟随,竟在吐蕃大军中左击右刺,前冲后突,如入无人之境,浑瑊驰马放箭,吐蕃兵无不应弦而倒,吐蕃全军大为惊易,连忙后退数十里方停下脚步。
浑瑊却又冲入敌军,活捉一员蕃将,跃马而出,回到唐军大营,全军为之喝彩,而他所带去的二百名壮士居然无人一阵亡,也没有一人中箭受伤,因此浑瑊的威名自此大噪。
第二天,吐蕃军又来攻城,浑瑊命将士们拼命地滚石放箭,擅长野战的吐蕃军因此死伤惨重。过了三天,吐蕃也只好入营休战。浑瑊探知吐蕃虚实之后,当即带兵夜闯敌营,砍杀吐蕃兵一千余人,生擒五百。后来又在马嵬坡与吐蕃兵血战七日,击退敌军一万余人,斩首五千,缴获战马、骆驼、旗帜、器械不计其数。
唐代宗见吐蕃溃败成这样,高兴地跳起来,想要御驾亲征,于是下诏在四方大搜马匹,并开始在长安设置民兵团练使,命地方豪强自行召募壮丁练兵,长安百姓被惊扰得寝食难安。
很多有少年男子的人家都半夜里翻墙逃往他处,以躲避“捉壮丁”,长安士民一下子就走空了十之七八,唐代宗得知之后,居然又气急败坏地下诏,要求百姓不得出户,可却依旧禁止不了逃亡。
吐蕃游骑四百又跑到武功县进行挑衅,镇西节度使马璘派遣精兵五十人出击,居然全歼四百蕃骑,唐军士气更加高涨。吐蕃见大势不妙,大军退至醴泉郡掳掠了数万人,焚毁了无数房屋,又挖掘了百姓的庐墓,使当地田野成为了一片赤地焦土。
唐将周智光奋勇出击,在澄城与吐蕃血战,大败其军。吐蕃又窜至邠州以北,与回纥汗国兵马会师,共同攻打奉天,抵达了马嵬坡,叛将任敷带兵五千跑到白水县进行掳掠,又残害了同州百姓。
没过多久,叛将主帅仆固怀恩病死,吐蕃没有这位大谋主,开始与回纥争夺战利,回纥可汗大怒,遣使跑到郭子仪营中请求一同攻击吐蕃,戴罪立功。郭子仪欣然答应,并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骆驼精骑兵,共同攻打灵台以西的吐蕃牦牛铁骑军,结果大获全胜,仆固怀恩的部下也都纷纷投降,向大唐请罪,唐代宗这才安心班师,回到长安。
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吐蕃又派使者来讲和,户部尚书薛景仙代为上奏朝廷,最后唐代宗又下诏宰相与吐蕃使者会盟,可不久吐蕃军又攻打灵州等地,郭子仪发怒,率精甲三万戍守泾阳,并入驻奉天。灵州兵打败吐蕃来犯之敌两万,共斩首五百人。
吐蕃吓得又派出十五名使臣,请求入境凤林关向唐朝请和。大历三年,吐蕃军十万再次攻入灵州,又转攻邠州,吐蕃名将尚悉结多数带兵侵入唐境,在吐蕃国功高震主,最后告老还乡,吐蕃重臣赞磨代其领军,成为了专门对唐作战的东面节度使,唐将马璘、白元光又击败赞磨,缴获羊马数千匹,剑南节度使也大破蕃军一万人,吐蕃边关大帅尚悉摩只好再次向唐朝称臣,并派人前来朝贡。
唐代宗认为吐蕃毫无信义,于是下诏命边关严防死守,又将当、悉、柘、静、恭五州百姓全部内迁,并吩咐守将据险以守。大历八年,吐蕃六万骑兵侵入灵州,百姓的庄稼全部焚毁,蕃军进入到泾、邠二州,浑瑊居然被打败,副将战死,吐蕃强掳了数千户百姓而去。
浑瑊又整顿士卒,再次夜袭吐蕃军营,而这时泾原节度使马马璘也偷袭了潘原的吐蕃军,并叫弓箭手专门射杀穿豹皮的吐蕃大将,结果吐蕃军夜里发出大哭之声,第二天他们的兵马就全撤走了。郭子仪又亲自出马,重创吐蕃军十万之众。
大历九年,唐代宗派遣谏议大夫吴损前往吐蕃修好,吐蕃也派使者入朝。这时郭子仪带兵驻守邠州,李抱玉屯兵高壁,马璘又在原州,李忠臣在泾州,李忠诚守凤翔,臧希让屯兵渭北,可谓将星云集,吐蕃军见状不敢轻易犯境。
大历十年,西川节度使崔宁又击破吐蕃军于西山,吐蕃军又攻入临泾、陇州、普润等多地,放火强劫,掳掠人畜,无恶不作,后来又与唐将李抱玉大战于义宁,惨败而逃,又经过泾州,被马璘追击,又败于百里县。第二年,唐将崔宁又大败吐蕃军以及他的小跟班氐、蛮、党项等部族,共斩首一万余人,擒获大小首领上千人,牛羊粮食及铠甲无数,献之于朝廷,唐代宗大喜过望。
吐蕃在河西久不得志,只好又转道攻掠西南的黎、雅等州,剑南节度使又招抚南诏国,一同攻击吐蕃,并再次将其打败。吐蕃却不死心,又侵入坊州,跑到党项族抢夺牧马。崔宁再次出兵攻望汉城,击破吐蕃军。
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恭又在岷州击败吐蕃。崔宁又在西山大破吐蕃兵,斩首八千余级。大历十三年,吐蕃大首领马重英又率牦牛铁骑及南诏国二十万之众攻入茂州,唐代宗将幽州的精骑火速派往剑南拒敌,吐蕃再次惨败。
起初,吐蕃由于扣留唐使,大唐朝廷也将吐蕃使臣全部滞留,并和所捉俘虏全部送往江南一带为奴役。唐代宗驾崩之后,唐德宗李适即位,他平定天下的方略是以扫平境内藩镇割据为先,因此他希望与吐蕃友好讲和,于是派出太常少卿韦伦持节前往吐蕃,送还五百名俘虏,并给他们分发了衣物,又传诏边关的军吏护送他们出关,边防将士也不得侵入吐蕃境内。
一开始,吐蕃并不相信大唐会主动向他们讲和,唐使入境,他们都很害怕,以为是大军压境。当时吐蕃是乞立赞做赞普大王,他见到韦伦时说道:“寡人有三大恨,第一是不知道唐代宗驾崩,没来得及遣使吊丧,第二是代宗皇帝的山陵,寡人也没有派人上过香,磕过头,第三我舅舅李适即位,寡人不知情还发兵攻打了灵州,真是可恨啊!”
说完之后,就派重臣跟随韦伦入朝谢罪。唐德宗于是又派韦伦将蜀地的吐蕃俘虏全部放还,当韦伦再次来到吐蕃,蕃人都非常欢喜,赞普给他挑选了最高档的馆舍居住,又给他派来了吐蕃最出名的乐团助兴,他在吐蕃停留了九天,大赞普后来又派国相论钦明思等五十人跟他一同入朝给唐德宗献上方物珍宝。
第二年,唐朝殿中少监崔汉衡奉旨出使吐蕃,大赞普不高兴地对他说道:“寡人与大唐是甥舅关系,为何唐朝天子的诏书却以君臣之礼来贬低我?”于是,又请崔汉衡代为请求唐德宗将贺兰山以西全部让与吐蕃,而后吐蕃使臣论悉诺罗入朝,对唐德宗说道:“甥舅结盟,当以家礼平等相交!”
唐德宗急于结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所有文书上关于吐蕃的“献”字都改为“进”字,所有唐朝的“赐”字都改为“寄”字。可吐蕃大国相尚悉结却好大喜功,认为当年剑南兵败之耻未雪,不同意唐蕃二人议和,而次国相尚结赞却非常有谋略,恳请赞普息事宁人,与大唐修好,赞普最终还是采纳了尚结赞的意见。
两国结盟的时候,陇右节度使张镒也参与其中,当两国使臣会合于清水县,准备以牛马为祭,可张镒却看不起吐蕃,千方百计要贬低他们,于是欺骗吐蕃相国尚结赞道:“我大唐没有牛耕不了地,贵国吐蕃没有马匹上不了战场,所以牛马不能为祭,只能以猪、狗、羊为祭!”尚结赞居然听信了他的话,于是就此结盟。
唐德宗又命朝中宰相、尚书与吐蕃使臣在长安再次结盟,最后又派崔汉衡到吐蕃与赞普完成所有流程。后来泾原藩镇朱泚造反,吐蕃还刻意向大唐表示可以出兵襄助讨贼。名将浑瑊再次出征,并得到吐蕃大将论莽罗的兵马为援,大败朱泚部将韩旻于武亭川。
起初,唐德宗与吐蕃有约,如果保住了长安,就以泾、灵等四州送给吐蕃作为酬劳,可当时关中瘟疫四起,吐蕃大军只好退去。后来朱泚之乱被平定,吐蕃又派人来要求兑现四州之地,可唐德宗却不再愿意割地,而只是下诏书褒奖国相尚结赞、大将论莽罗,二人都得到了上万匹的金帛,吐蕃赞普却对唐朝大为怨恨。
唐德宗贞元二年,吐蕃大军又进犯泾、陇、邠、宁四州,唐名将凤翔节度使李晟以精兵三千突袭吐蕃中军,吐蕃军惊散溃败,尚结赞仅仅一人逃脱归国。后来吐蕃军两万又入侵凤翔,李晟再次将其击退,又乘胜袭破了摧沙堡,将吐蕃军所囤积的粮草全部焚烧,并斩杀了守将。
吐蕃为了报复,又攻入盐、夏二州,刺史杜彦光、拓跋乾晖守不住城池,带着部众南逃,吐蕃则将二州全部占领。唐德宗见吐蕃背盟,边关被敌寇百般摧残,于是下诏罪己,并不再坐正殿议事,以明国耻,并命名将骆元光出兵收复盐、夏二州。
贞元三年,骆元光猛攻盐、夏二州,吐蕃无法给二州驻军提供充足的粮草,而唐朝另一个员名将马燧也带兵抵达石州,与骆元光兵马跨河形成犄角之势,尚结赞大为恐惧,于是派人来到长安多次请求再度结盟,恼怒的唐德宗坚决不允许。
吐蕃大将论颊热只好拿出丰厚的礼品前去贿赂唐将马燧,并乞求议和,马燧凭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入朝为吐蕃求情。尚结赞这才得以让吐蕃兵马撤退,在退兵路上,蕃军战马累死了许多,士卒也疲惫得走不动,许多人面有饥色。
尚结赞又遣使上书唐德宗道:“你们大唐之前没有兑现我们平定朱泚叛乱的功劳,又推倒盟碑,我们日日夜夜盼着有大唐使臣来解释这一切,之所以我们能占领盐、夏二州,是因为二州守将畏惧我们人多,就把城池给献出来保命,不是我们非要攻下来的!如果陛下肯恢复旧盟,这是我们吐蕃最大的心愿,其他的事情无不从命,盐、夏二州更是自然要奉还给大唐的!”
他又说当年清水县结盟,是因为两国的重臣太少,仪式太简约草率,所以双方很快就毁盟了,如果大唐肯将宰相和名将元帅二十一人派来会盟,唐蕃两国一定会永结盟好。
唐德宗看他言辞“恳切”,就决定以郭子仪后大唐第一名将浑瑊去做会盟使,吐蕃那边又选择了原州之地土梨树为会盟之地,唐德宗表示没有意见。
当时浑瑊、李晟、马燧三将是吐蕃最害怕的三大唐将,浑瑊接受了这个重大的使命,崔汉衡则以兵部尚书之职作为会盟副使,浑瑊带兵二万前往,唐德宗又派骆元光领兵助威。
当时左神策军将领马有邻对唐德宗说道:“土梨树林深岩阻,如果吐蕃在那设伏,是很危险的,不如让我们选择平凉一带平坦之地,又接近泾州,缓急都能有个保障!”唐德宗立马派人更改会盟地点,于是会盟之地定在了平凉。
唐蕃两国都只带了三千兵马驻扎在会盟高坛外围,吸让各自四百名兵卒立于坛下负责相关事宜,可没料到尚结练早埋伏了三万精兵在盟坛以西,浑瑊的心腹部将梁奉贞也突然被吐蕃兵捉去,而浑瑊却毫不知情,等到双方要准备更衣登坛献祭时,吐蕃军马突然擂鼓大叫,浑瑊不知怎么回事,走出营帐查看,发现形势不妙,便赶紧骑上一匹马逃跑,跑了十多里他才踩上了马蹬。
吐蕃兵发现他逃走之后,也是拼了命地追赶,不停地放箭但始终也没有伤到他。等他逃到骆元光营中,吐蕃兵才不敢逼近。参与会盟的六十位唐朝大臣全都被捉,唐兵被杀者五百余人,做俘虏的一千余人。
崔汉衡对吐蕃人说道:“我是你们赞普和国相的好朋友,崔尚书!你们要是敢杀我,你们赞普和国相也会杀掉你们!”吐蕃兵于是不敢动他。可吐蕃人却让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根大木,又用绳索将人和木捆住,并将他们的头发系起来,拿鞭子抽打他们,赶着往前走。
晚上又将他们系在木桩上,让他们平躺在地上,然后在他们身上盖上一层毯子,吐蕃兵就睡在毯子上守着他们这些俘虏。尚结赞又让大军劫持这些唐朝重臣,急攻长安,结果攻不下来,后来退到原州,见到崔汉衡,非常傲慢地说道:“我本已经做好了一副黄金囚枷,专门等着捉住你们第一名将浑瑊,锁住他向我们大赞普献俘!可却让他这老小子跑了,所以才捉了你们这些大臣,但却没有什么用啊!”
唐德宗得知吐蕃假借结盟,想击杀名将,心中大为恼火,可却还是派人传诏尚结赞,希望他回头是岸,可尚结赞拒不受命。第二年春天,盐、夏二州发生了瘟疫,吐蕃兵马水土不服,人人思归,尚结赞下令烧毁二州所有房屋,毁掉全部城廓而退兵。
唐德宗对崔汉衡等大臣身陷敌境,屈辱为俘,心中大为伤感,于是下诏赐予他们每人一子为八、九品官,崔汉衡之子独授七品,后来尚结赞在石门将崔汉衡等三人放归,并派五名骑兵送到唐境。
后来尚结赞还是连年攻打唐朝州县,对唐朝百姓不是断手就是剔目,唐名将李晟曾想命各地伐大木阻塞边境要道,来抵挡吐蕃牦牛铁骑,可吐蕃兵一来就放火将大木焚烧,并屡屡掳走唐朝百姓,在进入吐蕃国境时,令他们面朝东恸哭辞国,许多人不忍受辱,竟有上千人跳下山崖断谷而死,后来泾、陇、邠三州的百姓都被吐蕃掳掠得荡然无存。
不久之后,大唐北庭都护府沙陀部族叛乱,吐蕃趁机攻陷了北庭,并将安西都护府与中原的交通也给切断了,而西州人却强行为大唐坚守安西一镇。贞元五年,剑南节度使韦皋在台登大败吐蕃,斩杀其两员大将,西南才稍微得到安宁。
贞元八年,吐蕃军再次入寇灵州,逼近长安,唐德宗派出河东、振武两大节度使的兵力,与京城神策军合力反击,吐蕃兵才肯退去。当时在河西能对付吐蕃的唐将以浑瑊为首,所以唐德宗授予了他朔方、河中、晋、绛、邠、宁诸镇兵马副元帅,可以调度和节制诸军御敌。而在剑南能抵挡吐蕃、南诏两国的唐将则以韦皋功劳最大。
贞元十二年,尚结赞病死。第二年,吐蕃大赞普也驾崩,吐蕃新君又派出使臣前来修好,唐德宗认为他们从来无信,坚决不受,边关各地的唐将也分道出击,打得吐蕃节节败退,唐军收获极丰。
直到贞元十七年,吐蕃才稍有力量反击唐军,这一年蕃军好不容易攻陷麟州,当时有一个吐蕃将领名叫徐舍人,他捉到一个叫延素的道人,对他说道:“我本来是开国大司空英国公徐茂公的子孙,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我们祖先徐敬业被杀,子孙逃到了吐蕃,至今已经三代人了,我在吐蕃国虽然手握一支兵马,可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先和家乡,只是身不由己了!”徐舍人到了晚上便将延素偷偷放了。
当时吐蕃最怕的唐将便是韦皋,吐蕃也有一个名将叫作马定德,他是少有知兵懂策略的人,对唐朝的山川险要了然于胸,每次用兵都是一边行军,一边就将计谋面授于诸将,然而却常被韦皋击败折辱,马定德害怕有一天被捉获罪,就到韦皋营中请降,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唐军很快平定了昆明诸蛮部族。
吐蕃国中也出现了许多叛逃降唐之人,大赞普于是决定大举入侵唐朝,希望一战扭转颓势,挽回败局,便命论莽热为大元帅,兼吐蕃国五道总节度使、兵马大都统、群牧大使,引兵十万杀入唐境。
韦皋则带着南诏国兵马在险地设伏以待,只派一千兵马诱敌,论莽热果然中计遭遇埋伏,被唐军四合围困,最后做了俘虏,被押解到了京师长安。第二年,吐蕃使臣又来请和。贞元二十年,大赞普驾崩,其弟继位,再次遣使入朝,吐蕃自此一蹶不振,经过与玄、肃、代、德四朝大唐天子反复对抗,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
史书上说,唐朝强盛的时候,四夷之中有不肯臣服者,唐朝立马会派出精兵到其国境,折断他的精锐爪牙,然后犁扫其王庭,使其彻底称臣屈服。而与大唐交锋的诸国中,只有吐蕃、回鹘曾经号为天下强雄霸主,对华夏造成的边患也是最久的。
吐蕃大赞普曾经将大唐的河湟之地尽数盗取,甚至侵犯到了关中以东,直接攻陷京师长安,残害中原的百姓,幸好大唐名将辈出,尚武之风极盛,而吐蕃国君臣,虽然也出过几个智勇兼备之人,却对天下大势始终不得要领,后来吐蕃国内斗严重,自行走向了消亡,而唐朝在解决了吐蕃、回鹘两大边患后,也变得衰败不堪了。
这都是怪唐玄宗晚年贪图安逸,而他前期开拓疆土太大,又好大喜功,忽视了近在咫尺的隐患,使得安禄山这个逆贼奋起一跃,搅得天下大乱,海内分封之地全都四分五裂,直到唐朝灭亡二百年都无法再复原中夏全土,这真是千古以来最惨痛的教训啊!
刘备为何没将太史慈收入帐下,看孔融、刘鹞、孙策都是什么下场?